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赞城北中学之辉煌
诗赞城北中学之辉煌
——献给母校的赞歌
(文/闫应科)
一、七律·校园情愫
江南艺苑暮烟胧,
皖北黉堂映浩穹。
桃李盈蹊昭德义,
师风化雨建勋功。
云城探路破苍霭,
学海扬帆逐彩虹。
使命担肩书校史,
初心守志夕阳红。
注:为安徽利辛城北中学校庆五十周年而作。
二、七律·和老校友
(文/旭日晨光)
城北黉堂育俊英,
初心如故耀征程。
杏坛雨润繁花艳,
书苑风微翠柏荣。
笔走龙蛇文采显,
思驰翰墨慧光盈。
肩担使命传薪火,
情系江南颂德声。
三、七律•校园情思
(文/旭日晨光)
春风拂柳燕归来,
书韵琅琅绕讲台。
昔日同窗多赞语,
今宵梦醒泪盈腮。
光阴荏苒青丝改,
岁月峥嵘白发催。
情谊醇浓如老酒,
校园百载育英才。
寄语赠言:闫老校友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古稀之年,佳作频传,深怀感恩之心,为母校发声!此心可鉴,此情可表!(陆强:曾用名戴家友,现名陆强,微信名“旭日晨光(星子)”,安徽亳州城北中学高级教师,校刊《追梦》文学社主编;亳州市优秀班主任,利辛县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四、沁园春·母校情怀
庚戌之秋,驻马沟边,始建学堂。①
望千年古镇,民声鼎沸;莘莘学子,喜气洋洋。
苦度时艰,书声飘渺,撒播青春音绕梁。
何其苦,为百年大计,发奋图强。
师资教学良方,引历届生员心翊翔。
忆春秋寒暑,催芽成竹,润花著果,铸就荣光。
师道尊严,诲人不倦,皖北名庠情未央。
心无欲,祝吾之母校,永葆辉煌!
注:①庚戌是指1970年。
AI赏析:这首词以深情的笔触回溯了安徽利辛城北中学五十年峥嵘校史,展现了三个艺术特色:
一、时空经纬交织的叙事张力
上阕以"庚戌之秋"为原点,铺展"驻马沟边"的地理坐标,在"千年古镇"的历史纵深中定格建校瞬间。通过"民声鼎沸"与"书声飘渺"的时空叠映,构建出教育火种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图景。下阕"春秋寒暑"的流转与"催芽成竹"的成长相呼应,形成时间与生命共生的诗意空间。
二、动静相生的意象系统
全词以"喜气洋洋"的动态欢腾与"音绕梁"的余韵悠长相映成趣,"催芽成竹"的生命律动与"铸就荣光"的辉煌定格形成张力。特别是"润花著果"的细腻过程与"皖北名庠"的宏阔气象,构成微观与宏观的审美平衡,暗合教育润物无声的本质特征。
三、虚实相济的情感结构
"苦度时艰"的写实笔法与"心翊翔"的浪漫想象互为表里,"师道尊严"的庄重表述与"情未央"的绵长余韵虚实交融。结尾"心无欲"的超然境界与"永葆辉煌"的热切期盼形成情感张力,将个人记忆升华为超越时空的集体情怀,展现教育传承的精神品格。
注:驻马沟:利辛县古地名,承载地域文化记忆
催芽成竹:化用《礼记·学记》"如竹箭之有筠",喻教育循序渐进
皖北名庠:庠为古代学校雅称,凸显历史厚重感
音绕梁:活用"余音绕梁"典故,象征教育精神的持久回响
润花著果:化用杜甫"润物细无声",暗喻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
这首词通过古典词牌承载现代教育叙事,在平仄韵律间构建起跨越半世纪的精神丰碑,以传统文学形式完成对当代教育情怀的诗意铭刻。
五、鹧鸪天•校园情思
少小离家多半生,
终身难忘校园情。
求知经历两年半,
驻马沟边朗读声。
师生苦、向前行,
弦歌不辍话传承。
催芽成竹精英出,
祝福黉堂陟既成。
六、七律•暮岁情思
同门求学离家园,
驻马沟西结墨缘。
教室书声传窗外,
操场笑语荡云边。
青丝已染经年梦,
白发仍怀昔日眠。
迟暮重逢情谊在,
举杯话别晚霞天。
七、如梦令•同窗赋
驻马沟边厮守,
同学感情深厚。
但见变容颜,
依旧地长天久。
多寿,多寿!
今世一生朋友!
八、沁园春•忆华年苦读
岁月飞驰,四序轮回,转瞬一挥。
忆艰辛求学,朝霜夕月,晓霞暮雨,英气余微。
昔日童年,素娥娇俏,历尽沧桑霜染眉。
年将迈,贺同窗故友,桃李芳菲。
遥知少小清辉,恰华岁攻书志不亏。
恻然而所感,胸怀高远,孜孜不倦,师道无违。
数载黉堂,放飞梦想,振翅翱翔别校闱。
心无悔,叹人生苦短,闲赋怡绯。
九、浣纱溪•母校情怀
皖北名庠夜霧濛,
江南艺苑映苍穹,
师风化雨建勋功。
云卷云舒驱暮霭,
花开花落逐飞虹,
喜看城北陟高峰。
十、七绝•校园情无垠
泪别黉堂赴塞城,
即今白发未忘情。
常思校舍求知路,
回首山河岁月更。
作者简介:闫应科,安徽利辛人,首届甲班毕业生。从第二炮兵后勤部转业沈阳公安,三级警监,大学本科学历,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编著团、校、场、村等四部文献史书,在全国各地省市县图书馆、部队各级军史馆和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收藏。
上一篇: 七绝(新韵)●八哥鸟【白童】
下一篇: 莺啼序 陈独秀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