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心随白露向前方。(散文)

作者:阿丘哥哥 阅读:11 次更新:2025-09-07 举报

 心随白露向前方(散文)

邱晓辉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金风拂叶枝摇韵,玉露凝珠草映容。 雁字排空书远意,菊香盈径唤诗踪。 凭栏静赏山川秀,岁月安恬逸趣浓。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四面皆是清凉如梦。 月照轩窗添别绪,霜侵衰草惹愁容。 凭栏每忆天涯客,对酒常思故旧踪。 落叶飘飞风满径,相思无尽寄秋鸿。

白露时节秋意浓

清凉如梦的秋日里,白露悄然点缀草叶,如同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

白露今至,秋风吹叶黄,天气已转凉,秋的韵味渐浓。舒朗的日子,心随季转。星夜新梦,一枕清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夜白露,满眼是秋,秋风起处,秋叶飘零,夕阳暖照秋词美,万山红遍泼墨城。白露,是九月的一个节,像一道清凉灿烂的藩篱,把夏天和秋天彻底分开,从此再不必眷恋春之香艳,夏之火热。

 

白露为霜,秋意渐浓

白露至,秋意浓。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那是夏天的热烈与秋天的温婉相互交融的气息。清晨,大地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宛如梦幻的轻纱。晶莹的露珠,似大自然洒落的珍珠,静静地躺在草叶上、花瓣间,映照着天边绚丽的朝霞。

白露以后的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凉风阵阵,早晚微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雾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自然秋景无限美

白露时节,漫步郊野,扑入眼帘的,不是萧瑟枯槁,而是斑斓漫目,丰盈醉心。山林,已褪去夏衣,渐浓的五彩秋叶,绣漫秋装。田野,似一幅美妙多彩的画卷,亮眼醉心。稻谷,在秋风中摇曳着金黄。高粱,燃起一束束耀眼的火把。棉花,如朵朵白云飘落田间。

秋风,带着凉意,从季节深处走来,迈着优雅的步调,唱着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进一个五彩斑斓的清凉世界。无论晨曦还是黄昏,它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使人赏心悦目。

 

诗意白露古今吟

白露,多么美丽晶莹的词汇,宛若一个不食尘烟的冷美人,衣袂飘飘,黑发飘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多么优美的诗句!那个宛在水中央的美丽倩影,一直在心中微生波澜。

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曹邺吟“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李白月下低酌“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白露踩着旧时的韵脚将缕缕柔情绽放,赋予诗人无限灵感。

 

人生如露需珍惜

白露生命本就短暂,结霜后或许可以得到一瞬苟延残喘,却始终逃不过被太阳毁灭的命运。正如曹操所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样,让人深思。

人生之秋恰似人到中年,责任大于激情,沉稳重于浪漫。白露有最后滋润的责任,中年也有事业家庭的担当,要有露珠一样洁净的心,活着,就倾情奉献一生。即便逝去,也要微笑面对阳光,留下最美的一瞬。

露,是人间的水。一滴露,微不足道,千千万万滴露,就有了无声润物后的葱茏与丰盈。

白露后的秋雨,刷新了季节,秋风瑟瑟中的色彩更浓了,就象名家笔下的淡墨画,雾里远山,欲隐还现。

都道白露萧瑟近,我言秋日胜春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白露醉人心​​。在这秋意渐浓的日子里,让那些过去的遗憾和烦恼,随着清凉的秋风飘散,在白露清爽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拥抱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白露时节

立秋过后,暑气犹存,天地间仍蒸腾着夏日的余威。明日白露,直至白露悄然而至,方才觉察秋意渐浓。此乃一年二十四节气之十五,秋季第三序曲,大抵在每年九月七日左右,太阳行至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天地便交了“白露”之名。水汽凝而为露,露凝而显白,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得此名。此时节,气温渐降,大地改换容颜,俨然另一番气象。

晨起时,东方天际红霞飞舞,漫染层云。我行于田野之间,但见彩云疏落,清风徐来,颇有爽意。草叶之上,白露点点滴滴,光亮通明,洁白无瑕。朝阳初升,露珠映日,竟开出五彩之花,静谧地缀在叶尖,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美,教人不忍触碰,唯恐惊扰这片刻的宁静。

白露时节,大地披上多彩之衣。谷子黄了,垂下沉甸甸的头颅;棉桃渐次炸裂,绽出柔软的白絮;枣子染上丹红,挂满枝头;桂花渐开,香味浓郁;大豆荚实饱满,静待农人采收。一派丰收景象,铺展在田野之间,仿佛是天地对人间勤劳的馈赠。夜色降临,月光如水,凝露分布在各色植物上,冰清玉洁,宛如秋日的点缀。白露过后,野菊花肆意绽放于田埂阡陌,露水与野菊相约,更添几分纯美之姿。

