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银岭记

作者:陈水河 阅读:74 次更新:2025-08-12 举报


山何以多银岭、银坑,而少金山铜山?

此问初闻似颇无谓,细思之,却也有趣。我走过几处银岭银坑,大抵不过是些荒山野岭,偶有矿脉,便被古人掘了去,留下些坑洼洞窟,供后人凭吊。至于金山铜山,想来是极少的,不然何以地名中罕见其踪?


上饶县郑坊镇、华坛山镇一带,确乎有银岭。我曾在彼处盘桓数日,见那山不甚高,树木亦不甚密,只是寻常江南丘陵罢了。问及乡人,皆道古时曾产银,今则矿脉早绝,唯余地名而已。我想,银矿采尽,山还是山,不过改了个名头,便仿佛尊贵了几分。其实山何尝在乎这些?采银者来而复去,山却亘古如斯。


婺城区近丽水遂昌一带,有银坑。此村原名月坑,因溪流弯似新月;后又唤金竹坪,因村边金竹丛生。至清季,有法国商人来此掘银,溪遂改称银坑,村名亦随之而变。我去看时,但见一黑黢黢的洞口,杂草丛生,时有野物出入。问一荷锄老农,此坑可有银否?老农笑曰:"有银,我早发财矣。"言罢自去。我蹲在坑口,向内张望,只见黑暗重重,不知深浅。想当年,多少人为此中白银趋之若鹜,甚至争相丧命。而今安在哉?坑还是坑,银早不知流落何方了。


至于金山铜山稀少,细想也不难解。金铜贵重,若真有山蕴藏丰富,恐早被挖空掘尽,连山形都难保全,遑论留名于世?银则不同,虽亦珍贵,但比之金铜终究次之。且银矿分布较广,开采未尽者众,故地名中"银"字辈出,而"金""铜"鲜见。


记得某年过一村落,村后有山,土人称之"金山"。我欣然往观,却见那山光秃贫瘠,草木稀疏,问其由来,村老言道:"此山自古名金山,然从未产金,或因夕阳映照,满山金色,故得此名。"我不禁莞尔。人们对于金银的渴望,竟至于将虚妄的色彩也当作吉兆,强名之为"金山"。


银岭银坑之名,不过是人类贪欲的遗迹罢了。山本无名,人强名之;山本无欲,人强求之。千百年后,银尽名存,山依旧在,冷眼旁观又一代人的痴妄。


金银者,不过是土中物,何必为之癫狂?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