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草人札记·哲思篇-22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4 次更新:2025-11-14 举报

草人札记·哲思篇-22则

荀子其人

荀子(约公元前325--前238年)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五十岁始游学于齐国稷下,以德高年长被推为“祭酒”。后离开齐国去了楚国,被楚春申君委以兰陵令。后春申君被杀,荀子被废,即留居兰陵设教著书。学生著名者有韩非和李斯。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末期,商鞅变法之后。他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素有“诸子大成”之美称,比较符合新兴势力要求。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的“性恶论”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作比较。

荀子虽然崇奉孔子,但他对儒家也有所批评。首先他将儒家分为“俗儒”“雅儒”“贱儒”和“大儒”。他对子思孟子把自周以来对五种物质元素说予以神秘化表示反对,并指出他们的错误;对当时“营于巫祝,信禨祥(祈禳求福)”现象予以痛斥;对于遇事取法先王,也是反对的,认为是“呼先王以欺愚者”。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