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塔影下的摇橹人(19-21)(续)

作者:洪小留 阅读:72 次更新:2025-07-31 举报

 (十九)

2024年国庆的序曲尚未奏响,我已因一篇散文《我爱竹丝湖畔的秋色》,在全国文学大赛斩获特金奖,受邀赴京参加建国75周年文学先锋创作论坛暨颁奖典礼。九月二十日的北京,秋意已漫进街巷,恰逢双休,我只向学校请了一天假,便驾着车往天柱山机场赶,机翼划破云层时,心里像揣着片雀跃的羽毛。

 午后五点,首都机场的廊桥接住了我。大会安排的京燕饭店在石景山区,工作人员引着我往里走时,恰好撞见沈阳来的铁哥——我们同岁,眉眼间竟有种莫名的投缘,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往后几日,会场内外总能见着我俩并肩的身影,唯独座位隔着条过道,那边坐着福建来的画家孙越。她发言时,声音里裹着江南的湿润,词句却像她笔下的色彩般鲜活,我忍不住举起相机,将她抬手比划的瞬间框进镜头。

 颁奖那天的阳光格外郑重,中国书画家协会秘书长邵建国与清华大学教授李冰坐在前排,掌声漫过会场时,我忽然想起案头那叠改了又改的手稿。会议最后一天,组织者带着我们踱过卢沟桥的石狮子,每道裂痕里都藏着岁月的低语;中国抗战纪念馆的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步枪仍在诉说往昔。下午转去海淀区的党史纪念馆,泛黄的文献与影像在光影里流转,那些波澜壮阔的征程,忽然变得触手可及。入夜后,主会场的歌舞漫过夜空,我望着台上旋转的裙摆,忽然明白此行不止是领奖,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周一的课表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头,我没敢在北京多作停留。二十三日清晨四点半,约定好的景师傅准时叩响房门,黑色轿车碾过石景山的晨露,一小时后稳稳停在首都机场。安检口的灯光亮得有些刺眼,我将装着奖杯的箱子抱在怀里,空姐过来帮忙归置背包时,指尖的力道都放得格外轻,“里面是贵重物品吧?”她笑眼弯弯,我点头的瞬间,竟有些鼻酸。

 七点整,海航的飞机准时滑向跑道。我坐在机舱尾部的舷窗旁,看着晨雾像层薄纱裹着大地。机身朝南倾斜时,东方的天际线正酝酿着一场苏醒——鱼肚白里渗着微红,像宣纸上晕开的朱砂,黑暗与光明在此刻划下楚河汉界。忽然间,太阳的金边咬破云层,刹那间,整片天空都被泼上熔金般的红,黑暗像潮水般退去,天蓝得愈发透亮。

 七点三十五分,机舱外已是另一番天地。云海铺成无边无际的棉絮,阳光在上面撒下碎钻,让人分不清是云在游,还是天在动。我摸出手机想拍下这景象,却想起上午第四节课的教案还在包里,心里那点对美景的眷恋,顿时被赶回学校的急切冲淡了几分。

 八点五十,机身开始下沉。云层从远及近,最终将我们拥入怀中,穿过厚重的云海时,像穿过一场温柔的洗礼。待舷窗外露出熟悉的皖山轮廓,我已攥紧了安全带。

 落地后,红色奥迪在停车场的晨光里泛着暖光。发动引擎的瞬间,车载音响飘出《希望》的旋律:“看天空飘的云,还有梦……”车轮碾过机场的柏油路,我望着后视镜里渐渐缩小的航站楼,忽然懂得这场飞行的意义。从卢沟桥的石狮到党史馆的灯光,从领奖台上的掌声到舷窗外的日出,原来都是同一种追寻——就像太阳总要冲破黑暗,人总要朝着光的方向。

 教学楼的轮廓在远处浮现时,升旗仪式的号角刚巧响起。我泊好车往操场跑,风掀起衣角,怀里的奖杯轻轻撞着肋骨,像在提醒我:有些追逐,从来都不止于远方。


(二十)

