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札记·F教篇-46则
草人札记·F教篇-46则
念F禅
“念佛禅”,是禅宗有意识地吸收净土宗的信仰和修行,促使禅净融会的新系统。禅僧身份不变,只是把修行的重心移到念佛上。念佛禅产生较早,它起源于禅宗四祖道信禅师,完成于五祖弘忍禅师,后传承于禅宗“北渐”神秀禅师一脉,终被其它禅宗学派所采纳。念佛禅自四祖道信开始弘扬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
宋代延寿禅师在《万善同归集》中认为一切修行都是善行,最终都将归向净土。他自己一方面以禅学引导参学弟子,另一方面又虔诚地致力于念佛。他常夜施鬼食,昼放生命,皆回向庄严净土。从一定意义上说,延寿禅师的修行就是以回归净土为最终目标。
宋代契嵩禅师也倡导禅净双修,且身体力行,“夜诵观世音名号,满十万声方肯就寝”。又如宋代永嘉(今温州)乐清义怀禅师不但向弟子教习净土法门,还专门写了一篇《劝修净土说》。
总而言之,“念佛禅”是禅净双修法门,自宋代开始逐步成为禅宗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念佛禅”兴起过程中,这些禅师们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皈依义怀禅师的地方官员杨杰认为,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简而易行”,只需“一心观念,总摄散心”,凭借愿力,便可升入极乐世界。
上一篇: 草人札记·F教篇-45则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