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下课

作者:昭君屈子 阅读:37 次更新:2024-05-25 举报

      朋友告诉我,一个改行的同学不久前下课了。我大为震惊,也深深感受到下课一词用得传神,耐人寻味。于是,诸多往事浮上心头。

                                                         一

  镇中撤走的前一年,龙兵由副校长转为正校长,常用“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鞭策自己。

  自撤校并点文件下发后,镇中就停招了初一新生,最后一年的时候,就只有初三五个班了。在龙的带领下,各项工作还算有序、平稳,县局领导较为满意。

  当了一把手后,龙常和自己当副校长对比,发现正负就是不一样。镇中撤走后,龙留了下来,被安排到镇小担任校长兼教育干事。毫无怨言的他掌管全镇教育,常与局领导、镇干部打交道,常到县城、镇政府开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渐渐地,趾高气扬,有些飘。他忘了初心,丢了使命,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不知从那一天起,他喜欢上了喝花酒,悄悄地玩起了婚外情。出门考察,外出学习,招待客人,他都会带着情人。安排情人做中层干部,给情人捞取各种好处。

  情人怕东窗事发,悄悄活动调走后,他又物色新人。后来,悄悄地玩起了校外的。他痴迷于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得意,理想信念完全丧失,思想堕落腐化,掉进了深渊。

  他的这一切都很隐蔽,可以说滴水不漏。但是,他忘了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

  学校是一方净土,容不得半点脏水。龙的花边新闻传到了上级的耳朵里,县局领导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成立调查组。结果,开除了龙的党籍,撤销了职务,并将其调到外乡镇,转岗做后勤工作。

  在我的家乡,凡是影响单位声誉、形象的腐败行为,绝不会姑息养奸。因为教育这块净土,绝对不能被个别害群之马破坏。

  龙的下课,教育了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受到老百姓的点赞。

                                                       二

  我的族人是这样看亲戚的:某某当干部正县级,行;某某有房有车,行;某某做生意赚大钱,行;某某的儿女北上广深工作,买了房子,行;某某的女婿当大官儿,行。很显然,在他们眼里,没有当官,没有发财,你就不行。

  我常常教育六年级的学生,每个人都有生而为人的尊严,即使默默无闻,也值得尊敬。我也常常教育四年级的学生,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小学生明白的道理,而我的族人却不明白。许多事情,使人无不感到书本和现实的差距,使人无不感到百年树人的深刻道理。

  也许是不良风气偶尔拂面之故,校园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进入管理层,晋职晋级,成了许多同事不二的追求。

  这正好与我族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同行眼里,如果你是校委会成员,行;如果你只是上讲台的老师,不行。

  由此,我想起了夏雨顺势而为却尴尬下课的事情。

  本科毕业后,夏被招聘来到镇小工作。年轻、漂亮,谦虚好学,很快成为教学骨干,教学质量也不错。然而,年度考核总是合格,评先表模也没有自己。开始,她认为自己资历尚浅,从不计较。

  一晃五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她在操场散步,看见办公室有人加班,便走了过去。

  走近办公室,她已经清楚地听到刘副校长正在讲笑话故事,不时传来教务郑主任、教务员哈哈大笑的声音。她转身走开,来到花坛边继续散步。

  皎洁的月亮把校园照得亮堂堂的,夏不由自主地仰望天空。一阵微风吹来,她想起了老王无意中说过的话:“刘的工作顺风顺水,有时还能呼风唤雨,是因为她是镇长的老婆。”

  回到宿舍,她模模糊糊地感到:要别人说你行,得当领导;要想当领导,要有关系。这一感悟,她对名利的渴望镌刻到了骨子里。

  没过多久,因工作的需要,她被调到另一所学校。机缘巧合,一位上级到该校调研,听了夏的数学课后,对校长钟说:“夏老师的数学课上得好,值得培养。”

  “夏老师,正是我们培养的对象。”钟赶忙说。

  钟是察言观色的高手,早就看出了上级的心思,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于是,他请夏参加陪客午宴。夏见机会难得,欣然答应。这个上级谈工作,有板有眼;谈家常,合情合理;侃大山,幽默风趣。一桌的人佩服不已,第一次见识了三寸不烂之舌的魅力。他很会上那座山唱那首歌,很会把握分寸,从而讨他的上级、同事、下级的欢心。

  本来要去县城吃晚饭的,可是今天的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在小镇过夜。晚宴还是在酒店,中层干部都参加,夏也去作陪。领导非常开心,酒喝得极爽。

  他之所以那样说夏值得培养,他之所以不去县城住宾馆,他之所以在小镇一醉方休,是因为他出轨的色心。他的动机被钟察觉,也被夏发觉。

  深夜,麻将散场。钟对夏说:“夏老师,就是你没有喝酒。你还清醒,请你把领导送去休息。”为了一个“行”字,在半推半就中,夏揪住了靠山的鼻子。

  后来,这个领导常去学校调研。一来二去,夏一年一个台阶,由校办主任升为副校长,后来钟调到了县城,夏接任正校长。

  终于有一天,领导东窗事发被查处。在调查时,领导与她的不正当关系被带了出来。夏被撤职,调去了外镇。

  夏的下课,引人深思。我想,如何做一番事业,如何得到他人的好评,在任何时代,夏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

                                                     三

  那一年,县局对学校质量评估,设一、二、三等奖,分小学组和中学组。三年后,调研考试学科前三名直接评为优秀教师,奖励五千元。

  一开始,单位和个人都为得奖而加油干,似乎有些催人奋进。渐渐地大家意识到,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而且成了老师的命根。得奖成了学校最大的荣耀,成了老师无上的光荣。

  于是,操场上没有了玩耍的学生,下课了不见老师走出教室,中午到班辅导,晚托后还要布置家庭作业……老师累得不行,学习好的学生也开始厌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时间加汗水拼搏中,学校老是排在后面得不到奖,校长会批评教务主任;学科排名结果,教务主任大会上宣读,排在前的受表扬,变相批评排在后面的。很快,一只无形的手拉着大家向前飞奔,质量就是尊严的错误思想蔓延开来。

  排名在前,奖钱,光荣;排名在后,考核减分,扣绩效。于是,有人打起了歪主意。

  考试作弊在一所初中悄悄运作:根据班级学情编座位,不动声色地教给学生巧妙避开巡视员、主考的眼睛,注意本校副考老师的动静、眼神、手势。结果,这所学校当年的中考排名第一。

  这引起了县局的高度关注,迅速派出调查组一查到底。结果,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包括中考巡视员、所有的主考均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考风考纪败坏,从未有过,警钟的敲响,告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一切歪风邪气,不允许在校园生长。

  后来,有位胆大的舒老师,教六年级学生考试作弊,他所带的学科,排名前三,获得优秀教师荣誉,并获得五千元奖金。县局收到举报后,迅速查证核实,舒被记大过处分,岗位工资降了级,调到外乡镇。

  我的家乡,之所以风清气正,歪风邪气难有立足之地,就是下课做得好。

上一篇: 探秘大涤山洞霄宫

下一篇: 沙漠逃亡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