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华语影视
我心目中的华语影视作品
纪录片系列
1.美丽中国
这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由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共有六集,分别是《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和《潮涌海岸》,曾荣获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水平自然不会低。我个人虽然不喜欢BBC,但人家的摄影技术及拍摄角度不得不佩服。类似的纪录片还有《航拍中国》、《蔚蓝之境》和《第三极》等,但我更推荐《美丽中国》。这个纪录片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观看,相信大家会对“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会对中国的自然与人文有更深刻的认识。
2.大国崛起
这部纪录片以现代的角度、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讲述了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它展现了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不同的方式走向强盛的历程,探讨了大国崛起的各种因素,如政治制度、经济模式、科技创新、文化思想等。这部纪录片比较适合青少年观看,强烈推荐哟。
3.河西走廊
这部纪录片以恢宏的气势及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至今,河西走廊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中国的纪录片中,我个人首推《河西走廊》。在这里,我主要是想简单说一下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初闻这首曲子,甚至没看过纪录片的内容,那种“苍茫、雄浑、悲怆”的意境以及“沙漠、荒原、壁画”的景象却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脑边。之前让我产生“由音生象”的感觉,还是在《遥远的旅途》以及《故宫的记忆》里。听《遥远的旅途》,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梦回盛唐的错觉,而听《故宫的记忆》,脑子里竟会隐隐浮现一个盛世王朝,这种奇妙的感觉会让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会忍不住去查这部伟大作品的出处。然而,当发现那是日本人创作的曲子时,心中的自豪瞬间转为惊讶、羡慕以及遗憾。就好比这首《河西走廊之梦》,以为是中国人创造的作品,却发现出自希腊裔音乐大师雅尼之手,多少会有点遗憾吧,明明我们有如此厚重的人文与底蕴。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常常执着于丧失的领土与主权,事实上,比这更严重的是,我们几乎丧失了文化自信,我们上学那会儿,工不教古建园林,文不学宫商角徵羽,直至今日,一句“国际化”依旧带着不少杀伤力。当然,这一切正在往好的方面发展,这部《河西走廊》当时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最后,忍不住提一句《航拍中国》里的主题曲,我隐约感觉到,属于我们的“宫商角徵羽”应该快回来了。
电视剧系列
1.天道
浪漫的终极表现是“老牛吃嫩草”。这部剧讲述的是古镇警花与商业鬼才因音乐而蹦跶出爱情的故事。为了送给警花一个浪漫的礼物,鬼才承诺用杀富济贫的方式为王庙村谋一条生路。其采用“不违法也不道德”的手段把民族品牌乐圣公司拉下神坛,最终造就格律诗公司的成功,完成了杀富济贫的承诺。然而,警花在一次执勤中不幸殉职,最终没能收到这份礼物。在猎杀乐圣公司的过程中,一场围绕法律、道德、哲学、人性的较量引人深思。
2.雍正王朝
这部剧以一个家庭的视角,演义了父子兄弟权力更替的过程,生动刻画了无情最是帝王家。所谓的康乾盛世,无非是中间有一个殚精竭力的受气包在苦苦支撑着大厦将倾的危难局面。他是人前冷面王,亦是身后工作狂,短短十三年,他力缆狂澜,修补了前任领导积累的弊政,又为后继者的文治武功打下坚实基础。总之一句话,当员工难,当老板亦难,当爹更难!
3.大明王朝1566
这部剧主要讲述一个心机婊老板与一群各怀鬼胎的董事局以及欺上瞒下的中层领导尔虞我诈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老板既婊又立,董事局拉帮结派,中层领导结党营私,把职场氛围搞得乱七八糟,毫不顾及底层员工的死活,最后被一个只想做事而不屑人情世故的零零后职场小白骂得狗血淋头。整顿职场,还得是我瑞哥!
