笔墨隽永诗词秀 质朴真情见风格——萧福林的诗词创作心路
笔墨隽永诗词秀质朴真情见风格
——萧福林的诗词创作心路
◎赵福海
拜读完萧先生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他是一位注重修身齐家俯首甘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的德高望重的人,是一位懂得亲爱社会、亲爱自然、亲爱国家、亲爱民众、亲爱家庭、亲爱自己的人。在他优美而质朴的诗词字里行间中,你能够充分感受到那浓浓的家国之情、民族之情、民众之情、宗亲之情、父母儿女之情、夫妻恩爱之情。总之他是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并很会享受生活的人。
萧(肖)福林,字林之,号陇银山人、云翔阁主人,甘肃白银市人,1961年12月生,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原副巡视员(副厅级,后转任二级巡视员),2022年1月退休。省企业书协会员、顾问,省诗词学会会员。自幼受家族书风影响,喜好书法文学,就教于中学师长、家兄和书协好友,临习褚遂良、颜真卿、赵孟頫起步,中学时期参与宣传活动,办黑板报、墙报、刻蜡板,参加工作后又承担会标、桌签、奖状等等书写事务,软硬笔皆有长进。工余时间潜心学习汉隶、二王、宋四家等碑帖,钟爱李邕、米芾行书及魏体法书,坚持阅读和临摹,渐具一定的书法理论和创作能力。作品疏于参展,散见于全国和省市组织的活动以及本系统部门举办的书画活动,近年来陆续推送于新媒体。
萧先生自幼喜爱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青年时代发表过现代诗和散文,工作以后由于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和文秘工作,文学作品越来越少了,主要撰写工作报告和专业论文。一直到退休以后才开始潜心于旧体诗词的学习创作,陆续投稿发表了数百首律绝词作品。
这次的《乙巳年诗词专集》五十首作品,主要是萧先生近两年创作的,重点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随自然节气成诗。如五绝《处暑》、七绝《雨水节》、七律《立春》《五月颂》、词《清平乐•春花》《采桑子•五月田忙》等,以节气为切入点,描绘四时景物变化,融合农事活动与自然意象。在这些诗词中,七律《五月颂》写得最好。首联“五月风熏绿野茫,农夫锄落伴天长。”首先道出时令,言说农人要干什么。接着在颔联“晨沾清露播新梦,暮浸残阳绘稔仓。”写农人勤奋耕作的梦想:“晨沾清露”“暮浸残阳”,勤奋的样子是早出晚归;“播新梦”“绘稔仓”,梦想的目标是粮满仓。进而在颈联“垄外春醅千顷浪,田头秋孕万畦香。”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千顷浪”写“垄外春醅”,“万畦香”绘“田头秋孕”,很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艺术效果,把农人的希望描写的淋漓尽致。最后在尾联“耕开星斗连阡陌,收尽山河入锦章。”诗人更是采用浪漫主义笔法,希望农人的勤奋劳作能够换来最美好的结果“耕开星斗”“收尽山河”,“连阡陌”“入锦章”,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融为一体。整首格律诗,上下一体,逻辑严谨,用字遣词质朴贴切,对仗工整恰如其分,充满了优美的韵律和耐人寻味的意境美。
二是怀旧思乡成诗。如五绝《挖野菜》、七绝《故园追忆》、五律《宗祠感怀》、词《鹧鸪天•宗亲情》等,聚焦乡土情怀、家族记忆,通过具体物象寄托深情。在这些诗词中,五绝《挖野菜》写得相当值得玩味。全诗合句(尾句)“清馨溢满筐”,既有艺术美——“清馨”“溢”“满筐”,意境饱满,读之如临其境;又有情感芳——“清馨”“溢”“满筐”,情感浓郁,读之倍感亲切;更有深刻意蕴——“清馨”“溢”“满筐”,耐人寻味,读之回肠百转。
