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博 与 通 讯(随笔)
题记:十五年前,中国在上海举办世博会。2010~2011年,我两度观上海世博会,至今记忆满满。前不久,有网友晒出当年在世博园排队旧照,引发了一场关于上海世博会的大型集体回忆。我,亦以旧作呼应,不禁快乐无比。
一
世博会给世人带来视觉冲击,一展饕餮文化大餐的同时,也记录了人类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最早的电话装置到长途电话、无线电话、 可视电话,都在世博会博人眼球。换句话说,世界通信史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清晰地印证在世博会的史册上。
1876年3月10日,正逢美国费城举办百年发展世界博览会,电话发明者亚历山大·贝尔成功地利用电流传送了人们的对话,宣告了电话的诞生。为了显示电话的作用与长途通讯网功能,1885年比利时安特卫普世博会的主办者通过电话,使安特卫普的30多个人听到了30英里以外布鲁塞尔举办的音乐会,开启广播音乐会源头,电话的作用使世人惊叹。1900年,巴黎举办“世纪回眸”世博会,展示19世纪的科技成就,介绍地铁,并展出了大型发电机和无线电收发报机。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在电器馆内,参观者可通过无线电话与同馆的参观者通话,这是今天无线电话的雏形。是年,中国首度出征世博会,在美国政府邀请下,清政府派出由溥伦和黄开甲分任正副团长的代表团,远赴圣路易斯参与世博会。
1957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1号横空出世,前苏联在卫星内安装两部无线电发报机,藉此可发回简单的无线电信号,这就是卫星通讯的早期模型。次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苏联馆展出了这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并接收了人造卫星1号从宇宙发来的信号,开创了人类的太空时代。1964年,纽约世博会首次展出可视电话,实现了人们通话时既闻其声又观其人的梦想。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的主题是“交通与通讯-人类与未来”,由主题衍生的口号是:世界在运动,世界在接触。这届世博会通讯的展品有长城烽火台、轮船信号旗、信号灯、无线电、电话、电传、传真、卫星等。2000年,德国汉诺威举办世博会时,对全市进行了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建设,使其成为信息流和快速交通流的交汇点。
有趣的是,前人世博会上的遐想,成为后人为之奋斗并成功推广利用的通讯手段。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传导光线的水流组成一道缤纷的瀑布,引起观者驻足与遐想。七十年后,人们开始思索利用光来传输信号,光导通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华人物理学家高锟曾预言,光导纤维可以作为通信介质传输光信号。高锟先生多少年施以心血,他的研究成果最终促成了全球巨大的电话和数据通信量的光纤通信系统的问世;据此,高锟于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
上海世博会信息通信馆,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家集团公司合作共建。虽然,两大通信巨头在市场份额上竞争不断,但为了家门口的世博会,变‘角力’为合力,不避前‘嫌’你谦我让宛如一对亲兄弟,各自掏银子凑份子,共同启动梦想之旅,联手绘本馆建方案,携手在黄浦江畔共建信息通信场馆。信息通信馆建成之日,大批媒体纷至沓来,平面媒体,多媒体,党报记者,商报娱记,还有摄影发烧友,自由撰稿人,不同的报道路径,不同的摄影角度,归结一句坊间流传的赞辞:移动很大气,电信很争气。
信息通信馆前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人群熙熙攘攘,带手机的带小灵通的带小孩的带花布伞的,鸳鸯蝴蝶翩翩飞来,手杖轮椅徐徐而至,一拨一拨的陌生人重复着十几二十年前中国人漏夜排队登记装固定电话的架势,潮水般地涌来……
信息通信馆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展示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丰硕成果,勾勒智慧城市,展现美好未来,描绘出信息技术为人类带来的无限潜能,生动直观地演示了通信与自然、与科技、与社会和生活和谐共处的主题。 信息通信馆由前展厅、主展厅、后展厅和网上展馆四部分组成。前展厅内,可领略到从信鸽传书、驿站传信到电报、电话、卫星、手机、数字网,古今通信承前启后相映成趣,觉得自己站在昨天和今天的交汇处,正叩响通往未来的紫铜色门铃。信息通信馆主展厅创造了一项上海世博会之最——拥有最多的屏幕,厅内有533个屏幕打造的“沉浸式”梦幻剧场,手持已输入姓名与密码的ICT终端的观者,不仅可通过由32块屏幕拼成的拱形“穹宇”,感受跨时空的沟通,穿越历史,幸会先贤,还可以感受3个神奇的故事。霎间,你来到白雪皑皑的南极,打破物种之间的沟通障碍,听懂企鹅的呼声,成为达人的达人。后展区里,游客游趣不减,自动拍照装置前总是站满了翘首等待的人,ICT终端帮你留下“到此一游”的影像凭据;“信息墙”里收集信息的观光客各取所需自得其乐。旅游结束后,游客可到网上虚拟信息通信馆下载自己的芳照或俊影,这一点尤其不要忘哦!