电影系列
1.茶馆
要说哪部作品是我们华语电影不可逾越的巅峰,我个人首推《茶馆》,这部电影高度还原了老舍先生的同名话剧《茶馆》,其语言穿透之强,艺术表达之深,现实刻画之真,是我在别的华语电影所未看到过的。以下截取几句台词供大家欣赏,“我...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呀!”“我总得活下去,我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别做好事。”大家稍微整理一下,不难发现,我们比较好的影视作品基本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且多以“伤痕文学”为主,为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可能是那时候我们刚从文革中解脱,往日苦楚历历在目,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指导下,揭露、批判、反思成为一股风,也就让我们的艺术作品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现在的土壤更加肥沃,为什么反而拍不出经久传唱的佳作呢?也许是风向变了,揭露、批判、反思不再是主流,为了抓住票房,导演只能通过煽情、卖情怀、炫科技来迎合大家。
也许有人会反驳,如果按照我的想法,《隐入尘烟》应该算一部上好的作品,但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更像是在表达苦而不是揭露苦,这是有区别的。《隐入尘烟》我似乎看到了贾樟柯的影子,比如《三峡好人》、《山河故人》都是国际上认为的优秀作品,但在这方面,我倒觉得《hello树先生》似乎更合我的口味。
2.活着
《活着》原著我看过两遍,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要试图给平凡的生命赋予过多的意义,当你获知自己身患绝症的那一刻,你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自己还能存活多少天。这部作品是伤痕文学的一个缩影,但不太推荐大家去看。
3.庐山恋
共和国荧幕的初吻在哪里?来《庐山恋》看看,以前的导演是怎么表达初吻的,这一吻可是打破了中国电影史上75年没有吻戏的纪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电影,不仅山水美,人物美,叙事也美,值得一看。
4.牧马人
“人是万灵之长,智慧的差异是很小的,经历本身也是文化。”这部所谓三观超正且有伤痕文学烙印的爱情电影,哪怕经过四十年,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也还是能够深深引起共鸣。为什么能引起共鸣?因为他所表达的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丢失的。
5.芙蓉镇
“死亡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人生最大的悲剧是绝望的活着”。《芙蓉镇》绝对是伤痕文学的经典代表。在特殊历史时期,手握政治正确的人裹挟着吃瓜群众,将那些被划入政治对立面的小人物推入深渊,藐视生命、践踏人格,痛苦、绝望,但仍不忘“像牲畜一样活下去”。芙蓉镇上演着一幕幕人性扭曲、肉体折磨、精神摧残的荒诞闹剧,真实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及人文心理。
6.高山下的花环
“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高山下的花环》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个下放连队镀金的高干子弟,到战前想当逃兵,最后成长为真正的战士的故事。这部电影直面现实,不逃避军队内部的阴暗面,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情感真挚,以质朴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与情感。《高山下的花环》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华语战争电影,很值得推荐。
7.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在华语电影上,是一部与《茶馆》不分伯仲的电影,在国内外拥有非常高的地位,甚至有人质疑这不是陈凯歌的水平,因为从后续的电影看,陈凯歌的作品至今没能超越《霸王别姬》,相当于出手即巅峰。我个人偏爱《茶馆》的原因,主要是在高中就接触过原著,也在课堂上表演过其中的角色,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喜欢。但不可否认,《霸王别姬》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完美地嵌入了现代电影艺术之中,无论是剧情发展,人物刻画,还是服装道具,精彩绝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认同、艺术与人性的表达,淋漓尽致。喜欢张国荣的人不要错过这部经典哟。
8.我不是药神
近些年,我们华语电影作品中比较有水平的,应当属《我不是药神》。从社会意义层面来看,这部现实主义作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医疗体制、药品价格、民生问题等深入讨论,推动相关领域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文化艺术的终极意义,无非是普及人文关怀、推动社会进步。尽管影响力有限,但力所能及地将一些社会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引发社会关注,从而倒逼社会制度的完善,这一点,《我不是药神》很好地履行了他的责任。
9.东邪西毒
香港导演中,我最喜欢的是票房毒药王家卫,但这货太拖,而且电影逼格定位比较高,导致产出慢,最后把老板拖破产了。不过,不可否认,他的电影真的值得反复观看,无论是台词、画风还是音乐,都值得一品再品。比如这部电影里由陈勋奇配乐的《挚爱》、《昔情难追》以及《天地孤影任我行》三首曲子,加上西北大漠雄浑、苍然、悲怆的意境,以及那颇具逼格的台词,“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发觉没有什么特别,回头看会觉得这边更好。但是他不会相信,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试试是不会甘心的”,“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以前看见山,就想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我现在已经不想知道了,其实那边也不错,可惜已经不能回头”。看王家卫的电影,建议不要奔着故事的结局去看,而是享受电影里唯美的画风、婉转的配乐以及颇有深度的台词,他的电影甚至可以只截取其中一个片段连续听阅几天。
以上是这次推荐的华语作品,不尽全面,仅供参考。下次有时间,将向大家推荐国外的影视作品。
上一篇: 我所理解的周边邻国
下一篇: 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国电影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