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头条文摘   

朱先贵:美丽的山丹

编辑:admin 阅读:995 次更新:2022-03-01 举报

  一

  当你沿着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之路旅行,在甘肃省河西走廓中部,一个耀眼夺目的旅游新城就会出现在你眼前,那就是甘肃张掖市的山丹。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开通古丝绸之路后,山丹便成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驿站,东来西往的朝廷使者和国内外商贾络绎不绝,这里是丝绸之路旅游线的必经之地。山丹文化遗产众多,资源丰富,它不仅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在这里创办工合事业长达十年之久而名扬中外,而且以拥有众多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遐迩。

  二

  山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像绿色的地毯无边无际,看不到它的尽头。碧绿闪光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摇曳曳,中间夹杂着一簇簇野花。导游说,洁白的是康乃馨,殷红的是百合,深粉的是马兰,浅蓝的是铃挡,金黄的是蒲公英……远远看去,就像绿地毯上绣的花图案。草原深处,洁白的羊群悠闲地吃着青草,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一颗颗珍珠。还有那绵延近200公里的古长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七月流火,我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带暑天时间比较漫长,就是到了立秋,仍然还有 “秋老虎”,天气十分炎热。而地处北方的山丹迥然不同,空气湿润,温和的阳光照得人心里亮堂堂的,又恰如如春天温暖的阳光尽情地洒在草原、森林和清澈的山丹河上。山丹真是个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七月的山丹,是个多彩的季节。群山环抱,碧水如玉。上万亩的油菜花,此时正是开放的时节。金黄色的花朵铺天盖地,把整个大地铺满,天地之间一片金黄。仰望天空,天更蓝,云更白,一切都显得那么干净与纯粹。

  油菜花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它象征着山丹勤劳而又朴实的人民。她没有玫瑰的娇柔,也没有牡丹的富贵,更没有水仙的婀娜,她只有简简单单的四片小花瓣,平平常常的金黄是她全部的色彩,可是许许多多枝平平常常的小花连在一起,所有花瓣紧凑在一起,这朵靠着那朵,那朵搂着这朵,大家脸贴脸,形成一片金色的花海。每一朵都像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走到花海,油菜花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阵阵花香沁入了我的心脾,我沉醉在花香中。几只蜜蜂飞来飞去,辛勤地采着花蜜,它们在酿造甜蜜的生活;一群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象在金色的屏幕上演绎童话。我走在花丛中,感觉置身在金色的海洋里。我奔跑着,欢呼着,心情格外舒畅。

  三

  山丹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风光旖旎,美景独具魅力。有人说,山丹大地就像一块平整的画卷,而这焉支山则是这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丹的焉支山,也叫做“胭脂山”,位于山丹县城东南四十五公里处,系甘肃省级森林公园,据说因为山上生长有一种叫红蓝草的植物,可以做成红色的染料,调以油脂后既可做胭脂使用,故名胭脂山。据历史典籍记载:隋炀帝曾在此诏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办“万国博览会”。

  焉支山坐落在河西走廊的峰腰地带,自古有“甘凉咽喉”之称。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岩羊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秋日,各种野花竞相怒放,争奇斗艳。秋夏之际,这里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素有“小黄山”之称。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群山苍翠,松涛阵阵。山中的玉皇观、钟山寺古色古香,为焉支山增添了厚重与无限的生机。

  焉支山并不高,最适于人们来攀登。登上高山可见山下云海茫茫。在那最高处的道观门口,向南望,脚下即是一片幽蓝,远山青葱,白云如雾,似梦非梦。山间卵石铺就的小路,人走起来石与石相撞,声音犹如道观里道士敲响了那古色生香的馨儿,好听极了。满山的胭脂花夹道相迎。那些不及寸余的胭脂花,红得像一朵含苞的石榴花;嫩得像18岁的少女,涂抹了面膜。它们随意生长,不择地理环境,缝地而生。目击处,不论是草丛,路边,还是石缝中,它们都是一样地活泼烂漫,逗人喜爱。

  四

  马是草原上的精灵,生活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千百年来,马儿一直是草原上的英雄,载着丰厚的历史车轮,载着游牧民族的繁衍生息,载着苍劲浑厚悠扬的歌声从亘古疾驰,滚滚而来。骏马飞驰,是草原上人与自然和谐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山丹军马场是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

