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雨中飞花,课“乱”成诗

作者:孙涛老师 阅读:52 次更新:2025-09-25 举报

 这是一个微雨的清晨,教室外的天空灰蒙蒙的,细雨如丝,斜织在校园的梧桐叶上。我抱着课本走进教室,心里盘算着今天要讲茹志鹃的《百合花》——一篇充满温情与人性之美的小说。为了调动气氛,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诗意导入。吟了一首自创的小诗:“并蒂凝香映新房,同心共抱沐晨光。愿随岁月长相守,一世清欢伴久长。”然后微笑着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一种什么花?”

话音未落,第一组的组长就举手抢答:“老师,不用猜,是百合花!您肯定要讲《百合花》对吧?”她话音一落,全班哄笑。

      我一愣,心想:这导入还没展开,就被拆了台?正欲继续,她又补了一句:“老师,咱能不能先不讲课,还没玩个‘飞花令’呢?”

       我本想拒绝:“今天我们有明确任务,得抓紧时间分析文本。”可还没说完,几个女生已经拍桌而起:“老师!咱说了要算,定了要干!外面下雨呢,咱飞‘雨’字吧!多应景!”

        “可我们昨天约定的是积累‘楼’字诗句啊……”我试图坚持。

“那太老套了!”她们齐声抗议,“今天必须飞‘雨’!”

看着那一张张跃跃欲试的脸,我忽然意识到:教育不是按部就班地推进教案,而是顺着学生的热情点燃思维的火花。我叹了口气,妥协了:“好,那就飞‘雨’——但规则要严:声音洪亮,重复不计,陌生诗句写上黑板!”

一声令下,教室瞬间沸腾。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句如雨点般砸落,一组接一组,节奏飞快。五分钟过去,竟无一落败。我站在讲台边,既欣慰又焦急——《百合花》还没开讲,时间却已悄然溜走。

我正欲喊停,后排十来个学生突然齐刷刷站起来:“老师,我们还有!”看着他们喝望的眼神,真没办法,必须满足他们,那就继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七组气势如虹,接连抛出冷门诗句,黑板上渐渐写满了陌生句子。其他组开始躁动:“不公平!这是伏击战!”“我们中埋伏了!”“老师,我们要求升级——玩双字‘飞花令’:雨+花!”

我一怔,这要求可不简单。但看着学生们眼中燃烧的竞争欲,我点头:“行,那就‘雨+花’——开始!”

教室瞬间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激烈的抢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梨花一枝春带雨,芙蓉如面柳如眉!”

“雨打梨花深闭门!”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突然,六组接连站起五人,一口气抛出七八句,几乎垄断全场。其他组炸了锅:“这是‘蓄意陷害’!”“投机倒把!”“超级诈骗!”有人甚至夸张地喊:“六月飞雪都不信他们没串通!”

六组的同学委屈极了:“我们比窦娥还冤!这都是平时背的!”

眼看课堂要失控,我灵机一动:“这样吧,咱们来个‘超级飞花令’——数字+雨!公平竞争,每人一句,不得重复!”

教室瞬间安静,所有人屏息凝神。

“开始!”

六组率先抢答:“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七组不甘示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组紧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四组突然起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算!”众人齐声反对,“这是题目,不是诗句!”

四组不慌不忙:“梧桐叶上三更雨!”

“还有——雨里鸡鸣一两声!”

全班哗然。这句冷门至极,连我都一时没反应过来。

其他组面面相觑,最终只能认输。

我笑着鼓掌:“精彩!这回心服口服了吧?!这就叫---”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细雨沾衣久自香,诗芽点点破秋藏。若问为何脱口秀,源头活水万卷光!”

        然后轻轻说道:同学们,这些中国古代诗歌名句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天人合一”理念,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方法,尽显无穷无尽的智慧!乃至小说家也不断地到这座宝库中采撷灵感,试图让古典诗意在现代文字里焕发新的光彩。就像茹志鹃,她没有直接写战争,却以细腻笔触写下《百合花》,将战火中人性的纯情与善良,化作了诗苑中一朵幽香。——今天,我们便一同走进这篇短篇小说,看看作者是如何从古典文学的“托物言志”中汲取养分,让一朵“无形的花”在文字里静静绽放的……

        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湿漉漉的芭蕉叶上,也照进教室,映在每一张年轻而发光的脸上。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