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散文集《那人 那事 那景》自序
自中学起我就喜欢读书,对作家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创作、出书,更没有想过成为作家。
创作对我来说纯属偶然。1981年初,我还在广西百色地区民族师范学校读书,有一天有位同学拿着一本杂志在凉亭上看,我忍不住走过去跟他要过来翻阅,最后竟爱不释手。
原来,这本叫《春笋》(原《田林文艺》)的杂志是田林本县文化馆编辑出版(后改由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刊发的作品作者绝大多数是本县人。虽然那时候各种文学期刊很多,但本县出文学期刊,本县人写文学作品,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于是,我萌发了写作的冲动。不久,我写了一篇题为《根》的散文投给了《春笋》,后来竟在1981年《春笋》第一期发表了,这便是我的处女作。
创作之初,我一点写作门道也没有,都是凭着激情,闭门造车式的想到什么写什么,散文、诗歌、小说,什么都写,主要以写诗歌和小说居多,写多发表少,现在想起来当时偶尔得以发表纯属碰巧。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教育系统调到乡党委(政府)从事宣传工作。由于业务工作需要,我转而写作新闻,90年代中期调到国有林场后也是如此。那段时间我的文学创作几乎中断,偶有写作和发表,数量也极少。
2004年,田林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内刊由报改刊(有段时间把刊改成报),刊名由《春笋》改回《田林文艺》。居于对文学的爱好,我不时到县文联索要《田林文艺》阅读,县文联吴鸿村主席得知我以前是一名业余作者,便鼓励我重新创作,给予我很多鼓励和指点,使我得以续走文学创作这条路。我对散文从不爱阅读到喜欢阅读,再到痴心创作,主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这本集子带有浓郁的“乡味”。有位作家说过:“写作,从故乡开始”,我就是以这位作家的说法试着从故乡写起的。
我的家乡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商品集散地,县域总面积5577平方公里,是广西县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境内有南昆铁路、国道324线和隆百高速公路、田西高速公路;有桂西第一峰、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岑王老山;有清朝“贡品”八渡笋;驮娘江、西洋江两大水系贯穿境内,南盘江流经三个乡(镇)边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之一、震惊中外的“西林教案”(又称“马神甫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灵芝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壮剧之乡”。
田林县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这些都成了我写作源源不断的“矿藏”,成了我笔下呼之即来的素材。这本集子除了处女作《根》和《隆林网友》《醉美的火把节》《遵义行》《北海纪事》《福禄美》《遵义团溪土产》《岑溪纪行》以及《退休生活》《这段有点忙》《自由而充实的生活》《呵护孩子 守望未来》《生活总有很多感动》等作品外,其余都是描写家乡田林的人事景,要么描述家乡的亲人故交,要么描写家乡的山水人文,要么描绘家乡的美丽景观。
这本集子中的作品偏重于记叙和非虚构。由于写的是家乡的人事景,非虚构自然成为写作的重心。可以说,除了处女作《根》是抒情散文,其余都是记叙性散文,而且都是非虚构散文,记叙上也采用近乎口语的平实语言。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由于自小在家乡生活、学习、工作,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怀着深深的眷恋,而写作又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和沉淀,写作时我往往打开记忆的闸门,然后加以过滤采收,加工成篇。
这本集子的很多作品如《难忘儿时“三月三”》《电影印记》《在邻屯读书的那些往事》《记忆中家乡的那些“栅”》等都带着浓厚的怀旧情结,带着浓郁的乡愁。
附:《那人 那事 那景》后记
后 记
这本集子收入我1981年发表处女作至2023年在报刊、网络平台发表的散文作品126篇,分为人物篇、事物篇、景物篇三辑,每一辑的作品都是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其中人物篇20篇、事物篇59篇、景物篇47篇,共24万余字。
其实,这样的分类并不标准,因为有些作品,是人、事、景相互交融的;有些作品,虽说写的不是田林的景或事,但却涉及田林的人。
在这本集子即将出版之际,值得一提的是,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广西百色地区民族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受到了向志文、王志广(王旭之)、劳文艺、葛优良、黄利军等有着同一业余爱好的同班同学的影响,使我深深爱上了文学;创作初期,得到了时任田林县文化馆《春笋》(现《田林文艺》)主编黄辅民先生和时任右江日报记者、编辑陈耀龙先生的指点和鼓励,他们常常在邮寄样刊(报)给我的时候,附带书信指出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使我获益匪浅;在平时的创作交流中,得到了左绍忠、黄绍碧、黄品红、罗炳生、陆致腾、黄文辉、刘善生、农绍福等文友的指点和帮助,使我在互相交流中不断进步;得到了教育系统、乡党委(政府)和国有林场等所在工作单位领导以及众多亲友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成为我创作的动力;得到了庞霄云、周有宏、吴鸿村、岑秀莲等历届县文联领导的关心和提携,使我坚定不移地走上了文学这条路,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些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收获;得益于《田林文艺》(原《春笋》)和《右江日报》《百色文艺》《江山文学》《西部风微刊》《今日作家》《中国乡村》《齐鲁文学》《乡土作家》等报刊、网络平台给我提供更多展示作品的机会,使我创作的散文作品得以凑够一本集子;老同学、原广西百色市文联副主席、作家、书法家、摄影家向志文先生欣然为本集子题写书名;河北中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本集子的出版、发行提供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今日作家》签约作家,已出版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散文集《那人 那事 那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