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罗炳辉率部三打来安城

作者:胡遵远 阅读:18 次更新:2025-10-28 举报

1939年5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兼任指挥。6月15日,中共中央任命徐海东为江北指挥部副指挥。7月1日,江北指挥部以第4支队第8团为基础,扩编成第5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辖第8、第10、第15团。整编后的第4支队由徐海东兼任司令员,辖第7、第9、第14团。

根据江北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第4支队在皖东津浦铁路以西的定远、凤阳、滁县、全椒一带展开,经过2个多月的连续战斗,开辟了以定远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游击根据地。

5支队成立后,第8团第2营和战地服务团一部,率先越过津浦铁路,在盱眙、天长、来安一带侦察。7月,第8团第3营为先头部队,向津浦路东地区挺进。8月,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郭述申率第8、第15团和支队机关相继到达津浦路东。不久,第10团也进入津浦路东,全支队在来安、天长、扬州、盱眙、嘉山、仪征、六合等地展开。

一打来安城,伏击日伪军

5支队刚到津浦路东就遇驻滁县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3旅团步兵第65大队一部及伪军共300余人向来安县城进犯。日军企图以来安为依托,一举歼灭在来安、滁县地区活动的新四军,切断我路东路西的联系,逼5支队退回路西。9月3日,日军来犯,司令员罗炳辉决心乘敌立足未稳,狠狠地打一仗,挫挫敌人的锐气。他立即部署部队在来安西南、西北的大路两侧占据有利地形,打一个伏击战。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罗炳辉一声令下,打得敌人猝不及防,慌张应战,战斗一直从下午持续到天黑。

新四军作战勇猛,气势压人,日军摸不清新四军的实力,不敢久战,连夜躲进来安城。当晚,5支队第82营摸进城里,出其不意地在日伪军驻地进行袭扰。然后,迅速撤离日伪白天损兵折将,晚上又打击,慌乱中竟自己互相打了起来。

日伪军连续2天被袭击,惶恐不安,不得不弃城而逃。此役共歼毙日伪军100余人,我军于6日收复来安城。这是第5支队挺进皖东敌后的第一仗,首战告捷,士气大振。

二打来安城,夹击日伪军

为了建立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第5支队遵照上级命令,在罗炳辉司令员的率领下,由来安转移。11月20日,日伪军一部400余人乘来安县城空虚之机,再次占领来安城。另一部伪军则隐蔽在距县城10多公里的百石山,准备从背后伏击新四军第5支队。

罗炳辉司令员得到情况报告后,亲率主力于深夜绕过百石山,避开伏兵,直捣来安,出其不意歼灭城内日伪军一部。接着又在城外痛从百石山来支援的敌人。日伪军被内外夹击,不得不弃城而逃,第5支队重新收复来安城。

此次战斗,击毙日少佐指挥官1名,歼敌200余人。第5支队在皖东的连续胜利,为立足皖东、开辟皖东、发展皖东打下了基础,继而逐步开辟了以半塔集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三打来安城,“火葬”日伪军

1939年下半年以来,日军为巩固其占领的地盘,大批扩充伪军,以保障津浦铁路的交通运输安全。同时,积极推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政策,在华东对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的“扫荡”与经济掠夺。

1940年5月27日夜,日伪军行踪诡秘,出动2000余人,带野炮2门山炮4门、迫击炮数门、掷弹筒30余具、轻重机枪20挺汽车30余辆,悄悄地进驻来安城,企图以来安城为据点深入根据地抢掠粮食。

罗炳辉司令员得知情报后,决定以第10一个营从来安城东南角运动,1连至毛家桥后分组行动,2连一部从正南方向主攻一部掩护策应,3连至官冲实施机动。第811连由祁家岗向来安城西北角分组推进,2连向双塘子前进,3连进至朱庄待命;21连从来安西北分组进攻,2连从来安东门主攻,3连在来安城东河岸待命。第8团一个营设伏于来安至滁县公路打援,截击由滁州方向增援的敌人和从来安溃逃的敌人。一切布置妥当,各部积极行动。

28日午夜,进攻部队在黑夜里急速行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悄悄地进抵城下一张铁网在夜色中无声地向来安城撒开。81营突击连在老乡的带领下,在敌人防御松懈的东北角突入城内,各营突击队陆续到达。

29日凌晨,总攻开始,各突击组越过敌人防线,沿街展开搜索敌人驻地,以勇猛的近距离作战使日伪军受到重大打击,仓皇应战。82营突击队组相互配合,一路向西大街突击,一路在东北角狭长的小巷内与敌人展开激战。101营从东北角直冲青龙街口,日军像过街的老鼠处处被打。81营直插西北角日伪军指挥部,将院落包围。因敌伪军一占据来安就赶筑工事,居住的院子围墙很高,再加上装备精良,凭坚据守,负隅顽抗,使得我进攻部队久攻不下。

这时天色泛白时间不等人,81营的战士们急中生智,在炸药包里塞进硫黄,或将炸药包外面用破布、稻草捆扎,然后浇上煤油投进院内。这种火攻的方法很奏效,敌人的屋顶、院内顿时大火腾空而起,爆炸声、墙倒屋塌声此起彼伏。其他突击队纷纷效仿。一时间来安城内火光四起,日军在火焰里争相逃命丢盔弃甲,甚至连鞋子都跑掉。

面对我军正面侧翼夹击,敌军被迫转混乱的撤退。数百名日伪军连同他们期侵占来安城的计划,都随着这场大火而逝。从滁县出动的援敌18辆军车,在百石山遭我打援部队截击此次战斗共歼日伪军200余人。当溃窜城外的残敌与其增援部队会合卷土重来时,攻城部队早就撤出来安城转兵西进。

跟随部队指挥战斗的罗炳辉司令员风趣地说:“日本侵略者喜欢火葬,这次是真的‘火葬’了!” 随后,5支队各部在津浦铁路南段展开破袭战,拔据点炸铁路,连续袭击了乌衣、担子街、滁县、沙河集、张八岭、嘉山等据点。百里铁路线上,战斗此起彼伏相互呼应,粉碎了日军的抢粮计划,也有力地配合支持了路西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新四军三打来安城,使日伪军心惊胆战,新四军声威大震,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从那以后,日伪军慑于新四军的声威,再也不敢轻易来犯,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得到日益巩固和壮大。

 

作者:胡遵远,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会长。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