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龙门阵摆得值
这“龙门阵” 摆得值
—— 湾田村采访札记
文/周国顺
5 月 9 日下午,好友李建红的电话带来了好消息:县文联次日将组织作家、诗词楹联、书画摄影等协会成员,到湾田村开展 “曲水湾田,秀美家园” 文化采风活动。“这村子发展得特别好,你一定要来看看!” 电话里他的语气满是推荐的热忱。对我而言,这正是为白果坝村找发展借鉴的好机会,当即联系村支部书记李道永同往。拨通文联吴运辉主席的电话说明情况后,他欣然增加名额,让李道永以特邀代表身份参与活动。
5 月 10 日清晨,采风车队沿楚蜀大道转入咸丰大道。这条新建的道路宽阔平坦,双向四车道的沥青路面延伸至远方,车轮碾过几乎听不到颠簸声,窗外的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涌入,舒适得让人忘了身在旅途。
不知不觉间已进入湾田境内,依旧是平整的黑色沥青路,只是比咸丰大道稍窄些。通村公路都如此“高配”,着实让我开了眼界!道路两旁山清水秀,一排排小洋楼、一栋栋别墅沿公路错落分布,青瓦白墙映着绿树青山,哪里是印象中的乡村,分明是宜居的城镇模样。
车队最终停在一处开阔广场,彩色橡胶篮球场格外醒目,后方矗立着一栋现代化办公楼—— 湾田村村委会,楼顶上 “湾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的标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艺术家们陆续汇聚,首先是签名留言环节。湾田村早已备好长长的红色条幅,作家挥毫写下感悟,书画家题上墨宝,每个人签名时都带着对这片土地的赞叹,一旁的摄影师用镜头定格下这些瞬间。启动仪式后,书法家当场留墨,画家泼墨写意,摄影师穿梭于山水间捕捉景致,诗人作家则沿曲江两岸漫步采风,活动丰富而有序。人群中,一位身着浅色衬衫的中年人格外忙碌,一会儿协调场地,一会儿叮嘱细节,额角的汗珠也顾不上擦。我见他主持得热情周到,忍不住上前询问:“您是本村书记?” 旁边有人连忙介绍:“这是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胡德俊,也是湾田村乡贤联谊会主席!”
从湾田回来后,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萦绕心头。翻看湾田村汇报材料《党群联心谋发展,绿色转型促振兴》,一段文字让我反复品读:“过去几年精准扶贫提升工程,使湾田彻底改变了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通村公路从坑洼的 3 米宽变成 8.5 米宽的旅游二级公路,各组通硬化路,家家通自来水,电信光纤全覆盖;建成 1 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 个村级综合文化广场、1 个橡胶篮球场、1 个生态停车场、1 套污水处理系统,完成 2 个院落民居改造,群众生产生活更便利,文化生活更丰富。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2021 年拟改造升级亲水走廊、河道治理、非遗传承展示中心、土家民俗展示中心等项目,持续提升群众生活舒适度与幸福感,完善旅游接待功能。”
沿曲江两岸步行的几小时里,湾田村的变化让我震撼。道路、河道、农田、房舍,每一处都比白果坝村精致规整。精准扶贫以来,白果坝村虽也有进步,通组路硬化了,水电路网改善了,但对照湾田村的新貌,差距如巨石压心—— 我们的办公场所周边还有摇摇欲坠的破旧建筑,村里的基础设施更是落后不少。
他们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各级支持固然重要,但终究是“锦上添花”,关键是他们先织好了 “锦”。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作协组织第二次湾田采风的消息传来,我立刻报了名。
7 月 9 日下午,我们再度前往湾田村。这次我见到了村书记杨本刚,专门做了几个小时采访,记录写满了七八页纸。同为村干部,我们聊得格外投缘,像摆龙门阵般随意畅快,思路也越聊越清晰。整理记录时,湾田村发展的亮点与内生动力,渐渐在我眼前鲜活起来。
乡贤联谊会:聚起发展合力
湾田村在州内工作的有百余人,州外也有一二十人。乡贤联谊会会长胡德俊的父亲是解放初期的老高中生,家教极严。胡德俊兄妹三人早年在外工作时,月薪仅两三百元,家乡修经济路时,父亲却要求他们必须捐资,还嫌一百两百太少:“在外工作不为家乡出力,谁来带头?” 这份家乡情在乡贤中代代相传。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袁明江始终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县委组织部的石翠竹、县纪委的金玲、县委宣传部的杨丽蓉等,也常为村里的事奔走。
“2013 年我们把州内工作的乡贤一一请回来开座谈会,请他们出主意、画蓝图。” 杨本刚介绍道。正是那次座谈会后,湾田村正式成立乡贤联谊会(最初叫同乡会),选举胡德俊为会长。联谊会成立后,胡德俊率先掏钱请专家为村子做发展规划,乡贤们各尽所能,成了家乡发展的 “助推器”。
