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属院到商品房的变迁
我所居住的平山县城不大,却有悠久的历史,城西西门外遗址是3000多年前商始祖的发源地。县城中间有一条美丽蜿蜒的冶河,像一条绿色的飘带,穿城而过,城东城西隔岸相望,神工天巧。冶河与北边向东流淌的姊妹河滹沱河相汇,融入黄壁庄水库,成为县城边上一面如月的明镜。平山县城,是河北大地上少见的城中有河穿过的滨河小城。
大约是在80年代中后期,我们这儿的县城才开始兴建楼房。开始大多是县直单位在原址建办公楼,办公楼建起后,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困难,在办公楼后边,由以前的办公平房,改造成职工家属院,平房一般是红砖墙砌成,上边三角架扣上老式青瓦,两间一家或三间一家,当时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也算是高大上了,一家人其乐融融,让很多人羡慕。像现在还存在的公安局家属院、法院家属院、检察院家属院、广播局家属院等都还留着岁月的印记。我们县城最早的集资楼是在冶河边上建的,建在河东岸的是房产小区,晚一点儿的河西岸是工业新村小区,当时建设都是砖混结构空心板封顶,先建的都是三层,后来建的也是县城最高的才四层。因为是在集资楼建设初期,不论是水泥还是用砖,建筑用品和质量都很瓷实过硬,尤其是钢筋使用的都是粗大码的,就是和现在比也不相上下。再后几年,县城才开始成规模兴建单位集资楼,大多数前边是单位,后边是家属院式的模式。像现在仍在居住的建设小区、燃料公司小区、财政局小区等,都是三层四层空心板结构集资楼,面积不大,但够一家人居住,解决了当时干部职工和家属的住房困难。
随着革命老区平山县经济的飞速发展,县城开始兴建商品房,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分布在县城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新建小区高大美观,名字也与大都市接轨,不再像以前起的“土气”名字,叫某某家属院或某某小区,而是冠以 “西城华府”“冶河明珠”“隆城绿都”“紫竹苑”“丽水湾”“书香苑”等侧重人文和绿色生态的小区名称,商品楼楼层也从以前的三四层一跃成为小高层七层、十一层和高层二十多层。虽然商品房价格一再攀升,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通过犹豫观望、实地察看到最后决定购买,还是能够接受普适房价。这些时尚小区虽然建筑风格各异,但由于注重了对居民的人文关怀,普遍增加了绿化面积和安防设施,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国7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居住改造家属院、小面积住宅楼到居住大面积商品房高楼,我们这个小县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此可领略祖国7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区群众感言,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我们的前途一定会万丈光芒,建设“产业振兴、生态宜居、和谐安定、充满活力”新平山一定会早日实现!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