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其他   

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问题研究

作者:李家武 阅读:478 次更新:2022-06-11 举报

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问题研究

李家武

(2018年第2领导参考刊发;

 2017年度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系统研究项目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全党来一个大学习”。2017118日下午,湖北省委书记带领省委常委,专程瞻仰武昌农民讲习所旧址,重温入党誓词,表示要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而不懈奋斗。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与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不谋而合、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要在中国长期执政,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如此,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是如此。”本课题以襄阳基层党员教育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以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的问题为研究内容,试图通过对基层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提出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模式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的路径策略,为推动湖北各地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提供最有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参考。

一、课题背景与理论支撑

1.现状述评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应当看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近170年的历史,曾经执政和正在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如苏联共产党、*、越南共产党、朝鲜劳动党和古巴共产党等都设有自己的党校。设立党校是加强党内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成立之初,就认识到党内教育问题的重要性。19245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执委会扩大会议,在《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中,首次提出设立党校问题,并指出设立党校是为了党内教育培养指导人才。*自诞生之日起,从未停止过对党员的教育,党校发展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党史。它承载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记忆,记录着党的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再现了我们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总结办党校的实践经验,同时为解决党内亟需宣传、鼓动群众的人才,192510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二次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在《宣传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开办各地党校确是一种重要的工作”。议案结合当时党内的实际情况,对开办党校的类型、学制、学员对象、培养目标和学习方法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党校的类型和培养目标。议案提出,根据党内力量,只能开办下列两种形式的党校:普通党校和高级党校。普通党校在地委领导下,培养群众的鼓动员。高级党校在区委的领导下,培养“能够做成负责任的工作的人才”。第二,招收学员范围和学制。普通党校招收工人,学制至多不过一个月或一个半月。高级党校招收“政治知识较高的同志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同志”,学制不要超过三个月。第三,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国内革命运动的经验,说明党在许多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议案明确提出,学员“不应当与群众隔离”“应当同时在校外工作”“在同志或同志间工作”。只有按照上述要求,党校培训才能使学员真正掌握无产阶级思想。192612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来到武汉,在武昌主持筹办了中央农民讲习所,讲授《农民问题》《农村问题》等主要课程,形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著述。武昌讲习所为支持和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和杰出人才,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探索、实践创新。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办好新时代的湖北“讲习所”,目的就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于基层党校建设研究,点击百度学术,相关论文就有19052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问题研究课题,目前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和党校系统专家学者以及党校实际工作者的倾心关注与深入研究

2.研究意义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首先应当看到,党校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同党的建设、同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紧密相连,并为党的建设和全党中心任务的需要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探索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伟大实践,研究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的问题并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兴衰成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好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尤其是无职党员培训是难点,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党校作为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必须坚持党校姓党,教育培训先行,师资力量下沉,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以上率下并努力把县乡村三级党校办成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的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唤醒党员意识、提升素质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3.基本观点。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必须清醒地看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鲜明特色,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九十年前,毛泽东同志主办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火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奠定了基础。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讲好学好新时代的新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是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的重要使命。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启示教育须先行、工作到支部理论启示党校须先行、党校成体系理论启示培训须先行,透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背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大背景、推进《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全面落实的大背景、推进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的大背景,建设县乡村三级党校,是新时期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实践,是新时期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平台,是新时期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保障。把党校阵地延伸到基层,是把开展“两学一做”教育落实到基层、接地气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基层党员教育全覆盖和常态化的现实需要;是把党的声音和号召传递到最基层,实现党的意志和基层党员群众自觉行动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二、调研情况与现状分析

课题组分别前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襄阳市所辖的保康县和枣阳市3个县(市),先后深入到独山县上司镇上司村;保康县歇马镇盘龙村、庙坪村、河东村、邹家院村、白竹村和马桥镇中坪村、鳌头山村、河南坪村、周湾村;枣阳市杨垱镇桃园村、张官村、高店村、李庄村、中心社区和北城办事处南园社区、七方镇梁家河村、吴店镇树头村共18个村(社区),就基层党员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整个调研工作采取听取当地组织部、党校和乡镇党委书记(组织委员)、村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情况介绍;实地察看教学培训地点和设施;查阅党员培训相关资料;与部分无职党员和村民群众进行面对面座谈等方式进行。共召开座谈会12次,与1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和无职党员、村民群众作了交流沟通。同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综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襄阳市党员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