信息通信馆着力寓教育于乐,馆内小精灵翩翩起舞,时不时地飞过头顶,泡泡裹着透明的梦想纷纷扬扬不断软着陆,那些莫名的焦虑和压抑,随着邂逅的惊奇而自然消隐。抛开世事徜徉在如诗如歌的境界里,谁不能够被信息通信奇妙、智慧、经典的风景所迷恋,而忘记了从前烦恼的质地、颜色和分量!
世博会开园以来,信息通信馆成为打造城市梦想的浪漫与现实交融的企业馆。经过几个月努力,信息通信馆改善软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接待能力,自暑假每天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昨天(2010年10月16日)世博会观光者达百万多人。我以为,爱凑热闹的人应该去看世博会,娴静的人也应该去看世博会。因为你看了世博会,才知道热闹的魅力和娴静的宝贵。
三
在世博园连逛两天,我们一行几人无拘无束,人手一个玉米棒能让我们甘之如饴,能让我们笑得欲罢不能。世博园收费窗口的小美女,见到操着与沪语差不多的阿拉几个乡下人,也是善意大开每天提早半小时甚至近一小时,让我们享受夜间观展的价格优惠,让来自海对岸的几个‘土著’在园里狂欢并把各参展国的心血迷恋。一群人中,惟我来自通信系统,自然对园内电信布局多加几分留意和钟爱。其实,放眼望去,无论是接入网交接箱,还是电话亭、信息亭、服务点,与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展馆相得益彰,都把世博园装点得更加明媚、活泼。电信蓝是那么绚烂,那么高洁,超越时空,突破感官,跨越物种的未来信息生活。
中国电信在世博开园后的五个多月里,全业务、全方位、全天候提供通信保障,1200人一线保障团队夜以继日,三千多人支撑团队通力协作,确保园内21个信息网络和业务平台平稳运行,信息服务丰富实用。世博园区的4个电信服务点,日均接待游客四百余人,中国电信首次实现跨城服务。为了让全世界实时看到世博盛况,中国电信为32家媒体提供一百一十多条电视传送专线;承建的电信世博热线962010,日均接听电话1.1万个;世博园区设有电信多媒体信息亭和公用电话亭115座。
本届世博会,中国移动搭建了覆盖世博园的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共有TD-LTE室外站17个,实现对9个场馆的室内覆盖。在穿流如梭的人群里,我们自如地接听、拨打手机,把在世博园记录的心情,把各国的经典故事、各种美食体验,通过移动通信传播到海那边的亲朋好友。孩子一路咬着新鲜出炉的地中海饼干,跟我们形影相随,不时地对世博园建筑做出一番浅薄的解读。
列举了那么多世博会通信里程碑事件,现在留一丢丢写写世博会建筑。毕竟在我看来,这届世博会上共襄盛举的当推建筑与通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对这话向来深信不疑,到过上海世博园,我更愿意相信建筑的美感也许不是音乐都能描绘的。
疾行于风格各异、造型各异、色彩各异的亚非欧拉国家馆之间,眼光被建筑的或幽静或狂放或抽象或粗野或雄浑壮观或精美雅致的盛妆迁移,古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地上的地下的穹顶的,钢架的木搭的草织的泥糊的,哥特式的尖塔,罗马式的穹隆,波斯式的半穹隆,美国馆门口瀑布奔流,丹麦馆屋顶喷泉绽放,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信息通信馆具有流畅的建筑体形,简洁大方的整体外观,晶莹灵动的色彩设计,其无边界、无缝隙、独特的蜂窝状外立面,契合了信息通信技术的行业特点,表达了未来信息通信“无差别全覆盖”的概念。通信馆前宽敞的天棚,为排队的观光者遮阳挡雨,对建筑细节恰到好处的设计,完全是植根于通信系统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自然流露和阐发。夜幕下,信息通信馆的半透明发光的外立墙,呈现出流光溢彩梦幻萦绕的视觉效果。
每一个场馆,每一个房子,都是一种哲学、一种思想、一种地域文化的诠释和注解;更是一个命题、一个理念、一个架构符号的抒发与陈词。华灯初上,遥望火红的中国馆,站在巍峨的世博轴前,纵然右脚踝旧疾复发疼痛难忍,心却依然有所系有所求。但是,听排在中国馆前长龙队伍里的游者说,起码要排三四个小时,我想游览红色中国馆的念头只好暂时搁置了。转而一想,也好,留点念想,对世博会的渴盼还能持续到来年,揣着美好的愿望我翘首我等待也不失为一种美好。
记于2010年10月,发布于某省级大型平台。
后记:2011年春,我再度观上海世博会,终于进入中国馆一睹华姿,圆了心愿。如今,虽已十多年过去,但当年在世博园排队、观景、读史、购买纪念品、等意大利饼干现烤出笼、与参展国的欧洲小后生合影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