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访 韶 山(游记)
夜宿长沙府,晨起即登车,颠簸了104公里后到达韶山。车未停稳,大家便纷纷离座而去,一头扑进了毛泽东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韶山群山环抱,层峦叠翠,虽时值炎夏,阵阵湿润的清凉之风却不时拂过面颊,让人顿觉惬意,渐消了连续两日舟车劳顿。我们先来到上屋场,在毛主席故居前驻足。韶山冲背靠山,山间郁郁葱葱,只见山坳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汇集着南腔北调,一拨人还在观瞻,另一拨人又来踏访了。
韶山冲里这个旷世伟人的古旧民房依山傍水,屋后松柏葱茏,屋前可见一汪清水,据说三伢子(毛润之乳名)小时候常在那被称作清水塘的池子里展臂戏水。要不是游人如织,打破了韶山冲的宁静幽远,这里该是清心怡人闭门码字写诗的绝佳之处。我的想法刚一出口,便得到众人指正。在大伙儿心中,韶山是修身养性的妙处,更是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
毛主席旧居保持了原有建筑架构和风貌,房屋呈‘品’字形,供祭祖和操办家庭大事用的堂屋和卧房的屋顶盖着灰瓦,置放农具和牛栏的陋房顶上铺着稻草,墙体用和着草筋的土坯砌成,泥地泥灶,厨房开了个天井接自然之水。搁着雕花木床的几间卧室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和父母及两个在烽火岁月中牺牲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的黑白照片。我久久地伫立在那些年代久远的老相片前,仿佛穿过时空的隧道,眼前浮现出少年毛泽东在寒夜里点燃一盏桐油灯,挑动细细的灯草,或临窗伏案研墨手书,或坐于蓝底碎花布帐中拥被读书的情景。我仿佛还听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庆典上,毛主席用他那黄钟大吕般恢宏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突发奇想,要不是1911年毛泽东在母亲的支持下,从外婆家里讨得几块银元,挑着行李铺盖走出冲连冲的韶山,到位于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知,念过高小的毛润之囿于山中,无以施展天赋和提升才华,极有可能终身做个记账先生,管几亩薄田,收几担租谷,顶多在韶山冲做个私塾老师,教一帮操着辣味湘音的山伢子念几句“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之类的古训,而绝写不出“吞宇宙气象”的瑰诗华章,更不能成为在危难中拯救中国的一代大器之才。
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常和蔡和森、何叔衡等人上岳麓书院,立橘子洲头,登临吟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韶山冲上屋场走出的气宇轩昂的毛泽东,一旦面临时世的激荡风雷,视野便开阔起来,胸襟便宽广起来,理想便高扬起来。其后,毛泽东虽奔走革命,仍情系家园,数度回韶山,交友于乡间,授人以知理,对前来探访的乡亲循循善诱慷慨陈词纵古论今,向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剥削制度提出了挑战,当时他简陋的农家实际上成了一所启悟穷人、催醒农民起来为翻身求解放而斗争的政治学校。1925年,已是*创建者的毛泽东回到家乡,建立了秘密农民协会,并吸收毛福轩、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和庞叔侃等*五位思想进步的韶山农民运动骨干加入共产党。为了使更多的农民接受反帝反封建的教育,毛泽东利用湖南军阀用以装饰门面的所谓“提倡平民教育”的合法形式,指示毛福轩等人借用公校和族校的祠堂,创办了农民夜校,由他的夫人杨开慧主持夜校工作。夜校的明灯照亮了韶山冲的黑夜,照亮了韶山冲穷苦农民的心。看到了自己光明未来的农民把心声表达在夜校的歌谣里:金花籽,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穷人要翻身,世道才像话。
毛泽东在韶山点燃的火种,以燎原之势很快燃遍了三湘五岳,掀起了空前的农村大革命。1927年1月,毛泽东为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又一度回到韶山。之后,毛泽东率秋收暴动的队伍,开赴罗霄山脉。从此,毛泽东叱咤风云力挽狂澜,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非凡超绝震世惊俗的统帅和领袖。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一身便装,重访离别三十二年而魂牵梦绕的家乡,和故乡父老欢聚畅谈。是夜,毛主席想起少年许国的片断,往事仿佛像梦一般纷呈脑际,夜不成寐,于是写下了直抒胸臆的诗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诗中,人民领袖把深藏心中的桑梓之情升华为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使后人在仰慕诗人笔力和才情时,更惊叹伟人的胸怀和气度。
从上屋场出来,我们一行径直来到塑有毛泽东铜像的广场。极目望去,毛主席那伟岸的身躯正信步向我们走来,负责拍照的小戴、阿亓没法让手中的相机停下来。让我们和伟人兼诗人的毛泽东合个影吧,我看见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敬意。仰望着十米多高的铜像,我不禁想起了年轻的导游告诉我们的一段趣闻:1993年,时值毛泽东百年诞辰,中央请南京某工厂铸造了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等精心设计的毛泽东铜像。当时,厂方调动最高级的工程师、最好的司机和最能干的汽车维修工,把铜像由石头城运往毛主席的故园。不料,车经江西井冈山时突发故障,随行的师傅们翻遍了零部件也找不到障碍点,怎么查修也无法让马达发动起来。眼看天色已暗,开车押车的一群高手只好连人带车留宿于红色中国的革命摇篮之中。翌日一早,一位年岁较大的老师傅跪拜在铜像前说道:毛主席呀,我们知道您老人家留恋井冈山,秋收起义后,您在这里和朱德总司令胜利会师,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昨夜里,您在井冈山走也走了,看也看了,游也游了,和长眠于此的老战友、老部下也会了也小聚了,现在该到您的家乡去了吧。说完,那位师傅便坐进汽车操起方向盘,隆隆地,马达声响传出好远好远……
那段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她不胫而走,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足以印证了毛泽东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具有的传奇色彩和神化地位。毛主席铜像矗立在韶山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于此为铜像揭幕。当覆盖在铜像上的红色布幔刚刚掀去,韶山冲里呈现出日月同辉的奇景。是年12月26日,六只韶山罕见的彩蝶围着铜像飞舞,直到天近傍晚才翩翩而去。亲眼目睹这一幕的韶山人民说这六只彩蝶是毛主席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幻化的,他们是为庆祝主席百年诞辰结伴而来的。对于上述传闻,有当时报纸记载为证。笔者也于其时读过正规媒体的报道,至今仍熟记于胸。看来,我们对毛泽东的情结是不会因为岁月的更替而释怀。
在广场浏览时,我发现四周住宅小楼林立,饭店、商场一家紧挨着一家,当地群众的生活明显进入了小康水平。听说这几年,韶山人民利用伟人资源和名人效应,积极开发旅游服务业,先后建成了毛泽东故居、滴水洞、韶峰、清溪四大风景区,新修了毛泽东纪念园、韶峰旅游索道,使毛泽东的家乡在改革开放中变得富裕起来。我不由地想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天之灵若是有知,又该乘着大鹤悄然而至了。
时过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韶山,向着刘少奇故里奔去。在宁乡花明楼炭子冲屋场刘少奇故居前,只见清溪回转,风景秀丽。我们穿过槽门,走进具有南北风貌的院落,又一次和天才般的领袖神交起来……
注*韶山早期党支部的几位共产党员,先后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载 2001年7月31日某省报
上一篇: 表 哥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