1.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得紧抓得实,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但从严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力度不够。一是以集中教育活动代替经常性教育。调研发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基层党员学习教育普遍比较正常,但也有时断时续,甚至出现空白现象。特别是大量农村党员外出,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困难。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对教育活动从思想上不重视,甚至个别党员担心开展活动占用自己的时间,继而找借口少参与或者不参与,这都影响了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必学内容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经常性教育“党味”不浓。普遍存在基层党组织不知道组织学什么、党员不清楚应该学什么的问题,以村务会代替党员学习,以安排工作代替组织生活,以业务培训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基层党组织仅仅把党课教育当作完成“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简单任务,把教育活动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形势单一,内容枯燥。有的组织培训时,缺乏对党员思想和工作等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党员求“知”、求“富”的实际需求,很难收到应有效果。三是学风不端正,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不够。学习教育有简单化、形式化趋势,甚至出现造假问题。农村党员数量多,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日趋老化,有少数村支部班子不健全,缺乏带头人,有的农村支部班子对党员教育管理重视不够。

2.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党校等齐抓共管的党员教育工作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党员教育法规制度建设刚性不足、执行不力、纪律不严、考核不实等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个别地方重视程度不平衡,协调机制不健全,主体责任落实虚化。有些基层党组织一年到头都不组织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集中培训。一些职能部门党员教育职能弱化,县级和基层党校开展普通党员培训不多。二是基本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些地方“三会一课”、领导干部上党课、党员教育培训学时管理等基本制度,能“上得了墙”,却“落不了地”。三是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少地方反映,长期以来党员教育制度建设仍相对薄弱。一些指标制订得不具体、不“硬气”,党的法规性文件中有关党员教育的内容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不少地方没有建立培训考勤、学时登记、述学考学评学等制度。组织纪律约束不严格。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3.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党员教育培训规模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以示范引领推动普遍轮训的基本模式,但仍存在任务落实不到位、覆盖有盲区的问题,党员教育培训不均衡、全员性不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普通党员培训少。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等重点党员群体培训多,甚至反复训,普通党员培训少。二是存在空白点。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难度大、关注少,存在空白点。三是有的地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任务“悬空”。比如,流动党员底数不清,有的成为“隐形党员”,教育培训无从谈起。

4.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有的基层党组织通过网络发信息、传资料实现了党员教育“全覆盖”,但查阅记录却发现他们很少开展集体学习、集中培训、组织生活、实践锻炼,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面对面集中培训的三级党校平台建设。党员教育必要的“规定动作”抓得不牢、完成得不好。农村党员处在带领群众扶贫攻坚战第一线,他们的思想认识、素质,工作能力、作风等与扶贫攻坚战的形势不相适应;目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如何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入心入脑植根于农村党员群众中,如何加强三级党校建设,打通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虽然有了初步认识,也做了有益探索,但还没有将其作为最有效的途径、最好的抓手和最坚实的平台;作为壮大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需要而全面推开。

三、创新模式与主要做法

1.独山模式。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我们调研发现,独山县创办党校村级分校的主要做法是,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委党校抓业务管理、各园区(镇)抓工作保障。将党校建到村级,把党校阵地延伸到村(社区),最终实现全县农村党员教育常态化和全覆盖。县委于2016523印发《独山县党校村(社区)级分校建设实施方案》(独党办发201618号)文件,明确了办分校的指导思想、分校设置、班子建设、师资配备、教学内容、教学工作、考核激励、组织领导工作目标,为2016年完成全县64个村村级党校分校建设任务指明方向。一是组织机构。设立校务委员会,设校长1名,由园区(镇)党工委(党委)领导担任,常务副校长1名,由村党支部(总支)书记担任,副校长1名,由县委党校教师担任,由各园区(镇)报县党校,由县委党校行文任命。二是阵地建设。严格按照一个培训教室,一个文化图书室,一个远程教育播放平台,(文化共享电教设施)一个多媒体设施的建设标准建校。固定教室场所可选择空置的学校教室、村会议室、企业党建(联建)室等,教室内党性教育氛围浓厚,悬挂有党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入党誓词等内容,完善桌椅、黑板、电视机、扩音器、音响设备、投影机等教学配套设施。三是师资配备。教师由各镇组织委员,各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县委党校教师,村(社区)党支部(总支)书记等人组成,可聘任同乡退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民营企业家等担任(分校发聘书,报县委党校备案),村级支部书记、主任参加培训,经培训合格后,由村级分校颁发聘任证书。县党校教师实行分片负责制,负责各个村(社区)分校的课程与教学指导。四是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党章》和法律法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省州县委重要工作部署、会议精神教育培训以及业务知识培训。五是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后进行教学实用的总结。课件统一由县委党校负责制作,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村党支部书记亲自制作。六是考评激励。建立党校村(社区)分校评星定级制度,通过实地察看档案资料、走访党员群众等形式对“村级党校”硬软件环境进行评星定级,将把全县各村(社区)党校分为一、二、三、四、五共5个级别;同时,建立党校村(社区)分校教师考核制度和奖励评比制度等。以上这些激励机制,都将与村(社区)增比进位考核挂钩,促使分校教学正常化。