“白露显,鸿雁来”,此乃炎夏向凉秋转变之重要节点。白露时节,阴气渐重,昼夜温差增大。白昼虽仍有余热,然太阳西沉后,凉意便迅速弥漫。天高云淡,长风助雁南飞,它们排成人字或一字,划过苍穹,奔赴温暖的南方。《诗经·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诗不仅咏叹白露,更寄托了对拥有一颗白露般澄澈之心的伊人的怀想。

白露之雨,别具风韵。乌云蔽空,闪电若隐若现,似为沉静的水墨天地添上一抹惊心动魄的色彩。旋即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至。雨落寒生,凉意袭人。待骤雨初歇,极目远望,但见月出云崖,清辉洒落,田野里一片幽寂。行人步履从容,于苍茫夜色中享受雨后的清新。秋夜由此变得愈加清凉,或许正是白露前夜之雨独具的功效。

在白露时节,早晚凉风穿弄堂而过,日子便一层层地凉爽起来。我居于黄海边的小城,暑气尚未全然褪尽,午时气温仍高,但早晚已透出清凉。趁夜风徐来,常至湖边漫步。湖面上一层月光,泛着微凉,波纹轻荡,碎银般闪烁。白露,露是人间之水,白是天上的月。此时节最美者,莫过于秋水明月。白露既来,中秋亦近。月亮悬于高楼之顶,遥望之,仿佛伸手可触,然又那般遥远。虚实之间,皎洁月光引人陷入无限感怀。复杂心绪游走于清白与朦胧之际。白是天上的月,经年累月照见人间的悲欢离合,其心皎洁,正是因明白世事与季节变迁,心底方得澄净。

而我等凡夫俗子,终日浸于生活之染缸,终究难以脱俗。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或许正是这般与生活的纠缠,才显得有滋有味。倘若对周遭事物渐失兴趣,我则深以为忧。修行即在生活之中,修得对岁月的清明与内心的柔软。白露里的情事,充满诗意,是对人间万物怀有深情之体现。

白露节气,亦是隐忍之象征。行至仲秋,一年光阴所剩无几,宛如人生步入秋季,肩上责任重重,不再轻易流露情绪,而是更多担当与隐忍。人生经不起太多折腾,亦难尽如人意。每个人皆在生活之水中浸润,成为有故事的人,因而多了几分沉稳与包容。隐忍,是对世事的接纳。露,乃人间之水。清晨我曾细观露珠在树叶上的动态,其内心必是隐忍与包容,方显如此晶莹剔透。圆通了,豁达了,学会与这世界温柔相处。

白露时节,露珠遍路。只需用心,去乡间走走,清凉露水便会沾湿裤脚。忆及去年白露,我们于清晨郊野漫步,行未多远,裙摆裤脚皆已湿透。露珠攀上双脚,晨光落于路旁草丛,我脱口吟道:“白露含秋,滴落三千年的离愁。”此时的风裹挟薄凉,光却温柔,露珠圆润,诗意真实。一个人的内心不可无诗意,对季节更迭、万物观察,须怀诗心。即便生活琐碎如鸡毛,我们仍要于其中发现美丽瞬间。正如露珠,虽短暂,仍散发独特气质,装点人间。

人间之水,有形亦无形。它洗涤旅人之心灵,滋养万物之生长,容纳丑陋,接受美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白露”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终结,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季节转换间,丰收之秋带给人们与健康相关的食物与民俗。白露节气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即白露至,鸿雁开始南飞过冬;五日后,燕子等候鸟亦南避寒;再五日,百鸟贮备干果粮食以备越冬。足见白露实为天气转凉之象征。万物顺应时节变化,自有其生存之道。鸟儿是人类的朋友,白露三候皆与鸟相关,它们开始为越冬做准备。于此时节,我们与鸟儿同为时间旅人,经历一场场变迁,一次次选择。时节各异,人与动物各循其路,共感节气变化。

感叹时令更迭,人生犹如一枝枯荷,纵使时光老去,依旧保持自身风致。白露时节,满塘残荷,亦成一道风景。岁月老去,留下的筋骨中流露出一股神韵。此时荷塘,绿意已逝,荷香不再,唯余与自己独处之静。人在逐渐老去的光阴里,方学会与自己相处,唯此方显生命之平静。月下秋景,极静。蝉声亦渐消歇,非是不愿表达,而是明白逝年如水,转眼即深秋。