教育投资:最划算的“脱贫账”
老书记刘元忠 2000 年就提出,要给考上大学的本村学生发奖励。2003 年这项举措正式实施:送一块 “金榜题名再创辉煌” 的奖牌挂在学生家中,再给 200 至 300 元奖金。乡贤联谊会主动加入捐助行列,十八年来从未间断,累计奖励学生 127 人,捐赠资金超 20 万元。
在这份坚持下,湾田村形成了“重教兴家” 的好风气。一个三十几户的小组,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谢中超一家 7 兄妹养育的 15 个子女中,已有 11 人走进大学校园,其中 1 名博士、2 名硕士的喜讯,成了村里教育兴家的鲜活注脚,剩下 3 个孩子成绩也名列前茅。正如杨本刚所说:“教育是最划算的投资,出一个大学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脱贫,甚至能带动整个家族走出贫困。”
支部过硬:打铁先要自身硬
“以前村支两委平均年龄超 50 岁,办公室电脑都没人会用,党组织战斗力不强。” 杨本刚指着墙上的 “红旗党支部” 奖牌说,“后来我们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目标,一步步变强。” 县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帮着换届选举配强班子、培养后备干部;村里严格落实 “三会一课”,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党员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带头冲锋。
“搞项目要自己先做好协调,不跟领导添麻烦,领导才愿意往你这投钱。” 杨本刚的话朴实却在理。农网改造时,涉及农户多、纠纷多,不少村子打了退堂鼓,湾田村却挨家挨户做工作,“凡是能争到的变压器,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如今村里平均 30 户就有一台变压器,坚实的电力基础为发展铺平了路。
观念更新:跟着时代换思路
“时代在跑,观念不能原地踏步。” 杨本刚反复强调观念更新的重要性。产业调整初期,阻力不小:不种水稻玉米红苕,改种蔬菜、草莓、白茶?村民们满是顾虑。村两委带着大家算细账:“一分地的五号热白菜,20 多天就能上市,产值 1000 到 2000 元,一亩地一年收入上万元,是种粮食的好几倍!” 账算清了,村民的心结也解开了。
湾田村曾靠煤矿吃饭,“以煤养村” 的日子随着煤炭市场疲软一去不返。转机出现在交通改善后:高速公路通车、火车路建成,2016 年丁甲旅游快速通道启动建设,让湾田村的区位优势瞬间凸显 —— 距县城 21 公里、火车站 6 公里、高速出口 5 公里,249 省道穿村而过,到坪坝营景区仅 20 多公里。
抓住机遇的湾田村及时转型,将二、三产业作为重点:打造“曲江茶谷”,建花卉果蔬采摘园、生态农业产业园,种起白茶、枇杷、羊肚菌、草莓;依托曲江河发展乡村旅游,建亲水娱乐区、垂钓场、峡谷栈道,培育农家餐馆和民俗客栈。如今 650 亩白茶、88 亩枇杷、103 亩大棚蔬菜、55 亩草莓、262 亩露地蔬菜、161.8 亩白茶苗基地、126 亩花卉苗木,成了村里的 “绿色银行”。
仓廪实而民心顺
“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穷造成的!” 杨本刚的话一针见血。村民收入提高后,获得感与幸福感节节攀升,曾经脾气古怪、爱闹别扭的村民,如今对村委工作积极配合,再也听不到闲言碎语。
今年 45 岁的杨本刚经历丰富:广州白云机场的优秀安检员、化肥厂工人、方解石加工厂职工、个体运输户……2011 年 9 月到村里工作后,他踏实肯干的劲头从未变过。1996 年获机场优秀安检员、优秀团员称号,拿过岗位能手知识竞赛全站第一;2014 年获评全州优秀网格员;2021 年当选全州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 年换届后,他书记、主任一肩挑,带着村民把湾田村建成了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湾田村与鱼泉口村、岩口村合并,仍叫湾田村,下辖 12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4898 人。“村子大了,社情更复杂,但好处更多!” 杨本刚笑着说。原来的湾田村仅 6 平方公里,游客一小时就能逛完;合并后面积扩大,游客能玩上一整天,中午自然会在村里消费。“先做好水上文章,再做山上文章”,他的规划里,资源整合的优势正慢慢释放。
这场从午后聊到日暮的“龙门阵”,摆透了湾田村的发展密码:乡贤搭桥聚合力,教育培元强根基,支部过硬引方向,观念更新促转型,三村合并拓空间。回程的路上,晚风里都飘着 “值得” 二字 —— 这趟湾田行,这席龙门阵,真值!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