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读绿洲《“赏图作诗” 古风作品集》札记

作者:周国顺 阅读:159 次更新:2025-06-27 举报

读绿洲《“赏图作诗” 古风作品集》札记

作者:周国顺

5 月 25 日中午,绿洲发来微信:“山兄,我近期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近几年写的古风诗作整理归纳,编成一部近 200 页的《“赏图作诗” 古风作品集》,共 193 首,按‘一页一诗一图’原则编排,计划写 200 首,目前还差 7 首,先发给你一睹为快。封面及所有内容都是我自己制作的。” 随后,他便将《“赏图作诗” 古风作品集》的微信电脑版发了过来,我当即翻阅起来。

 

这本作品集,一诗一画,均为赏图作诗,以诗解读图片,或将图片诗化。给图片配诗,古已有之。毛泽东的《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都是赏图题诗的典范之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青年报》开设一诗一画栏目,多选取古代绝句,再配一幅画,诗画相得益彰。

 

阅读绿洲的这些赏图作诗,于我而言,满是亲切与温馨,点滴诗句滋润心田、浇灌梦想,还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作品集中,大多存有我们二人的“交集”:或是我和他的诗,或是他和我的诗,又或是他写诗我点评,读来仿佛 “重温旧梦”。

 

绿洲擅长现代诗、散文诗、散文、小说、评论等多种文体,先后出版了散文诗集《聆听花开的声音》、现代诗集《刊发在大地上的诗行》、微型小说集《煮字疗饥》等。因不愿受平仄、格律束缚,他以往不写律诗,也不填词作曲。

 

然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大约在2016 年,他开始在 QQ 说说栏目不断发表赏图作诗作品,有五言四句古风,也有七言四句古风。我当时建议他将这些古风作品移至 QQ 日志,以便管理,他却想在说说栏目打造特色,结果这个 “赏图作诗” 专栏一直坚持至今。

 

绿洲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出名堂。他在说说里开办的“赏图作诗” 栏目,人气飙升,关注、欣赏、点评的人越来越多,福到、不甘平凡等铁粉还常与他唱和。2017 年 12 月 9 日,绿洲受重庆合川诗词学会邀请,在合川区图书馆开展题为 “关于古风创作的探讨” 的讲座,诗朋词侣济济一堂。我当时还作了《题绿洲古风讲座》顺口溜:“(一)追根溯源如清谱,承先启后把脉梳。献身说法金钥匙,开启殿堂摘明珠。(二)谈古论今自洒脱,娓娓道来如悬河。俊男俏女开眼界,粉丝脉脉送秋波。”

 

诗歌的本质与作用,难以用三言两语说清。不通平仄、不讲格律,未必就不算诗歌。唐朝格律诗成熟前的诗歌,平仄、格律多有出入,但并不影响其生命力。当然,诗歌若能合平仄、合格律,具备音韵美自然更好。可不懂平仄、格律的人不在少数,难道就不能写古典诗歌了?幸而有要求相对宽松的古风。除平仄、格律外,古风作为诗歌,本质要求与其他诗歌一致,需有意境、有诗味。绿洲在一首古风里写道:“诗文必言趣与味,偏离二者即是罪。形同嚼蜡难下喉,恐伤读者脾和胃。” 这可谓他对诗文的深刻主张。

 

面对图片,绿洲善于联想、编故事,用叙事手法将图片背后的故事呈现出来。如他的《盼郎归》:“北望颈脖早已酸,祥云飞渡若等闲;远闻大山飘天籁,近瞧鸿雁衔信笺;兵哥告假昨启程,阿娇折身往家赶;对镜描眉理云鬓,头顶盖头等君还。” 前四句进行景物描写,为全诗铺垫,后四句则纯粹叙事,寓情于叙事之中。这是一张颇具特色的图片,除这首诗,他还在我的空间里和了一首:“小芳船头放眼望,唯见大雁排成行。敢问白云漂何处,可将思念捎给郎!”

