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续牛家山

作者:王琼 阅读:11 次更新:2025-05-09 举报

 续牛家山

黄陂区长轩岭街石门竹园村附近的牛山,东临木兰天池景区(朱家山冯家山),南连黄门冲,西望旷山(今云雾山),北接孝感丰山,海拔365.7米。一个仅有一户人家的村庄。牛山人家还延续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模式,原始的耕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全部,山里牛山人家的一幅幅纯朴的田园风情原景,鸡鸣鸟叫,蜂飞蝶舞,百草花香,高山林密,奇异野果,生物灵动,溪水潺潺,黄牛声声,层层梯田,泉边浣衣,耕作采茶,果蔬晾晒,炊烟袅袅……那是我们的童年与少年曾经的日常。这是被喧嚣世界遗忘的村庄,有风景宜人的自然景观,群峦叠翠,晨曦晚霞,四季更替,春天山花烂漫,夏天山果飘香,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处处皆景,诗情画意;有我们渐行渐远的农耕文化的历史韵味:一月割蜜、二月踏雪、三月植树、四月采茶、五月采摘、六月割麦、七月插秧……有古村落的魅力,有我们日益混沌模糊的乡愁,还有传说中最地道的家园菜和最醇浓的土鸡汤……

     过去的牛山人家:鄢竹公路走到头,过竹园村往西北方向的山上,有个叫牛山的湾子,不通车、不通电、不通水,如今只住着一户人家。整个湾子当时只有一家弟兄三个居住。如今的牛山,赶上了好时代,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大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的牛山,山还是那座山,房却不是那座房,牛山人家新居落成;在政府部门的关心下,用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电灯和电风扇,土路变成水泥路,盖起了标准的农村公共厕所,政府支持兴修了水库……一群志愿者帮扶来来往往,听九十高龄的牛爷爷石吉云讲述450年的牛山历史:牛山人家的变迁史、牛山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牛山人家的传奇人物石静宜与蒋介石的养子蒋纬国……

  长轩岭街道当地干部看到牛山交通不便,为了游客安全着想,做了不少工作。一是原黄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局党组陈克学书记,二是连续三届当选为武汉市人大代表木兰建设集团的董事长陶鸣勇。陈书记曾在长岭主持过工作,对乡村振兴工作很重视,对牛山情有独钟,他多次深入牛山调查研究,多方联系,多次奔走,才使牛山的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陈书记在《蓝色天空对牛山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要做好牛山原始村落的抢救、保护、传承,首先要做好维护和保留。留住古村落的“老物件”,保留农耕文化的“精气神”。”而今通往牛山的那“最后的一公里”水泥路,就是陶董主动请缨打通的。他说:“解决“三农”问题要因地制宜,牛山的价值就在它的绿水青山和它的原始风貌,我希望来牛山的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认识”。“人大代表为人民”!石吉云逢人就说:如今的干部好啊,我活了一辈子都没见过有“列样”(这样)的好干部好事!



      绿水青山原始态,白云深处有人家。紫薇怒放迎骚客,滠水桃源一道霞。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红色文艺轻骑兵宣传团离开了这充满神奇色彩的牛山,美景尽收眼底,有机美食、天然的氧吧,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牛山人家的家人真牛!振兴乡村离不开文艺,乡村振兴文化为魂!牛山之行,不虚此行,我们还会来牛山创作基地,积累素材,继续写好牛山人家故事,宣传牛山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乡村特色,宣传牛山人的保护生态、勤劳朴实的品质,传承牛山人家不畏艰难险阻,建设新家园的艰苦奋斗精神。让人们“记住乡愁”,留住“原乡记忆”,把根留住!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