三是咏物抒怀成诗。如五绝《谱牒吟》《梨花吟》、七绝《咏荷新韵》《夏风》、词《清平乐•春花》《卜算子•寒梅》等,借物(谱牒)喻人,以自然之物(花、风、梅)象征高洁品格或人生境界。在这些诗词中,五绝《谱牒吟》印象最深。一册家族秘笈,起句“墨字连血脉”,一个“连”字道明“谱牒”支系血亲关系;承句“黄笺载岁华”,一个“载”字,述说着“谱牒”的悠久历史;而转句和合句“翻开三代事,满纸落棠花”,则隽永着祖辈们的岁月风华和像“棠花”一样的史迹。用词准确、厚重、庄严、沧桑,区区二十个字,写出了“谱牒”的深刻意义和时代价值。
四是社会时事成诗。如七绝《咏劳动者驿站》、七律《积石山抗震重建感怀》《惊闻榆中县遭山洪灾害有记》《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等,关注现实事件,体现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在这些诗词中,七绝《咏劳动者驿站》写的生机盎然,社会大爱尽在笔韵中。
五是亲情生活成诗。如五律《母子情深》、七律《岳翁住院陪床有感(新韵)》《咏爱妻》《咏恩师》等,是萧先生个人学诗心语最精彩的。原因很简单,退休生活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中华传统观念在六七十年代这一代人的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萧先生的作品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触,“诗言志”,接地气表现的淋漓尽致。刻画家庭温暖,歌颂亲情、爱情与师生情,语言质朴感人。
六是军旅民俗成诗。如七绝《咏人民军队》《西和乞巧节感咏》、七律《迎新春送春联》、词《贺新郎•春节申遗感怀》等,融合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展现民俗风情与集体记忆。
另外,萧先生感悟人生的诗词写的也非常好,有拨云见日之效果。如五绝《感悟》:“人生尘欲空,宽字在心中。日月轻松度,春迎和煦风。”一个“宽”字,说的是人的一生要有气量;一个“春”字,写的是人要有昂扬向上的心态;二字兼备,你的人生才会“和煦风”,一顺百顺事事顺。
萧先生的诗词创作心路是把传统与现代交融,既继承古典诗词的意象与韵律,又注入现代生活元素,“旧瓶装新酒”。以情驭笔,无论是乡愁、亲情还是社会关怀,情感始终是创作核心,如“翻开三代事,满纸落棠花”道尽家族传承的厚重。同时,萧先生学习创作诗词,把深入生活,了解民情,观察入微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有感而发。从“农歌随燕舞”到“锅碗瓢盆爱聚餐”,善于捕捉细节,让平凡生活充满诗意,充满风趣幽默的生活情趣。在创作中积极豁达,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即使面对灾难(如抗震诗)或岁月流逝(如《退而未休》),始终保持乐观与坚韧。
萧先生在学习诗词创作中坚持自己的特点,在语言风格上,清新自然,多用白描,如“春深坡草绿,野簌遍山岗”。凝练含蓄,如他的五绝、七绝短小精悍,意蕴深远。
在意象运用上,善用典型意象营造意境,如“梨园素洁妆”以梨花喻高洁。时空交织,将历史(祠堂、汉韵秦风)与当下(关税博弈、抗震)并置,拓宽诗意空间。
在思想内核上,始终不忘乡土根脉,强调家族、故土与文化传承。体现人文关怀,聚焦劳动者、灾民、亲属等群体,体现朴素的人文精神。富有禅意哲思,部分诗作透露出淡泊超脱的人生态度。
在体裁上形式多样,涵盖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及填词,有了初步的古典诗词功底。
总之,萧先生的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是,既运用传统技法,又融入现代意识,以细腻笔触书写个人体验与时代印记,既守诗法之正,又发时代新声。让诗词作品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坚守、对家国的关切,形成在质朴中见真情的个人风格。
(2702字)
2025年9月2日星期二上午于野森书屋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