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回到兵之初的第二故乡

作者:范永海 阅读:25 次更新:2025-03-14 举报

时光似梭, 生活如歌,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不觉间离开淮阴市四年了,肩上的军衔也由中士换成了少尉。魂牵梦绕的淮阴呀,曾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回到故地拜访老领导,看望战友,寻找当年生活的足迹,这是我几年来的一个愿望。

借年休假时间去故地重游,美梦成真。离舟山,到上海,下南京,去淮阴。豪华快客在公路上欢快地跑着,我时不时地拉开窗帘浏览一下苏北平原的夏景。阳光下的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一片生机,披上金色的村庄接连相见。那时我的心情也是金色的。

车进入市区,淮阴,我回来啦!我迫不及待地隔窗外望,马路加宽了,崭新的建筑群林立在路两旁,街市也比原来热闹了。下车出站,坐上出租车直奔人民北路的老连队,战友相见,紧紧相拥,惊喜之情无以表达,实有如获珍宝般痛快。当年的载波站王站长现在当了指导员,他领我看了营区,讲述了连队四年来的建设情况。晚上,我特意走进住过的房间,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抚摸了睡过的床和用过的书桌。那时书桌上常放一盏小台灯和几本书,是它们伴我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夏夜的繁星呀,你还认识我这个当年的学子吗?也许生命中有了一种不达彼岸不罢休的执着,人生才有了许多美丽、许多情怀。“邹班长呢?”我问一个下士。“转业回老家了。”下士回答我。老班长,你在家乡过得好吗?此时我在为你祝福,你知道吗?

在已转业的刘教导员家里,那一大桌丰盛的酒菜呀,那种久违的热情呀,叫人心里有种说不完的感动。这不是小彬子吗?这个调皮鬼,记得当时给他辅导功课时总不听话,如今长成懂事的大孩子了,我心里有种弟子成器的欣慰感。同年兵别后相聚是缘(圆),但缘(圆)中有缺,一个女战友因急事未能赴约,另一个在我来淮阴前随丈夫去青岛旅游了。那晚的席上只有我、男战友仲武和学军护的女战友徐艳。席上摆满了盛情,酒杯装满了真诚,干杯,战友,为我们的友谊干杯!为七年前的相逢,也为今天的相聚!我们畅谈生活百态,谈生活的感受,谈婚恋、事业和家庭,谈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聚是杯浓酒,我们正分享友谊的芬芳。那晚,我一直被一种真情感染着、包围着、陶醉着……

第二天早上去石塔湖散步,凉风习习。沿着湖边熟悉的小路,心里有种踏实的成就感和前所未有的平静。小路呀,你可记得,在这儿留下我多少痛苦的泪水和喜悦的泪花?一阵悠扬的舞曲传来,顺声望去,十几个中年妇女正在湖心公园的平台上跳交谊舞。湖边垂钓老人悠闲自得,右边平地上一群老人正在打拳、舞剑,不远处的亭子里,几个年轻人正谈笑风生。陪同的小彬子告诉我,市里投资六百万,抽走臭水,灌入清水,建成了水上公园,又建了一系列休闲设施。多么宁静、祥和的早晨呀!

离开淮阴那天,战友们去送我。北上的汽车徐徐启动了,轻轻挥挥手,惜别情依依,再见了,亲爱的战友!再见了,我曾经的第二故乡!我深信,淮阴的明天会更加美丽!

 

                          发表在2017年10月15日的“中国散文网”

                                                     

作者简介:范永海,70后,河南南阳人,笔名三水、中原盆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浙江省舟山市作协会员、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曾投身军旅近19年,目前在基层政府任职。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300余篇作品散见于《中国国防报》《散文百家》《火花》《诗中国杂志》《小小说大世界》《微型小说月报》和《舟山日报》等报刊。多篇文章获奖,多篇散文被收录在“书吧客作文网”“窝心美文网”和“悦读文网”,4篇小小说被收录在“高考网学习库”。出版散文集《走出中原盆地》。

上一篇: 七绝四首-眼鼻口耳

下一篇: 军人的爱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