明月依旧,故人难寻。世事变迁,往往始料未及,待欲挽留珍惜,却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故应更珍视眼前之人。光阴亦然,与其徘徊于过往伤感,不若把握当下拥有视为幸福。人间之美,美在深情。对生活之深情,对生命之深情。

白露时节,我巡游郊野,见一株小雏菊,它开在秋路之旁。那小小黄花,似为让我们记住一些,忘记一些。一朵小雏菊,绽于白露时节,清晨露珠未曾遗忘它的存在。此时,寒蝉鸣唱秋之挽歌,残荷诉说岁月往事,野菊花在田野追忆故人。幽美而伤感的情怀,源于季节行进中,无人能预知前路之境遇。秋日总有忧思萦绕。故园犹在,故人可期归来。所幸,我们仍有期待。我还好,唯愿你更好。

夕阳西下时,我想起了诗人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时节易变,唯愿心如秋露澄白,世事如月圆美满。

白露时节,天地凉爽。人的心情亦会更加爽快!

 

白露之美

时光匆匆,岁月流转,不觉已走到2023年的白露时节了,24个节气中,我最喜欢的节气一个是清明,一个便是白露了。

沉闷炎热的夏天逐渐过去,天气开始转凉,天高气爽,秋意渐浓,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如果早晨醒得早,到田间地头,就会发现庄稼地草地上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便是“白露”时节到了。

秋五行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不仅名字美,白露时节的清秋更美。

站在怀来南湿地间的小路上,茂密碧绿的芦苇丛一眼望不到边,一大片结了褐紫色、绿白色的芦苇穗、还有粉色的小野花在秋风吹拂下,荡起一阵阵涟漪。

再过几天会逐渐开出淡白色,褐色的芦苇花。当我们走近芦苇荡,突然会有几只白鹭飞出来,在我们眼前摆个ps,不等我们拿出手机按下快门,就煽动着两只翅膀潇洒地飞到远处的绿树中去了,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舞动的翅膀,洁白的羽毛,机灵的眼神,一个可爱的小精灵立刻定格在我们心中。

不时还有一些黑色,飞的很快的小鸟,在芦苇上飞来飞去,两大片芦苇间会有个小池塘,里面游泳的一群鸭子听到我们的声音,四下分散撤离。池塘边的黑水鸡,浅滩上池鹭、还有红嘴鸥,苍鹭一一亮相,给我们一个个惊喜……完全是小动物们的天堂。

看到这美景不由得想起《诗经 蒹葭》那首最美的白露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秋天,芦苇青苍苍,露水结成了霜。我的意中人在哪里呀?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每当我们思念故乡时,望着他乡的月亮,很自然地会想到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一首千古最思念的白露诗。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出自仲殊笔下,苏轼称赞僧人仲殊曰: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从这首《南柯子》我们可以窥见,应在尘世之外,在白露时的作者对尘世充满了眷念情感。

南柯子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从词中可以看到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的江南白露景色。

在这些古代诗词名家的作品中,白露的诗意之美像一幅山水画流淌在我们面前。

我爱秋天,更爱白露的清秋之美,诗意之美,绚烂之美。这个季节像一个调色板,把大地晕染的五彩斑斓,层峦尽染,让我们沉醉期间,让我们感悟生命的美好。

 

金风细细送清凉,

白露盈盈饰草妆。

秋浅微寒佳节美,

枫梧霞染桂花香。

 

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为白色,故而称谓白露。”白露节气表示孟秋结束,仲秋开始,也是气温变化的一个重要节候。此时天高云淡,风轻气爽。只是昼夜的温差相对较大,白天蒸腾的水气,到了夜晚骤然遇凉,就会在物体上凝结水珠样的白色晶露,故谓之白露,玲珑剔透,非常之好看,尤其是在太阳初升的时候,透过光线的折射,露珠会发出五彩缤纷的色泽,美极了!美得令人不舍眨眼。

 

有首古诗云:“

白露盈盈秋色醉,

金风飒飒漫山红。

黄花碎剪金丝乱,

桂魄初香禾谷丰。”

 

可见,在诗人的眼中“白露”的景色毫不逊于春夏的景致。

每个季节都分有三个侯象,白露自然也不例外,白露的三侯是:

