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此间“道场”

作者:陈水河 阅读:4 次更新:2025-10-23 举报

 此间“道场”

文/陈水河(浙江)


提起“修行”两字,大家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名山古刹、晨钟暮鼓的景象和老僧、道士闭关苦修的身影。今日,我想给大家说说自己和自己眼前发生的事——


我的邻居,是一位从皮革厂退休的张大妈。她的修行道场,是楼下小院靠东那缕狭长的绿地,十米长、两尺宽的空间里,沿墙撒播蔷薇等藤状爬墙植物,另外三围盆植映山红、韭菜洋葱、大蒜什么的,内种着中药植株,有鱼腥草、车前草、野百合、七叶一枝花,还时不时种点秋葵等高杆植物。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我常看她侍弄花草,那神态不像是在劳作,倒像在举行一种安静的仪式。有天,几个顽童踢球,撞倒了她刚搭好的花架,新开的蔷薇碎了一地。孩子们吓呆了。我站在弄堂口,心头一紧,预想着一声叹息或几句责备。

可她只是顿了顿,然后弯腰,不是去扶花架,而是先拾起那只滚落脚边的皮球。她走过去,把球递给那个带头的小孩,拍了拍他肩上的土,轻声说:“下午日头毒,这花娇贵,经不起碰。要玩,去东头那片空地上,敞亮。”她的声音里没有一丝火星,只有一种被岁月打磨过的温润。孩子们红着脸,一溜烟跑了。她这才转身,慢慢扶起花枝,用布条细心固定,仿佛在包扎一个受了惊的孩子。

那一刻我明白,她“放下”了责备的权利,拾起的,是比花更珍贵的包容。她的修行,就在那一片狼藉里,悄然完成了功课。


我的修行,则在更为琐碎处。是在那个周一的清晨,通勤的公交像沙丁鱼罐头,每一寸空间都填满了焦躁。一个急刹车,我身后的小伙子整个重量压过来,皮鞋重重踩在我的脚跟上。一阵锐痛直冲头顶,一句含怒的“看着点!”几乎要脱口而出。我回过头,看见的是一张比我更仓惶、布满汗珠的年轻的脸,他连声道歉,眼神里满是熬夜加班的疲惫与无奈。

我那到了舌尖的斥责,忽然就僵住了。我看到了三四年前同样狼狈的自己。我深吸一口气,把那句伤人的话和着车厢浑浊的空气咽了回去,只是摇了摇头,低声说:“没事,没事,车挤得很。”然后费力地转过身,给自己寻一个更妥帖的站立姿势。就在那咽下话语、转过身的几秒钟里,我仿佛打赢了一场小小的战争——因个人焦躁的性格和现时烦躁的情绪揭竿而起的战争。那片刻的沉默,是我一日修行的开始。

修行,也是深夜书桌前,悄然压下对妻子一句不耐烦的回应;是工作中,收起对同事失误的冷眼与嘲讽;甚至是在网络世界里,面对本地文史群中偏激的言论,能轻轻地、不带怒气地关掉页面,而非以更偏激的姿态加入混战。


所有这些,都不是什么值得书写的壮举。它们微小如尘,转瞬即逝。没有青灯古佛,没有经文梵唱。但真正的道场,何须远寻?它就在我们每一次情绪的关口,在每一句即将出口的恶言之前,在每一个能施加伤害却选择收手的瞬间。

我们手持的“屠刀”,往往不是钢铁所铸,而是那句伤人的话,那个冷漠的眼神,那次不肯原谅的记恨。而修行,便是日常在柴米油沸煮着的这烟火人间,在这最平凡的日复一日里,学习“放下”。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便会发现,修行已然开始。它不在远方,就在你此刻的呼吸之间,在你下一个转念的温柔里头。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