  山丹马场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的史志典籍就有记载,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培育良骥骏马的天然牧场。据《资治通鉴·汉纪十一》载:“(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过焉支山千余里。”驱逐匈奴后,即在汉阳大草滩(即今大马营草滩—山丹马场)开始大量屯兵养马。这是中国官方设营养马的开始。从此,河西走廊就成为了历代皇家养马的基地之一。山丹马场正处祁连、胭脂两山之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要地。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和西北军政委员会奉毛泽东电令:要完整无缺地将大马营军马场接收下来,正式接管山丹军牧场,时有官兵605人,马匹9763匹,从这时起,古老的大马营草滩成了人民军队的养马基地。

  山丹马场风光秀美,富有特色,南有“马上望祁连,连峰直插天”的青松皑雪,北有“失我焉支山,使我玉女无颜色”的焉支山人文景致,东有神秘瑰丽的窟窿峡自然景观,中部是一望无际的大马营草原,极目远眺,巍巍祁连,松雪碧岭,清秀素洁;茫茫大草原,广袤雄浑,丹马驰骋;至身其间,悠悠大河水,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窟窿峡、大黄沟、平羌等自然景观,山环水曲,峰崖奇秀;古城堡、明烽遂凄然耸立,回味悠长。

  承载着千年丰富的文化底蕴,沐浴着军队保障性企业调整改革的浩荡春风,山丹马场由军队企业转向社会化企业集团,这是投身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赋予近万名马场职工大显身手的一次新机遇。山丹马场将立足于现有的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振兴和发展龙头项目,构建完整产业链条。以科技进步促主业发展,以油脂加工拉动油料种植的扩展,以速力型马匹“山丹骑乘马”的育种带动传统养马业的复兴,激活畜牧养殖业,加快肉牛业,肉羊业和加工业的升级换代。以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续写“祁连明珠”美好的新篇章。

  五

  山丹人民是充满智慧而又勤劳的人民,山丹工艺美术独树一帜,像是盛开在山丹大地上的奇葩。

  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美术山丹烙画是在山丹当地传统的民间火烫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汉代,这里的农牧民就用火钎在木制农具,器物上烙烫各种符号或简单的图形。历经唐,宋,元,明,清,烙画工艺曾有过较快的发展。

  山丹烙画以椴木胶合板为材料,以电烙工具代笔作画,熔中国水墨画技法,漆漆,装裱,镶嵌等工艺精制而成。它选材广泛,亦工亦写,宜大宜小,山水、花卉、人物皆可入画;以棕色为基调,精致典雅,古色古香,具有很高的装饰和观赏价值,被誉为"甘肃一绝",曾选送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参加艺术展览,享有很高的声誉。

  山丹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民间剪纸在当地农村妇女中与针工、刺绣一样被视为才艺,得以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现在,全县各乡镇都曾有一批剪纸高手。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鸟、虫、鱼、山水、动物、人物皆可入画,主要反映人们对吉祥如意、安康幸福的审美追求。刀法上有粗狂豪放,亦有精致细腻;表现手法上既有写实,更富有夸张。图案大多讲究工正、对称、连贯,各类造型准确生动。

  山丹麦秆画已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正因山丹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毅,才造就了麦秆画这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

  在山丹刺绣多属生活实用型。人们衣饰、烟袋、荷包、香包、枕套、铺布、靠垫、鞋垫、壁挂等都用刺绣加以装饰,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绣工精致。各种不同寓意的吉祥纹样,表现出山丹妇女们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山丹的风土人情。

  对折、绕绳、打结……一根细绳经历几十道“工序”后,演变成上百种不同的工艺作品。一编一织,美好祈愿都凝聚在交织的编织线里。

  山丹木雕取材临泽枣木,挖掘北方之木,因旱而细腻厚重的情愫,突出色泽纹理,传承匠心文脉,寻求建立传统与当代的连接,再造传统技艺,呈现具有中国智慧的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康养系列的养生工艺品:佛像、笔筒、木砚以及木枕等。涉入中国的吉祥文化,将立体之美,手艺之巧,独具匠心的镌刻进行形形色色的木雕之中,让古老的木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走进山丹,感受西北特有的地域文化,分享更多的精彩。

  六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新年来临,山丹大地一派生机,希望的田野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山丹人民凝心聚力的“集结号”已经吹响,砥砺前行,山丹人将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