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老郑

作者:昭君屈子 阅读:6 次更新:2025-11-19 举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年轻有为的小郑变成了资深的老教师,再过几年就要离开他眷念的镇小了。

  那年秋季学生报名的前一天,镇小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会上,新上任的田校长在传达县局会议精神时,特别强调了两个新做法。

  “从本学年开始,除了抽考六年级,还要抽考三年级,综合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前三名给予奖励。县级优秀教师从抽考年级的教师中产生,不再由学校推荐。”他停了一会儿,说,“怎么产生呢?一学年结束,即下学期期末考试后全县排名,语数外前五名,科学与品德前三名,直接定为优秀教师,奖励五千块。”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评估学校质量的新做法,大家觉得获奖的难度变大,得到奖不容易;对于评选优秀教师的新做法,有的说好,有的说公平,有的说早就应该这样。老郑一直沉默,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原来,遇到上级发来的表彰文件,镇小会根据表彰的要求制定评分细则,接着教师申报领取评分表,自评打分后交校办进行审核,最后根据表彰人数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人员上报。这一做法,坚持了多年,没有谁提出有什么不好。

  新做法一出台,镇小的工作计划响亮地提出了学校质量评估前三的目标。考试科目的教学工作计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夺取前五和前三的好成绩。上面的指挥棒一变,下面就得跟着走。但是,镇小的做法跟过去没什么两样,三套马车依旧按部就班。

  秋季期末考试后,全县进行了排名摸底,旨在推动学校的工作,达到一学年结束时硕果累累的效果。镇小质量评估排在了倒数,三、六年级的学科排名,只有老郑教的六年级语文在前五。

  田校长有些着急,因为三年级一个班36人,六年级一个班40人,基础都还不错,本想在新局长烧的第一把火上亮亮相,结果过年时没敢去给局长拜年,只发了个微信祝福。

  春季开学的头一天,田校长在上午的中层干部会议上,通报了排名,样子很严肃;在下午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又通报了排名,样子更严肃。可见,他对新做法的高度重视。

  全体教职工会议由副校长主持,田校长的讲话安排在最后。他只讲了两点:一是严肃地讲了排名情况,二是严格地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三点要求。在满怀希望的春天里,除了老郑,没有谁不感到下学期的工作压力之大。

  为了实现评估获奖的目标,田校长请教研员来校指导,请老郑介绍取得好成绩的经验,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召开复习研究会……完全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他自加压力,也不得不自加压力,如果因为排名在后打道回府,那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况且,自己就是因为在原校质量评估名列前茅,才调任镇小校长的。没想到,新搞法把他给难住了。

  老郑遵循教育规律,抓住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不拖堂,作业布置适当,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学生积极性高,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课外只针对个别辅导,中午很少进教室整班训练。他把这些做法分享给了大家,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老师们下课了,不肯走出教室,生怕漏讲了会考的东西;课间辅导嫌不够,中午时轮流到班辅导全班学生。看到老师们的做法,田校长开始觉得有些不合老郑的理念,可是,他的左膀右臂——中层干部认为老师们工作责任感强,也有利于创建平安校园。时间一久,田校长对老郑的做法,再也不长不短;对老师们的做法,再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好。

  六年级检测代表学校办学质量以来,镇小质量评估一直是同级同类学校的一面旗帜。在新局长刚上任的时刻,尤其在上任烧的第一把火时,如果评估下降多了,以后找县局办某些事情难免不好开口。田校长一想评估与排名,就心急如焚。他的自尊心强,老师们的自尊心也强,谁都怕排到了后面。唯有老郑无所谓,并不是因为他排在了前面。

  老郑在镇小从教三十几个春秋,信奉人活着的意义在于给予,在于奉献,而不在于接受,更不在于争取。在过去的岁月里,潜心教学,潜心研究,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多篇论文获奖,在镇、县上研究课、观摩课,教学质量是镇小的一张名片。他为人正直,时不时得罪了人,而自己一无所知。在过去推荐表彰时,他从未被推荐过。对于名利,他从未在意,从没放在心上。他的业余爱好是创作,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是一个令人佩服的草根教师,平凡却不平庸。

  春季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质量评估排在中等偏下的位置,比上学期进步了一点儿。学科排名,只有老郑全县前三。这两点保住了田校长打道回府。总算有一个获奖的,不少学校一个也没有。老郑成了功臣,受到田校长的表扬,不少老师羡慕得不得了。

