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战旗之下(小小说)

作者:施泽会 阅读:45 次更新:2025-09-03 举报

战旗之下(小小说)

作者  施泽会

清晨六点,长安街的路灯还未熄灭,王宸一已经站在了阅兵方阵的队列中。他的右手紧紧攥着旗杆,掌心渗出的汗水让白手套有些发潮。作为刘老庄连的第38任旗手,今天他要扛着这面浸染过82名先烈鲜血的战旗,走过天安门广场。

"注意排面!"教官的吼声划破晨雾。王宸一深吸一口气,目光越过前方战友的钢盔,望向远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轮廓。八十年前那个血色黄昏,他的前辈们就是这样背靠着祖国的方向,在苏北平原的芦苇荡里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枚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是你太爷爷用三条弹痕换来的。"出发前夜,爷爷颤巍巍打开红木盒。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发亮,仿佛又回到了1945年那个沸腾的秋日——当时还是司号员的他,亲眼见证日本投降的消息传遍太行山。全国人民一片欢腾,中国人民用3500万伤亡终于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王宸一抚摸着勋章边缘的磨损痕迹,突然想起去年在连队荣誉室看到的泛黄照片。照片里的刘老庄连战士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手里握着缴获的三八大盖,可眼神里的光比天安门广场的华灯还要亮。

"记住,战旗往前走一步,就是无数先烈在托举着你。"爷爷的话像钢钉般扎进心里。此刻晨光初现,王宸一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地面拉得很长,与纪念碑的投影渐渐重叠。

当空中护旗梯队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时,郭海洋正调整着自动步枪的背带。作为狼牙山五壮士连的排头兵,他靴筒里还藏着奶奶连夜绣的平安符。这个从未见过太爷爷的年轻人,却能清晰背出1941924日的每一个战斗细节——五壮士跳崖的地方,现在已经长满了山丹丹花。

"向右看——"

随着一声令下,郭海洋的余光瞥见装备方队正隆隆驶来。东风-41洲际导弹的发射车披着迷彩,与他胸前的老式步枪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八十年前,太爷爷们用石头和刺刀阻击敌人;今天,这些钢铁巨兽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无声地宣告着一个民族的复兴。

突然,一只白鸽从长安街旁的槐树上惊起,扑棱棱掠过装备方阵的上空。郭海洋想起奶奶说的,当年太爷爷他们跳崖前,也曾有这样一群鸟儿从狼牙山飞过。

十点整,天安门城楼上的礼炮声震落了广场两侧的梧桐叶。王宸一感到旗杆微微震颤,仿佛有电流顺着手臂传遍全身。他想起训练时总找不到感觉,直到老指导员带他们去军事博物馆,在那面复刻的刘老庄连军旗前,讲解员说到"82名勇士最后全部战死"时,他突然懂得了战旗的重量。

当战旗方队行至观礼台正前方,王宸一瞥见第三排坐着位白发老人。老人胸前挂着的勋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其中一枚正是与爷爷同款的独立自由勋章。四目相对的瞬间,老人缓缓抬手敬礼,王宸一的眼眶突然湿润——这跨越八十年的军礼,是生者与逝者的对话,是历史对未来的嘱托。

此刻,广场上空飞过万只和平鸽,同时还有八万各种颜色的气球缓缓升空观礼台的三种颜色非常耀眼,长安街的无数鲜花整齐摆放,今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向世界人民展示正义必胜,人民万岁的喜庆日子,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的喜庆日子。郭海洋在齐步走的节奏里,听见了两种声音:一种是铿锵的正步声踏过长安街的青石板,另一种是八十年前太行山上的风,正穿过时光隧道,轻轻拂过战旗的流苏。

阅兵式结束时,夕阳正给人民英雄纪念碑镀上金边。王宸一小心翼翼地将战旗叠成豆腐块,发现旗杆底部不知何时沾上了一片银杏叶。他想起出发前连长说的话:"我们今天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给历史续写新的注脚。"

郭海洋在军靴里摸到被汗水浸透的平安符,突然想给奶奶打个电话。他要告诉老人,当战机编队在天空划出七彩烟带时,他看见五架歼-20组成的V字队形,正好掠过狼牙山的方向。

暮色中的天安门广场渐渐安静下来,保洁员正在捡拾散落的彩纸屑。在纪念碑基座的阴影里,几片未被清理的银杏叶拼成了模糊的五角星形状。八十年前先烈们用鲜血浇灌的种子,如今已长成遮天蔽日的森林。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