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头条文摘   

池朝兴:客家人在清明习俗中的守正创新

编辑:admin 阅读:495 次更新:2022-03-29 举报

  清明节纪念活动的意义,说到底就是为了祈福、寄托哀思,就是为了对在世的人及子孙后代进行优良传统、优良家风的教育。

  客家人是勤劳智慧的民系。客家人在纪念传统节日中,那种既懂得尊重传统节日的内涵实质,又懂得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创新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我是客家人,在我有记忆的年纪参与清明节纪念活动中,我被潜移默化,让我为客家人的那种守正创新精神所感动。

  一、敬畏祖先而不失因地制宜

  客家人是汉民族南迁的一个民系,从中原迁徙到岭南岭北,甚至迁移到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荫庇保护。但是,迁徙过程中,祖坟怎么办?

  客家人在辗转逃亡过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以免抛离祖上遗骨一任异族他人蹂躏,一旦找到了新的安居处,寻觅得风水宝地,将骸骨擦拭干净,置于“金斗罂”,重新安葬。

  客家人的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即使不再迁徙了,也会在下葬先人三至十年间,重启坟墓,打开棺材,擦拭干净骸骨,贮于“金斗罂”,再择风水宝地及良辰吉时,再来“二次葬”。葬礼也是重要而神圣的祭拜活动。

  二、尊重节日而不忘农忙季节

  客家人祭扫祖先坟墓不在“清明节”,而是在“春祭”和“秋祭”。为什么?原因有二:

  一是客家人都是客居在岭南岭北的山地里,广东的梅州、兴宁、饶平、潮安、揭西、陆河等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珠江三角洲中心的中山市,其中的五桂山等地也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客家人在山区居住,耕地极为有限,再加上要讲究风水,所以都将祖先葬于各个山头之上,离家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远。而清明时节又是客家人春耕大忙季节,春耕生产农时绝不能因扫墓而耽误,所以时间上不容许客家人清明去扫墓。

  而“春祭”、“秋祭”安排在正月里或者在夏收夏种大忙过后的农闲季节去扫墓,该添土的添土,该拔草的拔草,该维修的维修,就能够不误农时。另外“春祭”在祭辞中亦可以向祖先禀报新一年有哪些计划,祈求祖先灵佑!

  梅州客家人将扫墓祭祖称为“挂纸”。“挂纸”的日子一般是在过完春节至清明节前夕,或者中秋节前后。扫墓的时候,会带上“三牲”即鸡、猪和鱼、水果、茶、酒、香烛等祭品到祖先坟前,祭拜先人,并在坟头挂起沾着鸡血的草纸、在坟场周围压放草纸表示悼念。

  “秋祭”在夏收夏种后,一来有时间,二来有上半年的劳动成果可奉献于祖宗的灵前,并祈请祖宗灵赐下半年同样有好的收成。客家人的这种守正创新,实在让后人赞叹。

  三、祭拜祖先而不忘在穷困中养生保健

  客家人一般居住在山区,交通不方便;过去,人们普遍比较穷苦。而在清明节,梅州客家地区还保持一种流传上百年的习俗,那就是吃清明粄。

  每年清明节前夕,客家妇女就会到山上采摘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苎叶、艾叶、鸡屎藤等植物,回来晾晒干之后,捣碎,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加上糖,捏成一个个小巧的糍粑放进锅里蒸熟,就成了清香可口客家美食——清明粄。

  小时候每到清明节,爷爷奶奶就让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尝清明粄,说是为了‘辟邪’。我爷爷还懂得中草药,给我们讲清明粄中植物的功效。原来,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的功效;鸡屎藤具有祛风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等等。

  如今我老了,每当去佛山与弟弟妹妹团聚,妹妹依然会做浓浓草香味的清明粄让我们品尝。客家人吃清明粄,让人们记住了客家的养生特产,让人们记住了乡愁。

上一篇: 汤涛

下一篇: 池朝兴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