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中国工业发展与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探讨

作者:王进 阅读:326 次更新:2023-08-04 举报

我国工业仅用一百余年的时间发展,竟然赶超那时犯我中华、掠我国土、奴我国人的世界列强,走到世界前列。我不得不为我的民族拥有的聪明才智和勤劳上进的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带着崇敬的心理,为曾经为中国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献上一份薄礼,也为现代和未来的国人送上一份自豪。

一、一路领跑的中国工业

石器时代的工业,我们的祖先走在世界的前面。铁器手工业阶段,我们的祖先一度走在前面,为人类献上四大发明,即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明朝前期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拜访的国家多达30多个,彰显了明朝强盛的国力,促进了亚非各国的经济交往和友好往来,这是早期的历史记载。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1954年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记载,1420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当时郑和宝船的排水量7500吨,接近航母标准。据英国前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出版了《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的记载 ,以及20061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1418)的中国航海地图。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以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洋洲等地,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

二、曲折艰难的中国工业

明朝中后期,整个帝国都被倭寇困扰,导致了明朝海禁和对外贸易政策,从而让中国错失了与西方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的接轨,中国被远远地抛到了后面,祖先们发明的火药,被外国列强制造了杀人的武器弹药。

凭借工业革命创造出来的丰富的工业产品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掠夺资源、开拓市场。相比之下,中国由于错失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导致中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最终被外国列强炸开国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帝国主义把他们的工业,迁移到这块殖民地上,他们不仅掠夺了殖民地上的财产和资源,也掠夺了中国的劳动力,以最低廉的价钱换来高昂的利润,中国人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腐朽的封建王朝在苟且偷生中继续。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还有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实业救国;以及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思想运动,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纺织业,面粉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等人都为这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都是使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打击。

民国末年,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摧残挤压,加之国民政府不断增捐加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三、好事多磨的中国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战争创伤和掠夺一空的土地,再加上国力薄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国内的反动势力仍处在不甘失败给共和国造成的不安定因素,新生的共和国把重任既要放在稳定新生的人民政权,让人民安居乐业的状况,又要带动中国工业的发展。

在工业发展上,新生的人民政权没收了官僚资本的轻工业企业和部分重工业,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和社会主义重工业基地,设立了轻工业手工业和重工业机构,对国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和计划管理。至1952年,轻工业、手工业、重工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轻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解放前历史最高水平。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期间,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的强烈愿望。

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重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代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初第一辆汽车

3.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1958年至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干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以及严重的“左倾”错误,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再次受到严重的挫折,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花色品种减少,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亏损面扩大,建设项目周期拖长,投产率降低,经济效益很差。轻工业科技、教育事业也遭到严重破坏。重工业方面也由于苏联援助的中国项目,随着苏联专家的撤离艰难的继续。

改革开放后,工业率先开始实施“转轨变型”,由封闭走向开放并推动轻工企业生产供销活动从以市场调节为辅走向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的自主经营。改革释放了被僵化体制束缚的生产力而开放则使得国外的资本势力看到中国市场大好的前景,有便宜的劳动力,便宜的市场,轻工业获得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的投入,并全面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也由此带动中国的工业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的问题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把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放在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首要任务里,而对于重工业发展的考虑,认为是消费性很高的工业,采取的是稳住以前的重工业发展。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家电业诸如冰箱、洗衣机生产装备线和空调、电风扇、电饭保等产品的关键设备、主要零配件和相关先进技术陆续被引进、消化、吸收,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300多位专家被聘请为智囊,以提高轻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轻工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白色家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可谓是轻工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21世纪前10年,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工生产大国

四、重返巅峰的新工业时代

中华民族勤劳、团结、智慧,进取心强,只要有好的领头雁,就会奋发图强,爆发出巨大的潜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走进新时代、走进新工业时代、走进新时代新征程,为民族复兴,一个一个目标的高速推进,走出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工业新气象。

(一)十年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26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这十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迎来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1、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从2012年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2、部分领域智能制造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重点领域创新迈上一个大台阶。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等等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4、我国中小微企业迅速增长,增加了人民的就业机遇。中小微为主的民营企业是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1年外贸增长贡献度超过58.2%

5、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取得长足进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二)新工业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1、“复兴号”领跑世界, 开启中国高铁的新时速。说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国的“复兴号”高铁。20179月“复兴号”首次运行后,“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就登上了各国媒体的新闻版面。

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在世界赢得广泛声誉,我们也期待高铁这张“中国名片”能够加快“走出去”,闪耀在世界舞台。

2、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绩斐然。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3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零突破”。2017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终于实现。

