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赋集锦】隆重推出沈镭教授、东风先生、魏秀鸿先生的优秀作品和赏析
【中华诗赋集锦】隆重推出沈镭教授、东风先生、魏秀鸿先生的优秀作品和赏析
【作者简介】沈镭,湖北省麻城市人,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曾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执行秘书长。
秋月寄怀
李中旺赏析:
沈镭教授的《秋月寄怀》宛如一幅细腻的秋夜画卷,在字里行间缓缓铺陈出独特的意境与深沉的情感,令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开篇便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秋夜将至时的场景。“昼色微茫”点明时间,天色将暗未暗,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喜鹊的惊飞,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感,仿佛是秋夜的前奏,打破了白日的宁静。“薄身轻履”写出诗人身着轻便,脚步矫健,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又充满活力的状态。“耳入虫音”则从听觉角度入手,虫鸣声声入耳,这是秋夜特有的声音,充满了自然的韵律。然而,“地忽坑”又带来一个小意外,地面突然出现坑洼,打破了行走的顺畅,这种意外的小插曲让整个行走过程更加真实可感,也体现出秋夜漫步中既有自然的宁静美好,又有不经意间的小波折,增添了生活的趣味。而“双贺节”暗示着两个值得庆祝的节日重合,在这样的时刻,本应是家人团聚、共享欢乐之时。然而,“诗书频报问侯声”却透露出诗人只能通过诗书来传递问候,无法与亲人朋友当面相聚。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在团圆的氛围中,孤独与思念愈发浓烈,让人感同身受。而“隐隐疏钟一再鸣”,隐隐约约的钟声一次次响起,钟声在秋夜中回荡,既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感,又仿佛是诗人内心思绪的回响,久久不散。这钟声,敲打着诗人的心,也让读者沉浸在这无尽的秋夜情思之中。
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致描绘,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在团圆与孤独、自然与人文的交织中,抒发了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触动。
稀土新政
李中旺赏析:
沈教授的这首《稀土新政》围绕中国稀土新政展开,以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新政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首联:“利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意象,将稀土新政比作锋利无比的剑,形象地突出了新政的力度和威慑力。“穿云外”,云通常给人一种遮蔽、模糊的感觉,“穿云”意味着新政突破重重阻碍,直抵核心,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影响力。“严关进出场”则直白地阐述了新政的核心内容,即严格管控稀土的进出口,从源头上把控稀土资源的流向,体现出政策执行的严格性和权威性。此联开篇点题,直接点明了稀土新政的核心特点——力度大、管控严,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刚劲、严肃的基调,让读者迅速了解到新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颔联:“人稀”指稀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相对稀少,而“丰土”强调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在全球对稀土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变得愈发珍贵、紧俏。“敌恐气仓荒”,“敌”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那些长期依赖中国稀土进口、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或贸易打压的国家。“气仓荒”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国家在新政出台后,因担心稀土供应短缺而产生的恐慌和焦虑情绪,仿佛他们的“气仓”(资源储备)即将枯竭。从资源的稀缺性和国际影响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稀土新政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比中国的资源优势和其他国家的恐慌,凸显了新政对国际稀土市场格局的重大影响,也暗示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颈联:“标的”可理解为新政中明确的管制标准和要求,如对稀土出口物项的界定、技术出口的限制条件等。“刚呈递”表示新政刚刚公布、实施。“锦囊”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代表着应对困难或危机的策略、办法。“匆忙拾锦囊”描绘出那些受到新政影响的国家和企业,在新政出台后,匆忙寻找应对之策的慌乱景象。此联生动地展现了新政出台后国际市场的即时反应,反映出新政的突然性和冲击力。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新政对国际稀土供应链的重塑作用,迫使相关方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
