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绽放的草原》诗词选十三
赵海彬,1977年12月31日出生辽宁省彰武县,农民,诗词爱好者。曾任辽西新田园诗刊执行副主编、阜新市文联诗词学会网站副主任、彰武县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自2011年接触格律诗词,截止目前共创作诗词一千余首,作品分别在《中华辞赋》、、《诗词世界》,《诗词》、《榆林诗词》,《晚芳诗社诗刊》,《香港诗词》等70余家诗刊上发表。
宁昌古城大碗茶
慢煮温柔烟绕指,未曾入口已闻香。
我将这盏清清满,润泽红尘久久长。
访农家
山野春风翠柳斜,穷乡辟僻有农家。
时人路过偷偷问,少女如花几岁呀?
古井
童年相伴饮甘泉,百尺幽深明镜悬。
今日相逢怀旧事,一瓢老井润心田。
农家小院
伸腰豆角初缠架,带刺黄瓜正吐丝。
寂静蔬园蝶为主,炊烟无力酒香时。
小菜园
小园春去绿阴浓,流水支渠和晚风。
一片生机盈眼底,摘鲜采嫩乐无穷。
也题月下
独向窗前脚步轻,玉盘盛得几多情。
一笺别绪凭谁寄,隐隐楼头有笛声。
题蝴蝶兰
岂是凡间无处寻,泊来堂上已生根。
香弥腊月蝴蝶舞,梦里翩翩早入春。
题古枫诗社书法长廊
一轴长廊浩气生,千年古蕴表心声。
可随画境来穿越,艺苑琳琅异彩呈。
风筝
凭借清风上九天,欲随鸟雀舞翩迁。
心头空有凌云志,无奈他人一线牵。
神仙洞求药
洞处深山岁月长,灵光若隐雾茫茫。
早知圣地出丹药,求得神仙一剂方。
一锅香
把盏当思岁月长,珍珠翡翠老鸡汤。
而今仍是那滋味,咋就难如昔日香。
美丽乡村
绿柳垂丝路两旁,粉墙黛瓦韵悠长。
村头几处桃花绽,欲和春风奔小康。
《满江红·抗日英雄高鹏振》赏析
1. 意象营造与氛围渲染:上阕开篇“柳浪嘶风,云翻卷、狂沙啮月”,以“柳浪”“风”“云”“狂沙”“月”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苍凉、动荡的画面,营造出日寇入侵时山河破碎的压抑氛围。“贼骑至、铁蹄踏碎,万家啼血”,直白地描绘出日军的残暴行径和百姓的悲惨遭遇,奠定了全词悲壮的基调。
2. 人物形象塑造:“振臂一呼擎义纛,揭竿十劫称雄杰”,生动地展现了高鹏振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振臂高呼,高举义旗反抗侵略的英雄形象。“镇北军、挥剑斩倭奴,肝肠裂”,通过“挥剑”这一动作描写,以及“肝肠裂”的情感抒发,进一步强化了他杀敌报国、不惜一切的决心与悲愤之情。
3. 结构与情感递进:下阕“章台捷,寒敌穴;冰河渡,霜风冽”,以简洁有力的对仗,概述高鹏振所取得的战斗胜利以及战斗环境的艰苦恶劣。“纵重围千叠,壮怀如铁”,即使面对重重包围,依然壮志不改,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九死未移平虏志,百残犹抱精忠节”,将高鹏振坚定的爱国之志与忠贞气节推向高潮。结尾“待他年、浩气贯长虹,千秋谒”,以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英雄浩气长存、流芳千古的敬仰与期待 ,使情感得以升华。
4. 艺术手法:全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狂沙啮月”的拟人,“振臂一呼擎义纛,揭竿十劫称雄杰”的对仗,使语言富有表现力和节奏感,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
《鹧鸪天·赞高鹏振并祭抗日英雄(新韵)》赏析
1. 开篇点题与形象刻画:“傲骨铮铮势若虹,保家御敌建奇功”,首句直接点明高鹏振的英雄特质,以“傲骨铮铮”“势若虹”的比喻,突出其坚韧不屈、气势非凡的形象,“保家御敌建奇功”则高度概括了他的抗日功绩。
2. 战斗场景描绘:“挥刀跃马歼倭寇,喋血雄师卫列城”,通过“挥刀跃马”“喋血”等词语,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高鹏振带领军队奋勇杀敌、浴血奋战,保卫城池的激烈战斗场景,展现了抗日将士的英勇无畏。
3. 情感抒发与意境营造:下阕“思往事,觅余踪”,由对英雄事迹的描写转为对往事的追思与探寻,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感慨。“丰碑永立祭英雄”,以“丰碑”象征英雄的不朽功绩和崇高精神,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与缅怀。“有谁共我抒胸臆,瑟瑟潇潇一岭风”,以景结情,孤独的抒情主人公与萧瑟的秋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苍茫、孤寂的意境,既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思之情难以与人言说的惆怅,又进一步烘托出英雄事迹的悲壮与伟大 。
4. 语言风格:整体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易懂,新韵的使用使得词作朗朗上口,在直白的表述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便于读者理解与感受作者对高鹏振等抗日英雄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抗日英雄高鹏振的光辉形象与伟大精神,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既歌颂了英雄个体,也表达了对全体抗日英雄的敬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上一篇: 采桑子·共同觉悟,自性具足
下一篇: 龙鸣止戈曲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