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细品味之十六:“解手”也说事
读红楼细品味之十六
“解手”也说事
在风光无限、美丽如画的大观园里,作者多次让他笔下的人物或在山石洞里,或在甬道旁、微草处,或立在山石后随意“解手”,使读者在欣赏亭台楼阁、花红柳绿、山清水秀之际有了一个深深的疑问“大观园里没公厕”吗?这贵族府中的公子、丫鬟没有最基本的教养吗?
其实书中人物三次随意解手,牵连着三个重要的故事,体现着人物的性格,正是作者用笔高妙之处。
第一次是二十七回,作者用“站着系裙子”暗示刚刚从山洞里出来的司棋,其实是在里面解手。这一天是大观园内少女欢度芒种节气,饯行花神的日子,众小姐丫鬟纷纷走出闺阁,尽情庆贺,以致满园绣带飘摇,花枝招展。刚刚伶伶俐俐地为凤姐办完了差事,急于汇报的小红,在这热闹非凡中何以独独向刚刚从山洞里走出来平时与凤姐并无多少交集的司棋打听凤姐的去处?这段故事是紧跟在宝钗扑蝶之后的,宝钗“金蝉脱壳”,谎称一直在滴水亭边戏水的黛玉“一定又钻山子洞里去……”的话,让小红受惊不小,担忧重重。“山子洞”成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当她放眼寻人时不由自主地将目光盯向了“山洞”,这是合情合理,不动声色的心理描写,宝钗移祸黛玉已成事实。还可以追问的是,从山洞里出来的为什么是司棋,而不是其他的丫鬟,这是作者为司棋在大观园内与表弟潘又安相会打下的伏笔,告诉读者,司棋是留意过大观园内的隐秘处的,她与表弟私下相会是有所准备的。
第二次是贾府元宵之夜,灯红酒绿中,宝玉记挂着因为母亲过世,不便身处热闹场合的袭人,悄然返回怡红院,为了不打扰正在谈心中的“金、花”姑娘,他随即反身出来,转过山石之后站着撩衣。本可以在自己温暖的家中从容解手,变成了冒着风寒在山石后方便,这一次作者写随意解手体现的是宝玉对人细致入微的体贴与关怀。接下来与这次“解手”有关的故事是写秋纹的。元宵之夜,屋外寒冷,为宝玉准备的洗手水即使是开水,也很快就凉透了。秋纹先是呵斥小丫头粗心,“哪里弄的这冷水”,接着强要为老太太泡茶的开水。口出狂言:“凭你是谁的!你不给我?管把老太太茶吊子倒了洗手”、“你这么大年纪,也每个见识…要不着的就敢要了?”倘若贾府这个元宵节夜晚的热闹、宝玉山石后解手的突兀还让你不曾留意秋纹的倚势张狂,那么,当探春管家,正为下人的轻视与赵姨娘的胡闹生气伤心,众人皆屏声息气,连平儿都不敢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垂手默侍时,秋纹只为询问一声多早晚发放月例的小事走来,众人劝她稍侯,等探春等吃完饭再回话,她笑道:“我比不得你们,我哪里等得。”口气中满满的高人一等的优越与向老婆子要开水时如出一辙。作者还写到秋纹听了平儿的劝告,一回身就坐在平儿的褥上,这个“褥子”也是一个道具,平儿接褥子时的处处谦恭有礼与秋纹的不知谦让,事事傲慢骄横形成对比。这个怡红院中每月拿一吊银子的大丫鬟,论责任与操心不如袭人、论能干与美貌输于晴雯、论沉稳与厚道不及麝月。作者写她的文字并不多,但几句对话,几个动作,就勾勒出一个社会上常有,至今仍多见的仗势欺人的奴才形象。
第三次大观园里煞风景的解手,是“鸳鸯女无意遇鸳鸯”,难得单独进园的鸳鸯,传达了贾母关于关照两位穷亲戚的话,正要返回,忽然内急,在找寻合适的地点准备解手时发现了司棋与她的表弟潘又安私会。这是因“解手”引发的另一个重要故事。起更时分,虽是初秋,当也已是夜幕遮天,若不是下甬道、留心寻找微草处,在古时没有灯火照亮的园林中,这鸳鸯夜会,怎么可能被发现。因此,不是作者有意尴尬,不是为了写大观园居民的教养,而是故事使然。
在大观园发生的三次随意解手,两次发生在夜晚,在不知“电”为何物的古代即使有厕所,想来尽管富贵如荣国府,也不会在厕所中彻夜点灯,时时有人照看。到了夜晚(那时的人们是少有夜间活动的)在山石僻静处解决“内急”也就合情合理,与教养无关了。那么那唯一一次发生在白天的石子洞里的解手,就要说到人物的性格了。司棋白天在山洞子里“方便”,与她大红袄儿、高鬅头的装扮,以“副小姐”自居的做派,都表现出她不守规矩、不安分命运、性格粗疏的一面。
那么大观园中真的没有厕所吗?当然不是!当初为元妃省亲预做检查,太监们首先查看的是“何处更衣……”,牵扯到至尊至上的妃子私密,自然是要首先安排好的。可是这是一座最初宗旨只为元妃省亲修建的别墅,不是现时供民众游览的公园,当然不需要处处修建厕所。为太监、宫女们方便准备的厕所还是有的,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就使用了一回。这一次“解手”,作者有着更深刻的用意,若不是“解手”,喝醉了酒的姥姥,不会离开众人,也就不会在半醉中闯入宝玉的怡红院,让酒、屁之气大大地污染了一次贾府凤凰的居所。这污染、糟蹋了怡红院的刘姥姥,其实刚刚从妙玉的栊翠庵过来,在栊翠庵里她喝过水的成窑杯妙玉要扔掉,站过的地要用水冲洗,作者是借这两段故事做比较,批评妙玉这位修行之人内心的“分别相”以及矫情到不近人情的“洁癖”。联想到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这“洁净”二字就有了哲学的意味。
《红楼梦》是一本伟大的小说,作者心思的缜密,结构的严谨,全在不露声色中,要品味出《红楼梦》的真味,唯一的方法就是细细地阅读原著,深深的加以体会。
下一篇: 劳逸结合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