夕阳正往山后沉,把西边的天泼成一片滚烫的红。采风站在楼下,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9号楼。那栋楼里有江南妹,有他曾经日日消磨的办公室,四楼靠窗的位置,他和她曾隔着一张办公桌相对而坐。

 他总记得她抬眼时,目光与他撞个正着的瞬间——她眼里会倏地闪过一丝慌乱,像受惊的小鹿,随即又漾开一个浅淡的笑,梨涡在颊边若隐若现。那些无声的对视,那些心照不宣的微笑,像春日里的风,轻轻巧巧就漫过了整个四楼。那是一种近乎洁癖的、带着柏拉图式纯粹的情愫,安静地在空气里流转,谁也没说破,却比任何言语都更郑重。

 思绪忽然被拉回云南旅游的阳光里。过山车俯冲而下时,他听见身边的她发出轻快的尖叫,风把她的声音揉碎在他耳边;昆明石林里,两人同时指着一块像极了依偎的石头笑出声,转头时正好对上彼此的眼,那一笑里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默契,连风都替他们记着。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水千条山万座 我们曾走过”,每一步路、每一次相视而笑,都刻在心里,在往后的日子里反复发烫。

 还有那些细碎的暖。文学大赛时,江南妹、赵寰、王娴娗、九妹、侯校……他们一个个为采风点亮的赞,像暗夜里的星,他至今数得清每一颗的光。疫情最紧的时候,高二(6)班出了个病例,整个班连夜隔离,他在5楼上晚自习,下过自习后,摸着黑跑下去,在8号楼1楼走到江南妹办公桌前,看了江南妹即将离去。隔着口罩,他看不清她的表情,却能感受到她眼里的担忧——原来爱从不是非要朝夕相对,是隔着楼层、隔着距离,也会忍不住踮脚望向对方的方向。

 赵静也很久没见了。去年二月在安庆工业学校阅卷,他刚走进会场就看见她,心跳莫名漏了一拍。两人挨着坐下,絮絮叨叨说别离后的日子,说学生,说工作,说那些被时间冲淡却没冲散的惦念。散会后他特意绕去她的阅卷室,站在门口看她低头改卷的侧影,像看一幅久别重逢的画。

 傍晚收工,他先送刘晶晶回家。车过江边时,江风带着水汽扑在车窗上,渔火在远处明明灭灭,像谁散落的心事。振风塔的影子浸在暮色里,安静地守着这条他走过多次的路。

 他在916教了十三年书,十二年都守在高三的教室里。那些年送走的学生,像渡口的船,一茬茬来,一茬茬走,而他就像那个摇橹的人,在塔影里慢慢摇,把他们送到对岸去。此刻晚风穿过车窗,带着江水的潮气,他握着方向盘的手轻轻动了动,像握住了满掌的月光,又像握住了那些散落在岁月里的、沉甸甸的惦念。


(二十一)河流与船的隐喻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温柔。当第一缕春风悄然拂过,青草便如同听到了集结的号角,迫不及待地从沉睡的土地里探出了头,没过多久,便漫过了行人的脚踝。此时,空气中弥漫着格桑花那清甜的香气,混合着河水带来的湿润水汽,丝丝缕缕,萦绕不散,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独有的故事。

 

这片草地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的一块巨大绿绒毯,平整而柔软,从脚下一直向着远方延伸,直至与北边的马路相接。马路像是一条灰色的绸带,蜿蜒在绿色的海洋边缘,偶尔有车辆疾驰而过,打破这份宁静,却又很快消失在视野之中,只留下发动机的轰鸣声在空气中回荡。

 

而草地的南边,流淌着一条神秘的河,当地人都称它为神灵谭。这条河,无疑是这片土地的灵魂所在。

 