2.歇马模式。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我们调研发现,保康县歇马镇设6个村级党员干部培训点,主要是针对农村无职党员学习教育难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实际,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扎实开展以“农村无职党员分层施教、分类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增强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两分两增”活动,充分挖掘党员自身潜力,打破制约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瓶颈,让农村无职党员“学”起来、活跃了基层党建工作,树立了农村无职党员新形象。一是抓好保障。镇党委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调研小组和领导小组,对加强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开展近一个月调查研究,查找存在问题及症结,邀请县委组织部及党校党建专家来歇马现场指导,召开6次座谈会,研究培训方案,预算20万元专项经费,多措并举保障培训如期进行。二是科学划片。按照“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有利于集中办班、方便无职党员群众”的原则,结合地域相邻、发展模式相近、板块自然分布的特点,将全镇49个村划分为六个培训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党委班子成员负责,建立“四个一”培训基地,即“一个培训教室、一个现场教学点、一套培训课程、一支师资队伍”。全镇建立了官斗烟叶产业培训基地、羊五核桃产业培训基地、百峰旅游产业培训基地、简槽精准扶贫培训基地等六个农村党员培训基地。三是分片培训。全镇用15天时间,邀请专家对985名在家的党员聚焦党的理论、党纪党规、政策法律、农村科技、精准扶贫等方面知识集中分片培训。截止目前,全镇1375名农村无职党员普遍得到一次轮训,其中985名党员受到集中培训,262名年老体弱党员受到上门送学、128名流动党员受到微信送学,党员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3.杨垱模式。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我们调研发现,枣阳市杨垱镇在桃园村创办微型党校,变传统礼堂照本宣科“灌输式”培训为现代乡村学干结合开放式学习,白天“看、听、做”,晚上“学、议、思”,破解了以往村干部培训听不懂、坐不住、用不上的困扰,用看得见、摸得到、够得着的本土典型带动更多旗帜竖起来,堡垒筑起来。一是小班化培训。每期培训干部10--15人,时间5天,利用一年的时间实现42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培训全覆盖。二是现场式体验。白天置身桃园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亲身体验桃园干群一心建设新农村的火热氛围,亲身感悟桃园党员干部满心为民的大爱情怀;亲身感受桃园两委班子小事大干的实干精神。三是麻雀式剖析。晚上静下心来,就班子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辅导,在深入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谈感受,找差距,谋打算,畅所欲言,触及思想灵魂。四是精英化管理。在每期干部学员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安排一名党委班子成员跟班领导,具体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一对一帮、一对一带,培训一个,见效一个。五是全覆盖延伸。培训对象从村支部书记,延伸到村两委班子、镇直部门班子成员、无职党员,分期分批专题培训,不同岗位不同课程,在确保覆盖面的同时,实现常态化。

理性思考与对策建议

1.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抓好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尤其是实现无职党员培训全覆盖,机制是保证。建立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市)区委党校抓业务管理、乡镇(办事处)抓工作保障的党员教育机制。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在基层党员教育方面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抓实各地《2016-2020年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在新机制建立和运行中发挥领导和协调角色。县(市)区委党校要在党员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教育宣讲、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等方面做好工作。乡镇(办事处)作为党员素质提升的直接受益者,要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经费和工作保障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可借鉴贵州省独山县的经验,将农村党员培训纳入乡镇党建目标考核指标,压实乡镇党委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方面的责任。