  新做法的第一年,镇小老郑被表彰为县级优秀教师,获得五千块奖金。但是,他并没有沾沾自喜,心里想得多,嘴上说得少。第二年老郑带三年级,全班学生20人,排名前五,又获得奖金五千块。因为连续两年获奖,在全县表彰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全县出了名后,他想得更多,说话更少了。第三年,老郑又去带六年级,全班学生10人,却排在了倒数第三。

  老郑排在了倒数,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人说:“老了还安排带毕业班,分工不合理。”

  有人说:“老郑经验丰富,田校长是充分考虑了的。”

  有人说:“学生少,一个学生的占比变大,有两个不行,就完了。”

  有人说:“肯定是老郑骄傲轻敌,没有搜集信息,没练到位。”

  有人说:“有的学生考试的时候,临场发挥不好,一定是。”

  ……

  猜想一个接一个,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一年,不仅老郑倒数,学校排名也倒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田校长要去县局说清楚。去之前,他和老郑长谈了一次,希望对说清楚有所帮助。

  “老郑,你是镇小的元老,老师范生,经验丰富。我想请教你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为什么总赶不上别人?二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考不过别人?”

  “田校长,学校评估要在前,必须三六年级考试成绩在前。也就是只有考好了,学校评估才能靠前。”

  “的确是这样,考试年级得分的比重大,其它方面,各个学校都差不多。”田校长边点头边说。

  “考试年级,全县在一起排名,没有可比性。所以,以排名决定优秀教师,是不科学的。”老郑喝了口茶水,接着说,“以我为例来说,去年,我带的三年级20人,及格20人,良好18人,优秀1人;我的同学——吴老师在县城教书,他带的三(4)班60人,及格54人,良好36人,优秀3人。结果,我获得了五千块的奖励,而他却排名在我的后面。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他的付出要大,做出的成绩是超过我。”

  “奖励的原则是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田校长说,“新做法有悖这一原则。”

  “学生不能排名,老师不能排名,学校更不能排名。学校一排名,校长就会给教师施加压力;老师一排名,他就会给学生增加负担。从实际情况来看,各级各类学校的情况不同,班级的人数也不一样,排名的做法,只会老师更累,学生更累。”老郑说,“有所学校毕业班8人,学科排名都在前,多位老师获得奖金。说校长管理有方,调到城关学校,任副校长。”

  “就当排名的做法是对的,别人8个学生第一,我们六年级只有10人,怎么没搞到前五呢?”田校长说,“我做梦都没想到你的语文今年倒数?”

  “田校长,您来之前,学校就开始了所谓有责任心的搞法,按照当下的说法就是圈养。考试排名,在会上通报。不管原因,只看结果,教师压力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只顾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各科加大学生课内外任务,题海战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反而效果变差。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不培养学习习惯,时间一长,结果是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老郑接着说,“我带的这10个学生,其它学科的任务就完成不了,我布置的应该完成的作业没时间做,有几个基础差的总是一拖再拖。自尊心太强的老师,很会治学生的懒病,学生不敢不完成他们的任务。而我多年用的好办法,已经不起作用。最终,都没有一个好结果。”

  “教学上的事,我管的少。管教学的副校长从来没有说过你讲的这些问题。”田校长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说句心里话,如果没有人为因素作祟,推荐表彰,比排名夺金还服人一些。”老郑郑重地说。

  “感谢老郑坦诚相告。”田校长说,“退休后,我聘你当学校顾问。”

  “谢谢!”老郑站起来,握着双拳说,“谢谢!”

  送走了老郑,田校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刻意识到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使镇小再度辉煌,必须纠正指挥棒。

  田校长为了说清楚,咨询了校内外多名教师,甚至还与退休的老校长、老教师座谈,花费了不少心血,写成了一份切实提高镇小教育质量的报告。

  老郑看了报告,竖起了大拇指。

  田校长鼓起勇气交了上去,受到上面的高度重视,及时修改了学校质量评估方案,不再排名。

  秋季开学时,老郑去了远方,因为他退休了。教师节那天,他收到了田校长的顾问聘书,很是欣慰。

上一篇: 观九·三阅兵

下一篇: 请发财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