一侯鸿雁来:鸿大雁小,白露过后,天气转凉,北方的鸿雁,开始陆续南迁避寒。

二侯玄鸟至;玄鸟即是燕子,白露过后也纷纷南徙过冬,到明年春天再回来。

三侯群鸟养羞;古人以三为群,“群”即是众多也:“养”即储备也:“羞”者指美食也。意思是那些在北方过冬的鸟类,白露后开始储备干果食物,以储备过冬。

由于白露后阴气上升,阳气下降,气温逐渐变冷。且白天夜晚温差很大,故而民间有几句老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些民谚,都是老百姓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所以,最好白露后早晚适当地添减些衣服,以防受凉感冒,尤其是老年人夜里一定要盖好肚子,且建议不要光脚穿凉鞋了。白露季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秋燥,此节侯正是秋夏转折的关头,人很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因此,要多吃点养胃的食物,例如银耳、莲子、龙眼、红薯、芝麻、梨枣、玉米等等润燥养胃的食物。最好用以上的食材熬点粥喝,既能养脾胃,又能预防干燥。

 

白露时节风景美

  秋意渐浓,白露时节已至。这是一年四季中的重要时刻,意味着秋天已经来临。让我们一同感受白露带来的凉爽和收获的喜悦,用文字绘制出这个季节的美好。

  人们常说“一叶知秋”,那我面前这只扑棱的黄蝴蝶,是否就是秋姑娘的来信?

  一阵凉风徐徐吹过,是的,是秋来了,是白露来了。

  风卷云舒,天空更高更蓝了,只是掩着一层黑纱,不愿用她那美艳的笑容面对世界。“滴答,滴答”,雨珠打在窗瓦上的声音甚是动听,交杂着风轻轻敲打窗户的声音,像一支交响乐、他们配合默契,在这凄寒的秋天中平添一抹轻快。

  我把手伸出窗外,几点雨滴争先恐后地要来访问这位新朋友;风在我指缝间流转,她轻轻地抚摸着我的纹路,从手腕一路蜿蜒到了指尖,痒痒的,却又让人不舍放手离开。雨点打在手上是微凉的,它们落在手上依次开了花,余下的水滴又顺着手掌滑到手背、再恋恋不舍地离开。

  耳畔是风的嬉笑,鼻间是风的清香。来自远方松柏清冽的冷味,田野上漾起的稻谷金黄的暖味,与沁人心脾的桂香一起在空气中发酵;“哧溜”地窜入鼻间,好似一阵电流在一瞬间传入神经。

  我站在通风的楼梯口,秋风一下子涌入,卷着几片被她吹黄了的落叶,他们跟着风在半空中旋转、飞舞。我微微张开嘴,风猛地钻入,抵在我的喉间,像是薄荷糖,清爽而又甘甜。它在口腔中回荡,一点一点被体温所泯灭,直至消失不见。

  阳台上不知名的花草,叶片还绿着,沾染了清晨的露珠,在风中摇曳。

  黄昏,夕阳一点一点向着天边蔓延,带着秋风,燃尽了每一个漆黑的夜,期待着第二天清晨最耀眼的那一滴露珠。

 

身在白露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节气——白露,悄无声息的过去了,渐渐的,天气也变得更凉了些。少了一些夏天的焦躁,反倒多了一分秋的祥和与冬天的冷静。

  是啊,冬天要来了。

  漫无目的的"走在街边,人们与往常一样生活着。只是多添了些衣服,将衣服裹得更紧了一些罢了。一阵风忽地来了,将树叶吹得“飒飒”响。人们再次裹紧了衣服,加快了步子,小跑着前进了。

  余光注意到旁边有一片草坪,草尖上半吊着的露珠尽数被风吹落了,仅剩些残余,在风中颤抖。不知怎的,我突然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了。那位不知名的作者,是否也是在如此的天气之下有感而发呢?

  内心的一些声音总是出现在心田之中,轻轻点水一般,就如此神奇而美好的出现了,这样一种美丽的想法,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白露之后啊,深秋的天气啊,祥和又多变的秋,身后隐藏风雪的深秋。

 

 白露是一个冷静的时刻

  白露是公历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一般习俗认为白露节下雨,雨下在哪里,就苦在哪里。因此有句农谚如此说“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另外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短裙,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馐。鸿,大雁。元鸟,燕子。大雁、燕子这些候鸟南飞避寒。馐者,所羹之食。养馐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是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得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这正是:

白露时节郊野逛,斑斓满目韵悠长。 山林五彩秋装绣,田野多姿画卷彰。 稻谷摇金风里舞,高粱燃火陌中扬。 棉花似雪飘田际,醉赏秋光兴味昂。

晨曦白露映郊原,五彩山林似梦牵。 稻谷含珠金浪涌,高粱带露赤光燃。 风拂野陌清香漫,雾绕田畴秀色绵。 漫步其间心已醉,秋光旖旎韵如弦。

 

作者简介:

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

                                                     

上一篇: 七绝. 白露

下一篇: 排骨、咸汤、油饼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