 

我当时评价:“这幅图片非常漂亮,好一幅江南烟雨图!有山有水,白云飘荡,鸿雁低回,一叶扁舟,佳人独立。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或许描绘的就是这般景象。老弟这幅图片美,配的诗更贴合意境。全诗紧扣《盼郎归》的‘盼’字展开,兵哥在外服兵役,即将告假归来,阿娇听闻急忙往家赶。‘望’‘闻’‘瞧’‘描’等动词,将‘盼’的情状刻画得生动鲜活,可爱的小阿娇跃然纸上。这幅图片配诗难度较大,我思索许久都不敢动笔,还是老弟厉害,向你学习!” 面对此图,我也想和诗,却始终不满意,最后勉强凑成一首古风:“若隐若现山无情,飞来飞去鸟有恨。观音使船作熨斗,一江春水可熨平?” 文友福到也和了一首词《减字木兰花・盼郎归(和山高月小)》:“凝神展望,且把轻舟横水上。放眼江边,浓雾环山柳暗船。飞鸿渐远,惊起忧思无处遣。拨亮红灯,守取团圆一路明。”

 

绿洲编故事的能力堪称一绝,看到图片,故事便信手拈来。比如这首七言古风《夜雨》:“午夜银盘中天挂,伊人思君走出家;可叹伞下无人共,灯笼眼红洒泪花。” 我当时无法和诗,只能留下点评:“这古风写得太妙,有故事、有意境。相思之苦、相思之浓尽显笔下。冷月高悬,伊人相思难眠,形单影只、失魂落魄,连红灯笼都心生同情,陪她落泪。有烘托、有点染、有叙事,虽不是《雨巷》,却胜似《雨巷》!” 咸丰县八十多岁的老诗人余翁(姚国瑞)也被此诗触动,当即跟帖和诗:“银盘如洗挂中天,伞下伊人伫客船。前有桃花明向导,何时如意共婵娟。”

 

绿洲还有几首编故事出色的诗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夜风》:“山湖潋滟荡微波,原是夜风在述说。彼此相悦两不厌,山月见证当媒婆。” 夜风仿佛在与山湖谈恋爱,山月则化身媒婆。《好姻缘》:“夏荷睁开丹凤眼,端详蓝天便触电。悠悠白云来撮合,成就一段好姻缘!” 民间常说 “我就不信你有日天的本事”,可绿洲笔下的夏荷却敢,其想象力令人称奇。

 

绿洲选用的图片也十分精美。有一张图片中,花编织的红地毯铺向天边,一棵红叶树呈心型鹤立鸡群。他配的诗《博爱》为:“此树发育非一般,敢将红心向苍天;万花簇拥表心迹,我以我血敬江山。”“敢将红心向苍天”,气势磅礴;“万花簇拥表心迹,我以我血敬江山”,巧妙化用鲁迅的 “我以我血荐轩辕”,点明《博爱》主题,将红色意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张图片令我心动,也想和诗,起初在感慨心型树来之不易、耗费园丁心血上着力,却总不如意,后来转换思路,写成四句古风:“白云何事攀九霄?奏请玉帝往下瞧。如今人间多奇事,一颗红心站树梢。”

 

再如《山对路的呼唤》:“一根银带腰间挂,夏日羡慕来打卡;万峰心急垫脚望,白练何时到我家。” 崇山峻岭间,一条公路如银带从半山腰穿过,孤独而美丽。绿洲从这张图片中发现诗意:“万峰心急垫脚望,白练何时到我家”,将大山里人们盼望公路修到家门口的急切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翘首以盼的形象跃然纸上。

 

2016 年至今,六年时间里,绿洲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几百首古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画相辅相成。若要探究其精髓、把握诗脉主旨,需沉下心来潜心研读。我在此不过是浅尝辄止,写下些许读后感受。因我不通韵律、不懂平仄,在格律诗创作上举步维艰,仅对古风略知一二,所言难免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有劳周兄,费心了。每每回想起我们在QQ空间的互动与和诗,真觉美妙无比!向老兄学习、致敬! 秦光华 06-27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