2.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抓好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尤其是实现无职党员培训全覆盖,体系是基础。建立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党校体系。一是在乡镇(办事处)设立党校,推进党校资源下沉。由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兼任校长、副书记兼任副校长,组织委员具体负责党校工作,县(市)区委党校选派一名教师担任兼职副校长。乡镇(办事处)党校是领导协调机构,不设实体性机构,在乡镇(办事处)党委办公室加挂乡镇(办事处)党校牌子。二是每个乡镇(办事处)遴选10名左右政治素质强、讲课水平高的人才组成乡镇(办事处)党校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从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组织委员、辖区退休干部、教师、优秀村(社区)支部书记等中遴选。三是县(市)区委党校负责定期培训轮训乡镇(办事处)党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由县(市)区委党校发聘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每年一聘。四是县(市)区委党校派往乡镇(办事处)的兼职副校长,在当地党委领导下,负责乡镇(办事处)党校教学课程的安排,帮助遴选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到各乡镇(办事处)任兼职副校长,一方面可以推动党校优质教师资源下沉,一方面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意见》中关于“加强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单位干部的交流力度,畅通人才双向交流渠道”的规定。兼职副校长实行灵活挂职制度,每月至少一周到兼职乡镇(办事处)党校工作。兼职副校长要带着课题下基层,在兼职乡镇(办事处)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民情民意,切实解决党校教师讲课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五是乡镇(办事处)党校当前要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运行。农村(社区)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在“7+X”的“讲党课”环节,每年至少4次由乡镇(办事处)党校派兼职教师讲党课。每次讲党课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六是各村(社区)加挂村(社区)级党校牌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中关于“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的要求,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涉农(社区)部门如农业、水利、政法、文化等,也要利用乡镇(办事处)党校平台,在支部主题党日的“X”环节,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每次讲解不超过半个小时。为此,乡镇(办事处)党校也要建立讲授党的政策的兼职教师队伍,纳入乡镇(办事处)党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

3.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抓好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尤其是实现无职党员培训全覆盖,试点是关键。试点先行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和有效做法。建立县(市)区、乡镇(办事处)、村三级党校体系,是涉及党校管理运行机制、乡镇(办事处)党委运行机制、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机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要在先试点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按照襄阳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关于做好以基层党校为平台推进无职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枣阳、保康两地党委、组织部、党校高度重视,先期正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有序推进。为了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课题组成员再次赴枣阳、保康两地调研督办基层党校建设试点情况。针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一在规划上,要进一步完善方案,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都要统筹安排,增强计划性;二在队伍上,要进一步抓好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培训一批既讲得“活”又讲得“透”、接地气的师资队伍,建好“师资库”;三在阵地上,要进一步落实教学培训场地,按规范标准配齐必要的教学培训设施;四在经费上,要进一步明确以基层党校为平台推进无职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试点工作是党委的一件大事,必须在经费上予以保障;五在机制上,要进一步健全老师授课评价机制、党员培训考评机制,落实好县(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市)委党校抓业务管理、乡镇(办事处)抓工作保障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枣阳、保康两地加力度,加措施,办好试点,全域推开,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4.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抓好党员教育向基层延伸尤其是实现无职党员培训全覆盖,激励是动力。一要召开示范培训会向全市推开。待试点取得成效后,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及问题,加以完善,取得成熟经验后,召开示范培训会推广枣阳、保康两地的经验。二要公开表彰基层优秀无职党员。农村和社区党员中,无职党员占绝大多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和社区有一批兢兢业业、踏实干事的无职党员。目前上级党组织还没有专门对无职党员进行公开表彰。市、县(市)、乡镇(办事处)各级党委可在每年在“七一”表彰中,增加对优秀无职党员表彰这一项目,这样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无职党员参与深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在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广大无职党员发挥更大的作用。

湖北省委强调:办好“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是全省人民共同的事。把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贯通起来,要面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注重创新,办出实效,办成品牌。推动县乡村三级党校建设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相融合,责任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党员群众要积极参与,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干,在学习中出忠诚和自信,在学习中出担当和责任,在学习中出创新创业、干事成事的真本领,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不懈奋斗。

 

作者:李家武(1962-),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湖北襄阳人。系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干部、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原副秘书长(20152月晋升副处级);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杨柳岸文学网》特邀编审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香港)秘书长、北京智慧乡村创新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建设智慧乡村倡导者、智慧乡村研究院创始人之一。曾出版专著《岁寒知松柏》(新闻秘书文学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正编著待出版《岁寒知松柏》(新时代报刊网作品集)一书(35万字)。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作品500多篇()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1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1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邮编:441000

联系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新街11

邮寄单位: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

联系电话:18516832058(北京)15872202508(湖北)  

邮箱:13396117851@163.com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