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杭州小屋:寻找大城市中心的“在场感”

作者:陈水河 阅读:105 次更新:2025-09-30 举报

岳母住在杭州浙一医院马市街旁那栋旧楼里,一个人。

这套八十年代的小房子,是她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实政策后,与后来办工厂的岳父一起在兰溪永昌集镇上盖起二层小洋楼,又在兰城买了商品房之后,自己掏钱执意要买的。我们都劝她,这里看不到西湖,房子又旧,何必再来杭州添这一处。

她只是摇头:"这里不一样。"

后来我才懂,她要的不是窗外的风景,而是置身在这座大城市中心的"在场感"。永昌的小洋楼再别致,兰城的商品房再舒适,都抵不过杭州老城区里这一声车马喧。

有一次,陪妻子来看她,见她正整理旧物。一个铁盒里,藏着她在乡下插队时拍的唯一一张照片——几个姑娘站在田埂上,身后是望不到头的稻田。

"那时候在水库西干渠的工地挑土,"她眯着眼说,"干渠筑得比七尺男儿还要高。突然下起大雨,工地上全是泥浆,什么都干不了。但你知道雨总会停,活儿还要继续干下去。"

她顿了顿,声音很轻:"就像现在,我知道西湖就在不远的地方。"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

原来,人向往一个地方,未必是要占有它的风景,而是要确认自己与它同在的资格。

岳母这一生,就是一场从边缘向中心的漫长泅渡。从兰溪永昌到乡下,从乡下回集镇,从集镇到兰城,从兰城到杭州——每一步,都是一次向着心中的那一个"中心"不断靠拢。

她在永昌集镇和兰城的楼房,那是生活的必需;而唯独在杭州买的这套看不见西湖的小房子,是她写给自己的精神独立宣言。

我突然想起了钱塘潮。真正的弄潮儿,未必站在最佳的观潮点上。他们是在潮水中搏击的人,用身体感受那股力量。岳母就是这样,她不要远远地看着这座城市,她要住进它的脉搏里,感受它的心跳。

有人说,西湖是静的,钱塘江是动的。可我此刻明白了,岳母心中始终涌动着一股看不见的潮水——那是对更广阔世界的永恒向往。这套小房子,就是她为自己选择的最后堤岸。

暮色渐深,岳母收起照片,走到窗边。楼下是浙一医院永不熄灭的灯火,远处是这座城市绵延的声浪。

她看不见西湖,但我知道,在她的心里,永远有一片比西湖更浩瀚的水面——那是她用自己的半生,一寸一寸泅渡过来的、属于她的海。

而我们每个人,何尝不都在泅渡自己的那片海?只是有的人停在了岸边的观景台,而有的人,执意要游到海的中央。

上一篇: 绽放(古风)

下一篇: 夏祭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3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文友好,大家好 陈水河 11-06
文友好,大家好 陈水河 11-06
感谢平台和审稿编辑 陈水河 09-30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