4、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中国航天奇迹让世界惊讶。2022年初,从遥远的太空传回了一则喜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着陆,并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来了首个“地球行者”,并通过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背间的中继通信。通过此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中国用事实说话,证实了在航天领域的技术能力,成为了中国航天能力快速发展的又一力证。

5、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成为一项革命性创举。2018年中国一项革命性创举就是港珠澳大桥落成,这项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把香港、澳门和珠海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时间。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历时14年,它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6、世界上首位人工智能播音员。世界上第一位人工智能播音员的脸、声音、姿势和面部表情都是以新华社的真人播音员为原型的。这款人工智能播音员是由新华社和搜狗共同研发的,在201811月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亮相,据称能够和人类播音员一样播报新闻,而且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工作,完全不需要休息。

8、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问世。201761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宣布成果: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从百公里级提高到千公里级,并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两个地面站间建立量子纠缠。近百年前,作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爱因斯坦也“百思不得解”。由于当时缺乏检验能力,他认为,或许是量子理论“还不完备”。中国科学家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

9、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6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友所说的,新闻业似乎面临着被高科技瓦解的命运。


第二部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发展

 

时代孕育诗人,诗人书写时代,不同的时代诞生不同的诗歌形式,不同的诗歌形式又呈现着不同的时代特色。工业作为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关系的逐步改良中,也会呈现出不同行业的诗歌。工业诗歌,也由此诞生在工业发展中的每个历程。

新工业诗歌、云工业诗歌,新时代诗歌、新征程诗歌都是诞生于当下,其创作背景都是以习近平时代为实现强国梦的奋斗轨迹。按照习近平南巡时,对广州文联的指示精神,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人民在各行各业奋斗的人、事、物、情创作,同样对现实诗歌的评价也需紧跟时代而评。何不效仿唐朝,把当时流行的各门各派的诗歌统一在五言、七言上,建立以记录、书写、讴歌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上。

作为新工业诗歌,它是指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升级换代,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制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机器、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而新工业诗歌,则是伴随着这些新兴产业,赋予诗歌以新的特质,写作者以当下中国工业发展为题材和切入点的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龙小龙组诗《新工业叙事》和王二冬组诗《快递中国》等作品。“他们集中体现了新工业诗歌的特质,表现了写作者对工业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意义有了最早的自觉,折射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风采。”[1],开启了新工业诗歌的新篇章。

一、新工业诗歌的前身

在早期的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时期,郭沫若的诗歌充分彰显出他看到中国大地初现工业的喜悦。他的诗集《女神》中充满了摩托车、烟囱这样的意象,他的诗句赞美工厂烟囱冒出的滚滚黑烟,并称之为二十世纪的黑牡丹。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诗与工业文明结合之下的工业诗歌,而这也为现代诗歌发展开拓了一个重要方向。

在改革开放后前期的工业发展中,我们从梁小斌的《节奏感》看到了人们尝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幸福。能够骑上自行车上下班,不再手持铁锤干活,这本是粗活,但现在采用汽锤代替手工,只需脚悠闲的摆动,象圆舞曲的小舞步一样,让上一代的师傅都感觉羡慕。原本辛苦的工作,却由于改革开放引进和创造的机器变得轻松。

清晨上班,骑上新型小永久,

太阳帽底下展现我现代青年含蓄的笑容。

闯过了红灯,

我拼命把前面的姑娘追逐。

警察同志,这不是爱情,但是我控制不住。

我的灵魂里萌发了一种节奏,

我干的是粗活,开着汽锤,

一只悠闲的腿在摆动,

而那响亮的汽锤声一直富有弹性和力度,

连我的师傅也很羡慕

我的师傅不会懂得,我模拟的是圆舞曲的小舞步。

诗人舒婷在 1980 年写的《流水线》里,我们看到了流水线的生产作业,看到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外资本势力的引入,资本家靠榨取工人血汗钱的本意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才有在时间的流水线里 / 夜晚和夜晚紧紧相挨 / 我们从工人的流水线撤下 / 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来 / 在我们头顶 / 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弯 / 在我们身旁 / 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工人们没日没夜的工作,下班后,双眼昏花,所看到下班工人、天上的星星和两旁的树木都象流水线一样,在眼里流动,但他们没有怨言,因为初尝到甜头的打工工人,能够挣钱了。

而在改革开放二十年后,郑小琼的《流水线》里我们看到了“在流动的人与流动的产品间穿行着/他们是鱼,不分昼夜地拉动着/订单,利润,GDP,青春,眺望,美梦/拉动着工业时代的繁荣/流水线的响声中,从此她们更为孤单地活着/她们……”打工工人们的情绪。

