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秋天的赞歌(散文)/徐业君

作者:徐业君 阅读:2 次更新:2025-09-13 举报

 (一)、秋色赋

当第一片枫叶染上绯红,当第一株稻穗垂下金黄的脖颈,秋便踩着碎步,从山那边踱了过来。她不像春那般羞涩,也不似夏那般热烈,更不若冬那般凛冽,秋是位从容的大家闺秀,着一袭姹紫嫣红的锦袍,将冷暖相宜的艳阳天裁成最合身的衣裳。

晨起推窗,但见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那山色是极有趣的,高处尚留着夏的苍翠,低处已染上秋的绛紫,中间过渡处,则是一片片金黄、橙红、赭石,像打翻了的颜料盘,却又调和得恰到好处。山脚下的田野里,稻浪翻滚,此起彼伏,仿佛大地在呼吸。农人们弯着腰,镰刀闪着银光,将一束束稻穗揽入怀中。他们的脸上沁着汗珠,嘴角却噙着笑——这是丰收的笑,是历经春播夏耘后,终于得到回报的笑。

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苹果涨红了脸,梨子披上了金黄的外衣,葡萄一串串挂在藤架上,紫的、绿的,晶莹剔透。孩子们踮着脚,伸手去够那些低垂的果实,指尖刚触到表皮,便又缩回来,生怕碰坏了这一季的甜蜜。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他们的手脚比平日里快了许多,仿佛要赶在秋姑娘离去前,将所有的甜美都藏进地窖里。

“三春不及一秋忙",这话诚不我欺。春耕时节,人们播下的是希望;夏耘时节,人们付出的是汗水;而到了秋收时节,人们收获的不仅是果实,更是一年的心血与期盼。你看那晒场上,金黄的玉米堆成小山,火红的辣椒铺成地毯,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谷物的芬芳。老农蹲在田埂上,捻起一撮泥土,放在鼻尖轻嗅,那神情,宛若鉴赏家品鉴陈年佳酿。

秋色最是变幻莫测。清晨还带着些许凉意,晌午却已艳阳高照,及至傍晚,西边的天空又烧起一片晚霞,将云朵染成金红。走在乡间小路上,脚下是沙沙作响的落叶,头顶是湛蓝如洗的天空,偶尔有几片羽毛般的云朵飘过,投下转瞬即逝的阴影。路边的野菊开得正盛,黄的、白的、紫的,一簇簇、一丛丛,虽没有牡丹的雍容,却自有一番野趣。

秋的忙碌中透着从容。大雁排成人字,从容南飞;蚂蚁忙着储粮,井然有序;就连那田间的稻草人,也静静地守望着,仿佛在计算着丰收的喜悦。这不正是人生的写照吗?春华秋实,天道酬勤,唯有经过春的播种、夏的耕耘,才能迎来秋的丰盈。

夜幕降临,秋虫开始奏鸣。蛐蛐儿的琴声,纺织娘的织机声,交织成一首秋夜小曲。月光如水,倾泻在田野上,给万物镀上一层银辉。农舍的窗棂透出昏黄的灯光,偶尔传来碗筷的碰撞声和家人的谈笑声。这声音,与白日里的喧嚣不同,是劳作后的放松,是丰收后的满足。秋色如酒,愈品愈醇。她不像春那般娇嫩,不似夏那般浓烈,更不若冬那般凛冽,她是经年的陈酿,藏着光阴的故事。姹紫嫣红入秋色,冷暖相怡艳阳天——这秋色,是自然的馈赠,是劳作的奖赏,更是生命的礼赞。

(二)、秋声赋

一叶飘零,便是一枚岁月的书签。它从枝头旋落的轨迹,恰似时光在宣纸上晕开的淡墨。我总爱在深秋的午后,将那些蜷曲的枯叶夹进线装书里,仿佛这样就能把整个季节的私语都封存。它们叶脉里蜿蜒的,是蝉声褪尽后的寂静,是露水蒸发前的呢喃。当手指抚过那些褐色的纹路,能触到夏天撤退时遗落的温度。

案头那盏青瓷茶碗,盛着半轮将沉的月亮。茶烟袅袅升起时,会惊动窗棂上停泊的晚风。我数着茶汤里舒展的叶芽,如同在拆解一封来自山野的信笺。那些被沸水唤醒的往事,带着毛茸茸的边角,在杯底轻轻碰撞。忽然记起幼时祖母用秋露煮的菊花茶,她总说露水是星星的眼泪,喝下去就能梦见银河。如今茶凉了,银河也碎成了瓷碗里的光斑。

砚台里的墨渐渐浓稠,像化不开的夜色。狼毫悬在宣纸上空,迟迟不敢落下——怕惊醒了睡在笔锋里的旧时光。那些被月光漂白的记忆,如今都成了半透明的蝉翼,稍一触碰就会簌簌作响。倒是窗外的瘦马踏着碎叶走来,它的铃铛声把秋风串成了念珠,一粒一粒数着屋檐下日渐稀疏的瓦当。

最慈悲不过朗月,它总在霜降前夜爬上老槐树,用银色的梳子,替我们理顺所有纠缠的往事。当它把清辉铺满青石台阶时,连影子都变得毛茸茸的,像被晒暖的旧棉袄。我站在井栏边打捞月亮,却只捞起一瓢晃动的星光。那些没能说出口的告别,都成了水面上细小的褶皱,被晨风轻轻抚平。

上一篇: 风起云涌诗联

下一篇: 秋分寿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