尾联:“南”和“北”在这里可能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从地理角度看,可能代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从经济层面看,可能象征着不同的产业群体或市场主体。“寒露少”意味着南方(某些国家或产业)受到新政的影响相对较小,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稀土的依赖程度较低、有一定的替代资源或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北夜有新霜”则表示北方(另一些国家或产业)在新政的冲击下,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如同在寒冷的夜晚遭遇了新的寒霜,处境艰难。以自然现象作比喻,含蓄地表达了新政对不同国家和产业的差异化影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引发人们对国际稀土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和担忧。
这首诗以稀土新政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巧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新政的核心内容、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新政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蕴含着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敏锐洞察和思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佳作。
东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原县长、甘孜州州科技局原局长、甘孜日报社原总编辑,社长、中共甘孜州委原副秘书长。
魏秀鸿,甘肃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赋集锦、中国文化期刊、甘肃诗赋、长青诗词白银分社、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总顾问。现任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智库)、中制智库:西北研究院院长。曾在甘肃省政府国资委,甘肃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甘肃省政府参事等岗位工作多年。在诗词文韵领域多有创新。在《中华诗词》、《中华词网》、《文化网》《中华诗赋集锦》、《风采中华》、《竹韵宁甘》、《中国文化期刊》、《甘肃诗赋》、《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等多诗刊发表作品。并在全国诗词楹联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
步韵沈镭先生中秋抒怀
李中旺赏析:
魏秀鸿先生的这首步韵之作,借中秋之景,巧妙融入自身经历与情感,营造出一种既怀旧又充满豪情壮志的意境。情感基调丰富多元,既有对过往奋斗岁月的深情回顾,又有对未来的坚定期许,在中秋这一特殊时刻,抒发了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
首联:“半甲攻坚互不惊”,“半甲”通常指三十年,这里暗示了诗人长期投身于艰难的事业中。在漫长的攻坚过程中,诗人与团队成员相互支持,面对重重困难毫不畏惧,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从容不迫的气度。“专岩诊石砺争拼”进一步描述了工作场景,“专岩诊石”表明其从事的是与岩石、地质相关的专业工作,需要专注和精准;“砺争拼”则生动地刻画了他们在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努力拼搏、争先创优的奋斗姿态。首联奠定了全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基调。
颔联:“基金”可能指科研项目基金或创业扶持基金等,它为诗人的事业提供了初始的助力,如同播种后的灌溉,帮助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一句体现了外界支持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暗示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墨宝灵光照矿坑”,“墨宝”通常指书法作品或具有文化价值的文字,这里可能寓意着文化、精神的力量。“灵光照矿坑”形象地描绘出这种精神力量如同灵光一般,照亮了艰苦的矿坑工作环境,给诗人和同事们带来了希望和鼓舞,突出了精神文化在艰苦工作中的激励作用。
颈联:“手笔”既可指实际的书写工具,也可象征诗人的能力和才华。“凝神”表现出诗人专注、认真的态度,“寻海岸”则具有象征意义,可能代表着探索未知、追求更高目标的远大志向,如同寻找那片未知而充满希望的“海岸”。“苍穹地脉播奇声”,“苍穹”代表广阔的天空,“地脉”指地下的脉络,这里涵盖了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播奇声”暗示着诗人的事业或研究成果在这天地之间产生了独特的、令人瞩目的影响,仿佛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奏响了一曲奇妙的乐章,展现了诗人事业的宏大与不凡。
尾联:“千程”形容路程遥远或事业漫长,“业紧”表示工作繁忙、任务艰巨,“难常见”说明由于工作忙碌,彼此难以经常相见。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在事业追求中的忙碌与无奈,也流露出对友情、团队情谊的珍惜。“永记祁连硐室鸣”,“祁连”是山脉名称,可能代表诗人工作或奋斗的特定地域,“硐室”指矿井下的工作室或通道。“永记”强调了这段经历在诗人心中的深刻印记,“硐室鸣”或许是工作中机器的轰鸣声、同事们的交流声等,这些声音成为了诗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承载着奋斗的回忆和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这首诗步沈镭教授中秋抒怀之韵,在遵循原韵脚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使诗歌在形式上与原诗相呼应,同时又在内容上独立成篇,情感表达自然流畅,毫无生硬之感。诗中运用了众多意象,如“岩”“石”“矿坑”“海岸”“苍穹”“地脉”“祁连硐室”等,这些意象既具有现实的工作场景感,又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和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事业追求、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诗句语言简洁明了,却能精准地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如“砺争拼”“灵光”“播奇声”等词语,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奋斗过程中的激情与豪情。