   二、新工业诗歌的现状

    随着中国工业向新工业的过渡,打工工人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的改善,待遇、报酬、福利的提高,社会状况开始回暖,人们愁苦的面容绽放了笑脸,社会秩序走上良性发展的路。习总书记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惠农惠民政策的开展,激活了农村经济,一些在外打工的村民逐渐回归,承包农田、开垦荒山荒地,大兴养殖业,以前的空巢村、留守村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极大程度的触动了投资商对打工工人的重视。在这种条件下的打工工人,心存感激,内心平静,诗歌也逐渐向新工业时代过渡。

我们在许映壮《新船印记》的诗歌里,“旁边昂首的船台/与毗连着的朴实车间/撑起旋转的吊机臂弯/装饰了待发的船舶/你注视着天空/等待潮水轻轻地涨了又涨/静止的姿势流淌着一种动感/凝固的瞬间/如箭在弦的含蓄/牵引着力的飞翔/让平衡美在滑落下突然闪亮/以曼妙的速度冲击江河”仿佛看到了朝阳下,在大海边一位迎风向阳的年轻女子在舞动自己迷人的倩姿,而这位女子正是诗人笔下的船舶,这里的一切便是诗人日常工作的地方,诗中见不到严肃的车床、见不到与时间赛跑的齿轮、见不到为生计而犯愁的工人、见不到人们对车间印象往往先入为主的脏乱与噪杂。诗人以内心平静代替以往打工诗歌的情绪,构建了一种柔和的意境,一道新工业诗歌之美。这种美,正是新工业诗歌创作“新”转变的所在。

龙小龙《新工业叙事》和王二冬《快递中国》应时而生,伴随着中国进入工业革命以及科技创新兴起所产生的新的诗歌形式,它赋予诗歌以新的特质,反映当下中国城市工业发展以及诗人们对此的审美感受,成为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典范和榜样作品,“记录、书写、讴歌”的新工业诗歌。

正如龙小龙《新工业叙事》组诗中的《主控楼》:“每一座制造工厂/必然有一幢建筑叫主控楼/就像每一个鲜活的人体/都有一颗大脑/有丰富的神经中枢系统……所有的管道、塔釜、阀门和仪器仪表/幻化成了形式各异的国际符号/每一个字母和数字,都有特定的象征和隐喻……”

诗人用记录和比喻相融合的形式,讲述“主控楼”就象人的大脑,那工厂里的管道、塔釜、阀门和仪器仪表变成一个字母和符号,在主控楼的控制下,铸造的一座钢铁水泥塔釜。

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数字经济、智能机器、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工业阶段,只要一个人控制着字母和符号就能完成流水线上工人的工作,不再会有流动线上频繁流动的面孔。

诗人王二冬的《快递中国》以细腻的思维,书写了快递行业,“每一次运输都要与危险交锋,像没有翅膀的鸟飞在云端,那就用骨头对抗风雪沙暴,也要让老虎闭嘴,让石门打开,我的亲人在更远的地方等待,他们等待的地方就是我的祖国。”。他以诗的意蕴记录了快递工作的艰难和危险;诗人在《乡村使者》里,把快递工作人员比喻成乡村的使者,“她把瓜果交给快递员,父母尝到女儿的甜蜜,她把围巾交给快递员,丈夫在异乡不再寒冷”;诗人

又把快递工作比喻成《城市超人》,记录了快递工作的特殊性,“夜晚是短暂的,短到,快件又把地球缠绕了几十圈。短到,北五环的星光下,又有几万名快递小哥开始新的征程。”以及《分拣女工》,详细记录了分拣工作步骤,“她站在操作台前,是众多女工中毫不起眼的一朵,扫描、转身、投篮筐,回位、扫描……无数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已是第九年。”

这就是新工业,新工业时代诞生的新工业诗人,以龙小龙、王二冬为代表的新工业诗派的现状。

三、新工业诗歌与新时代的诗歌美学

关于诗的美学,诗歌评论家李元洛曾写下五十万言的巨著探讨,在这里我就这篇论文的立足点探讨新工业诗歌与新时代诗歌的美学。

(一)审美观

我们在新工业诗歌最具代表性的龙小龙《新工业叙事》和王二冬《快递中国》的诗里,看到记录、书写、讴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龙小龙的《新工业叙事》就记录了新工业中的主控楼、主控工程师、电焊工等,以及王二冬的《快递工作》把快递员比喻成《乡村使者》《城市超人》,记录了快递工作的某一个环节《分拣女工》。在他们的诗里,我们看到了新工业和新工业的奋斗者。他又用赞美的手法讴歌了新时代的快递员,“我们要用所有世界瞩目的交通方式,传递历史一份灿烂,传递后人一份惊喜。” “世界在他们的搬运中流动起来,仿佛一条大河,快件是风帆是扁舟,讲述了风花雪月,承载得起绿色摇曳。”他的《快递宣言》就是书写新工业奋斗者最美的宣言。

