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头条文摘   

黄景祥:​祭之诚不如养之尊

编辑:admin 阅读:953 次更新:2022-03-31 举报

  清明节来临,人们祭扫先祖坟墓,慎终追远、弘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无可非议。然而,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平日里对活着的“祖宗”不讲孝道,不关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甚至不尽赡养的义务。一旦老人离世,这些不肖子孙却摆出“孝子贤孙”的姿态,做出一副呼天喊地、悲痛欲绝的样子,大办丧事,或在清明节祭扫时大肆铺张,恨不得左邻右舍都知道才好。然而旁观者心里很清楚,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老人健在时,子女应多尽孝心;老人谢世后,无论是丧事还是清明节祭扫,都可以从简事之。如果在老人生前不尽孝心,身后却搞些形式主义的虚招,只会为旁人所不齿。

  诚然,人们对孝道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唯送死者以当大事”,无论儿女在老人生前如何孝顺,只要办丧事简朴了一些,便是不孝的表现。而一些在老人生前怠慢不恭的人,却因大操大办丧事赚得个“孝子”的名声。或者,若有为人子女者在清明节祭扫时只献花、作揖,而不烧纸、跪拜,就被一些人指责不孝。这样的现象,的确还在人们身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祭之诚不如养之尊,养之尊胜过祭之诚。尽孝理当在生前,若生前待之薄,死后祭之丰,无疑是虚伪的表现。与日复一日地关心、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不同,当“身后孝子”当然要容易简单得多,因为这不需要持之以恒地付出,“一次性投资”搞个“大场面”,自己和逝者都“风光、体面”。然而,对逝去的老人来说,生前得不到子女的关心照顾,死后万事皆空,即使丧事办得再隆重、清明节祭扫的礼节再繁琐,也毫无意义。

  “不图死后捧灵哭,只愿生前有孝心。”这是当代老人的共同心声。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足了,一些老人虽无饥寒之虞,却有赡养之忧,而这种忧心更多地表现为精神赡养上的需求。比如,很多老人就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多花些时间陪伴自己,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至于陷入孤单寂寞的境地。当此清明节来临之时,为人子女者应当多一些反思,想一想老人对自己付出了多少,问一问自己又为老人做了些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弘扬孝道、感恩父母,就应当在父母等老人生前多给他们一些关怀与温暖,敬好“活菩萨”,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更别搞“生前不尽孝,身后当孝子”那一套。

  (作者:湖南省永兴县党风廉政建设特邀研究员 黄景祥)

上一篇: 李东笙(祁阳):老井

下一篇: 黄景祥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