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新闻   

像好作家一样有技巧地观察生活

编辑:admin 阅读:1464 次更新:2019-08-27 举报

  本文开始,先说一位好作家怎样观察生活。

  张炜用了22年时间写一部作品,即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450万字左右,大约是金庸最长小说《鹿鼎记》的三倍字数。

  有人问,《你在高原》是一部怎样的“行走之书”?

  张炜解释说,说它是“行走之书”,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书里写了很多的人,有学术泰斗的走,有一般平民的走,有痴子的走,乞丐的走,流浪艺术家的走。二是作者也在不停地走。张炜说,他去了国内外好多地方,南与北,东与西,尽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观察、比对、思考,把视野放大,这个过程中伴随着阅读、记录和写作,同时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在行走中完成的。

  “你如果稍微换个角度看一下,如果能再一次好好观察你的四周,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遍布奇迹,不可思议。”张炜说,“作家要听取各种各样的声音,从中吸取自己的营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东西。这不仅仅是一个包容的姿态,而是作家目击、观察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角度和方向。”

  一位好作家,比如张炜,他的创作经历和他的文学理念,告诉我们的是,写作并非单纯依靠想象力的一个职业。一位作家,更像一位普普通通的采访者,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如果不懂人,不懂生活,不懂社会环境,就无从谈起创作。而这样的写作准备,只能通过深入、艰苦、保有热情地观察生活,才有可能完成。

  这对更多的写作者有了启发。

  可是,更多的写作者也这样做了,效果却不明显,还是没写出优秀作品。这是为什么呢?

  那些好作家,也不是一开始就会观察生活的。没有人去谈论但大体的情况是,只有很少的作家通过个人悟性,好不容易找到了观察生活的正确方式,写出了他的优秀作品。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说,这样的作家实在太少了。

  所以,在深入、艰苦、保有热情地观察生活这个表述上,我想再加上一点:有技巧地观察生活。

  现在介绍一个相关的写作练习。

  练习的设计者林恩·巴雷特,写小说和非虚构作品,担任一家媒体的编辑,也在大学里给创意写作研究生上课。

  关于这个练习的目的,林恩说,教学员非虚构文学创作时,总是要求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学会如何在不同的地方寻找故事和意义,帮助他们练习观察和提问的技巧,去发现和深化某个主题的角度。

  学员们通过这个练习,学会了如何创作非虚构文学作品所依靠的各种体验。这些非虛构文学作品可以是散文、回忆录,也可以是纪实、游记等。

  他们在练习之后写出的文章,展示了平淡无奇的表象下隐藏着的巨大魅力。比如,与守桥人聊上一天就知道沿海航道其实就是小船的高速公路;在当地的捷克裔俱乐部不仅能吃到怀旧的食物,还能听到移民和社区故事;空地上矗立着造了一半的公寓楼,反映了佛罗里达南部犯罪和梦想并存的现象。

  这个练习比较长,有六个步骤。

  第一步:选一个你很好奇的地方。

  这个地点,不应该是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地方,除非你已经离开了很多年。这个地方还应该是人们居住、供参观或正在使用的。它可以是你每天都会路过的一个地方,但是你从来都没有时间或是勇气进去看一看。

  考虑一下你什么时候去,可以选一个特别的时间。与普通的时间相比,特别的时间容易激发你新鲜的感受。

  第二步:出发之前的准备。

  在你出发之前,简要写下你的期望,以及你对它的一知半解,包括你听到的传闻或看过的影像。如果这个地方你曾经去过,或者对这个地方你有所了解,在出发之前要快速记下你对它的回忆。

  这一步对于回忆录写作非常有帮助。如果你一直回忆起9年级的时光,那就去参观某个中学或是学生们常去的场所;如果你正在写自己历史观的形成过程,那就去观察能找到历史遗迹的地方,最好是还能找到可靠的历史讲述者。

  带上笔记本或是便笺本,最好是小到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的。还要带上几支钢笔或铅笔。

  第三步:观察的过程,这是最重要的。

  林恩提示说,在这个练习中,你是一个询问者、观察者、探索者。让自己去大胆地探索。如果需要旅行一趟,那就去旅行;如果有东西需要品尝,那就试着尝一下。如果你需要获取别人的同意才能去参观,那就去找相关负责人。不管这个负责人是谁,都要问问他怎么会在这里工作——人们一般都喜欢讲自己的故事。

  林恩还说,你自己首先要敞开心扉, 尽量不要提前去判断哪些是重要的,而是注意所有给你留下印象的事物。

  你要调动全部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品尝、去触摸,把精力放在那些客观存在的东西,以及主观上你想要捕捉的、让你印象深刻、让你感兴趣的东西之上。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惊讶、发现和与众不同的兴趣。

  还有一点,这些地方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回忆?

  然后观察周围的人,观察他们的穿着、举止、言谈、习惯,以及如何相互交往。如果可以,把他们的对话记录下来。你要与他们攀谈,随意问些问题,要爱打听。至少要知道属于这个地方的三个词,物品的名称、行话、民间俗语。你就像一个记者,要发现任何你能够发现的东西。

  要做大量的笔记,而且要当时就做。如果当时条件不许可,过后立刻坐下来,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

  第四步:第二天的工作。

  不要看此前写的便条,看看你能记住多少。把你的主要印象写成几段文字。你要把所有的信息整合起来,而不是非常详尽地加以叙述。让你的回忆去筛选,帮助你找到主题、对象和角度(怎样找到主题、找到对象、找到角度,实际上是另外几个练习的内容,这里只是初步的尝试)。

  第五步:读一两遍你写好的文字。

  你的回忆怎么样?你脑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人物还是形象?一系列对话,一件巧合的事?

  用这些,再加上你最开始写的便条,写成一篇文章,让读者了解这个地方,了解你。

  第六步:现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还有其他想去参观的地方、想交谈的对象吗?有没有需要做的调查研究,可以补充你不知道的事情,从而让你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挖掘出更吸引人的魅力?

  我想再明确一下,最后这个步骤,不仅是一个提高作家观察技巧的练习,也是作家的写作方式,需要长期做下去,甚至是一生的时间。

  出去走走吧。中国书画家董其昌在几百年前说过,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就想做一个好画家,这怎么能行呢?

  这个说法完全适用于作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写出千百篇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