(二)美学观

既然新工业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龙小龙的《新工业叙事》和王二冬的《快递中国》,我们就可以在他们诗里去获取美学观。那就是“记录、书写、讴歌”的美学观。

新时代是奋斗者时代,每一个人都属于奋斗者,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为自己奋斗,为家庭奋斗,为民族复兴奋斗,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作为新工业的诗人就应该担负起“记录新工业,书写新工业,讴歌新工业。”的使命。下面,我就对“记录、书写、讴歌”的美学观作简要的分析。

1、记录、书写、讴歌的美学作用

记录是一种细腻的工作,既要记得详尽,又要捕捉要点,可以记时、记物、记景、记人、记情。把记录放在诗里,放在美学范畴里,诗人所要表达,所要描述的对象将会更为详尽、更为透彻,也可以把别人的话记进诗里。这样,读者才能更为详细地、清晰地了解诗人的意图,才能更易于读懂、看懂诗人的所写、所感,诗也会变得通俗,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而不会游历在诗人天马行空的词藻里。诗,不仅在白领阶层传阅,也能到蓝领阶层传阅。新工业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龙小龙的《新工业叙事》和王二冬的《快递中国》就是最好的论据。

2、记录、书写、讴歌的美学意义

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诗人多以游历于山水之间的美,友人离别的情,这在处于诗歌盛世的唐朝更为显著,给人一种游山玩水的印象。后人只能以此推测出唐朝盛世,而很少出现记录、书写、讴歌这盛世社会的诗。只有唐朝后期出现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方颜。”对唐朝后期衰落,腐败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真实记录。

诗歌盛行的唐朝,尚且只能看见只言片语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了解。在随后的宋朝却并不繁荣,政局并不稳定,人民生活在外强掠辱的日子里,也并没有那位诗人或者词人用诗去记录当时的社会状况,后人只能在岳飞的《满江红》里看到“胡人“大举进犯的愤怒。

即使到了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多数的诗人仍沉浸在山水之间,情怀之中。而没有用诗去记录,留给后人当时紧迫的形势,唤醒当时麻木的人民心理。是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讲话“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记录下了国破家亡,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关头的那一刻。

新工业诗歌里,增加了记录、书写、讴歌的手法,更可以让奋斗的时代,奋斗的人们跃然纸上,让当代的人们知道当代,也让后代的人们了解现代。

三、新工业诗歌的发展与未来

我们在打工诗人,诸如郑小琼、左河水等打工诗人的诗里看到了昨天工业的半自动化,用机械传递,人工生产的流水线。

看到了打工工人艰辛的劳动,抱怨、不满的情绪;

今天,我们在以龙小龙《新工业叙事》、王二冬《快递中国》为代表的新工业诗歌。

看到了数字键、字母键控制启动的某一程序、某一系统,带来的便捷、轻松、高效的新工业;

明天,新工业又将发展到什么程度,新工业的践行者们又将怎样去操纵科技创新升级换代所带来的更新的工业,诗人们的诗作又将是怎样?

诗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感而发的产物,不论现在,今后,或者未来,它的素材都是来源于人民。新工业诗歌是新时代的诗,而塑造新时代的主体是人民,故而,新工业诗歌是属于人民的诗。既要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又要确立以为人民创作的服务导向,让更多的人能读诗,能懂诗,诗更加的大众化。

习总书记对新时代诗歌的指示“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无疑为新工业诗歌的发展和未来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记录新工业、书写新工业、讴歌新工业”的方向。他把记录、书写、讴歌融入诗里,不仅是对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指示,也为诗歌的发展注入新的创作和表现手法,还原诗歌创作的本意,注入新的美学特质的贡献,也是新时代诗歌标炳史册的一个伟大的创造。

新时代、新工业时代是奋斗者时代,就让诗人们用记录、书写、讴歌的美学意蕴,记录、书写、讴歌奋斗中的人们,记录、书写、讴歌奋斗中的人们的奋斗历程。给当代人振奋的精神,给后代人留下榜样的力量。让记录、书写、讴歌的美学意蕴,渗透到各行各业,记录各行各业的奋斗者,遍地开花,传承千古。

 

 

 



[1]摘自周思明《新时代呼唤新工业诗歌写作崛起》


上一篇: 无题二

下一篇: 三秋之感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