黎明破晓时分,天边泛起了粉紫色的云霞,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画师随意泼洒的颜料,逐渐晕染开来,直至浸满了整个天空。那绚烂的色彩倒映在神灵谭的河面上,河水瞬间被染成了流动的胭脂,波光粼粼,如梦如幻。每一道涟漪,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夕阳西沉之际,又是另一番壮丽的景象。金红色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也淌进了神灵谭的河道。刹那间,整段水流都像是燃烧了起来,火舌在水面上跳跃,仿佛大地捧着一条熔化的彩虹,美得让人窒息。这般壮丽的景色,总会让看到的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生怕自己的一丝动静,就会惊扰了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老人们常说,这条河有着自己的生命,它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承载着祖辈们的喜怒哀乐。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经历过旱季的干涸,河底的卵石裸露在外,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挣扎;也经历过汛期的汹涌,河水奔腾咆哮,宣泄着生命的激情。那些被水浸泡的故事,就如同河底的泥沙,层层堆积,成为了这条河的一部分。

 

在距离神灵谭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小城,名叫安庆。城中屹立着一座学校,它有着一个特殊的名字——916学校。这个名字,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临安庆一中视察,那是一个让安庆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而老周,这位对毛主席满怀敬仰和怀念之情的教育工作者,将自己倾注心血建立的学校命名为916学校,以此来纪念那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

 

916学校,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流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就像是河里的闪光金子,从这里出发,流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在中考、高考的浪潮中奋勇前行,最终离开学校,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在这里辛勤耕耘的教师们,也渐渐离开了。

 

2012年招聘的那一批教师,如今已所剩无几。语文组的徐可可、张文芳、乔华新、赵静,他们曾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带领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数学组的张兵、王海风、吴聪,华新跃,用一个个数字和公式,为学生打开了逻辑思维的大门;英语组的方佳、方俊、胡萧,让学生领略了不同语言文化的魅力;物理组的李垠林、化学组的夏明军、生物组的黄芳霞、政治组的采风、何江海、历史组的侨邦主、徐可、蔡子明、邓爱娥。地理组的桂敏……他们每一个人,都曾是916学校的中流砥柱,带着各自的光芒,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他们就像是塔影下的摇橹人,不辞辛劳地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看着他们踏上新的征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而如今,这些摇橹人却已散落四方,在祖国的各个角落继续发光发热。

 

在916学校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船,它承载着学校的希望与梦想,在岁月的洪流中奋力前行。船帆被逆流的风吹得鼓鼓的,像是一只即将振翅高飞的白鸟,充满了力量。船头站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便是学校的掌舵者。他的衬衫袖子随意地卷到肘部,小臂上露出半片褪色的纹身,仔细看去,像是某种飞鸟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他曾经的梦想与追求。

 

他静静地望着湍急的河水,指间夹着的香烟已经快要燃尽,烟灰在风中轻轻飘落,掉进河里,转瞬便被逆流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他在心中默默叹息,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摇橹人,如今都去了哪里呢?他们的离开,就像是河流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支流,让这条承载着希望的船,在前行的道路上,多了几分孤独与艰难。

 

突然,船身猛地晃动了一下,男人下意识地掐灭香烟,弯腰紧紧扶住船舷。平静的水面映出他的脸,眼神中没有太多的波澜,就如同河面上偶尔泛起的泡沫,起起落落,最终都要回归于水流。他知道,人生就如同这河水,有起有伏,有聚有散。尽管那些摇橹人的离开让他感到失落,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他相信,只要这条船还在,只要他还站在船头,916学校就会继续前行,向着那未知的远方,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白帆依旧在风中猎猎作响,带着不屈的意志,逆着千万年不变的流向,朝着雪山的方向,缓缓驶去。在那遥远的地方,或许有着新的希望,新的摇橹人正在等待着加入这场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而这条河流与船的故事,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延续下去,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传奇。 

上一篇: 七绝•生日快乐

下一篇: 冬天的麻雀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