魏秀鸿先生的这首步韵诗在情感表达、意象运用和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表现特别出色,是一首值得品味学习的振坛佳作。
贺全球妇女峰会在华召开
李中旺赏析:
魏秀鸿先生的这首《贺全球妇女峰会在华召开》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笔调,为全球妇女峰会在华召开这一盛事献上热烈祝贺。全诗紧扣主题,从峰会召开场景写起,依次阐述峰会意义、成果及对未来的展望,层次分明,气势恢宏,展现了女性在新时代的风采与力量,是一首精彩绝伦的贺诗。
首联:直接告知读者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的秋季盛大召开,“京秋”二字不仅点明地点与季节,更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热烈的氛围。“欢延”体现出峰会召开时众人欢欣、延续往昔情谊的场景,“拓新章”则强调此次峰会旨在开拓新的篇章,为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表达了对此次峰会开启新征程的美好期待。
颔联:“半甲”即三十年,这里回顾了全球妇女事业相关宣言发布三十年来的历程,“添金色”寓意着在这三十年中,妇女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同增添了金色的光辉,彰显出其重要价值与深远影响。“引领”突出峰会在当下对全球妇女发展的引领作用,“争时”体现时代赋予的紧迫感与机遇感,“闪艳光”则描绘出女性在时代浪潮中积极进取、绽放光彩的形象,展现出她们在新时代中的活力与魅力。
颈联:“数字耕耘”反映了现代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对妇女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数字手段,消除以往阻碍妇女发展的“旧壑”,如性别歧视、发展机会不均等问题,体现了科技进步为妇女带来的新机遇与新发展。
尾联:“宏图已绘春风近”,形象地描绘出全球妇女事业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如同春天即将来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预示着妇女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巾帼”代表女性,“潮头”象征时代前沿,“展翼翔”则生动地展现出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前行、展翅高飞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女性在新时代中大展宏图、实现自我价值的赞美与期许。
李中旺:甘肃人,高级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中国作家网、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诗词学会会员。文化网副总编,《中国文化期刊》主编、《甘肃诗赋》、《太白集锦》、《中华诗赋集锦》《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长青诗词白银分社》创始人、总编。曾任文化网一二届建党百年全国诗词楹联大赛总评委,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和多种报刊及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发表作品万余首/篇,作品入选《世界名人录》、《百家诗选》等书藉,出版个人专辑《中旺诗选》、《律诗六百首》《秦陇雄关赋》等,并获得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百余次及中宣部主办的《百家诗选》优秀奖等!
依韵沈镭教授中秋抒怀
姜鲁光点评:
这三首七律均以中秋为背景,却呈现出迥异的艺术风貌,展现了当代诗词创作中不同的审美追求。从意象营造、技法运用和情感表达三方面可以看出三首律诗的各自独特之处。
一、沈镭《秋月寄怀》:都市月夜的生态书写
1. 意象创新:将“奥森幽径”“地忽坑”等现代地景融入传统诗境,与“喜鹊”“虫音”构成都市生态画卷。
2. 感官交响:通过“耳入虫音”“隐隐疏钟”的听觉强化,与“青林曲”“圆月”形成通感矩阵。
3. 结构张力:颈联“双贺节”的热闹与尾联“疏钟鸣”的空灵形成情感落差,暗合现代人节庆中的孤独体验。
二、魏秀鸿步韵作:地质科研的硬核诗画
1. 专业语汇转化:“专岩诊石”“地脉播奇声”等地质术语的诗化处理,开创科技诗歌新范式。
2. 双线结构:表层的勘探叙事与深层的学术追求相呼应,“祁连硐室鸣”既是实景又是精神图腾。
3. 劲健风格:以“砺争拼”“凝神寻”等动词群构建科研工作者画像,突破传统中秋诗的柔美定式。
三、李中旺依韵作:文人意趣的当代重构
1. 古典意境升级:“苔露巷”“菊烟城”在继承王孟诗风基础上,通过“清辉漫洒”的光影处理实现现代转化。
2. 时空折叠术:尾联“云边歌舞”将广场庆典与书斋寂夜并置,制造出魔幻现实主义的审美间离。
3. 通感矩阵:“皓月窥秋色”视觉拟人化,“书窗递鼓声”听觉空间化,形成立体感知网络。
总之,深入对比这三首七律作品,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沈诗胜在生态意识觉醒,魏诗强在专业领域开拓,李诗优在古典美学现代转译。当代七律创作正经历从抒情范式向智性写作的转型,三首作品共同展现了传统诗词容纳现代生活的多种可能路径,也就是说,既可对接城市生态(沈),也能铭写专业精神(魏),更能重构古典意境(李)。这种多元探索可以打破“中秋诗词必诉离愁”的创作定势,为传统体裁注入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 骈文.实现天问之遐想
下一篇: 孤岛归航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