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10、黑幕遮天囚义士----香风暗度引娇娥

作者:麓山一闲人 阅读:257 次更新:2025-05-19 举报

武松1
第十回原题为“武二充配孟州道,妻妾宴赏芙蓉亭(4700字)”,故事情节:1)武松被充军(2502);2)李瓶儿小传(1469);3)西门庆收用春梅(729)。真可谓:武二郎告状,官场黑暗,最终被充军发配;西门庆行贿,上下得手,落得过逍遥自在。李瓶儿潜出,鲜光一片,早晚得入西门府;庞春梅悄现,西门收用,从此伴靠潘金莲。

一、主题故事

上篇写官场黑暗。李知县本将武松提拔为都头,视作心腹,派其前往东京送礼。然而,西门庆的银子一到,李知县便一夜把脸翻了,其见利忘义、翻脸如翻书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武松一案呈送到东平府后,清官陈文昭起初有意捉拿西门庆等人,可西门庆通过亲家陈洪,辗转托到东京杨提督,杨提督又转托蔡太师,而陈文昭恰是蔡太师的门生,即便原本有意公正断案,最终也只能判下糊涂案,武松无奈被判发配充军。

下篇写李瓶儿间出。武松被发配充军后,西门庆与妻妾们在芙蓉亭庆贺,李瓶儿派人送来食盒,在故事中间接登场。通过月娘之口,我们得知李瓶儿“生的五短身材,团面皮,细弯弯两道眉儿,且自白净,好个温克性儿!年纪还小哩,不上二十四五。”西门庆补充:“你不知,他原是大名府梁中书妾,晚嫁花家子虚,带了一分好钱来。”接着书中详细叙述了李瓶儿的身世:她正月十五出生,因收到一对鱼瓶儿得名瓶姐;在梁中书家为妾时,因夫人嫉妒,只能住外边书房;政和三年上元夜,她带着一百颗西洋大珠、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逃生,后嫁给花子虚。

简评:当武松的朴刀在都头令牌的寒光中黯然失色,当李瓶儿的食盒香气飘入西门庆的庭院,《金瓶梅》以极具张力的双线叙事,撕开了晚明社会的双重肌理。

李知县贪财,瞬间变脸;陈文昭看似清廉,在官场老师的压力下,也无法坚守正义;蔡太师为顾及李知县名节,间接促成了这桩冤案。可见,整个官场从上到下,充斥着权钱交易,清官,贪官更贪,西门庆凭借银钱打点一路畅通,武松则因官场黑暗含冤受屈。

李瓶儿送食盒这一举动,乃投石问路之举。西门庆提及她的财富,足见李瓶儿在西门庆心中早已被觊觎。张竹坡评价西门步步留心,垂涎已久,恰如其分。李瓶儿作为《金瓶梅》的二号女主角,作者虽未直接刻画其本人,却通过旁人之口详细介绍身世,这种间接铺垫手法独具匠心。

此回巧妙运用双线叙事,将官场的黑暗现实与李瓶儿的命运轨迹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通过对官场权钱交易、司法腐败的刻画,深刻批判了封建统治阶层的丑恶;另一方面,对李瓶儿登场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人物情感与命运的复杂纠葛。两条线索相互映衬,既拓展了故事的广度,又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为整部《金瓶梅》奠定了深厚的基调。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与深刻的主题表达,彰显出这部古典名著非凡的文学魅力与社会价值。

二、精彩分享

1、简笔画像

“原来春梅比秋菊不同,性聪慧,喜谑浪,善应对,生的有几分颜色,西门庆甚是宠他。秋菊为人浊蠢,不任事体,妇人打的是他。”

两个丫环,一个“聪慧”,一个“浊蠢”,秉性决然不同,简短数笔,为人物性格定基调。

2、只言片语

1)张竹坡在回批中说:“妻妾玩赏,固是将上文诸事诸人一锁,然却又早过到瓶儿处也。文字如行云冉冉,流水潺潺,无一沾滞死住,方是绝世妙文。”过度确实巧妙,但标题里无瓶儿,乃一败笔也。

2)此回结束了《水浒传》的故事,正面写地方与京城官场关系的黑幕,间接写李瓶儿的靓丽和富有,第二号女主角李瓶儿及三号春梅悄悄登堂,“金、瓶、梅”首次在字符中跳动,呼之欲出。

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前面有潘金莲与王婆为邻受其害,此处有花子虚与西门庆为邻也受其害,故有孟母三迁,信知乎?

3、精彩片段-----西门庆的怂样

上一回,西门庆“只见武松似凶神般从桥下直奔酒楼前来。已知此人来意不善,不觉心惊,欲待走了,却又下楼不及,遂推更衣,走往后楼躲避。”

当武松打杀李外传时,“西门庆跳下楼窗,顺着房山,扒伏在人家院里藏了。原来是行医的胡老人家。只见他家使的一个大胖丫头,走来毛厕里净手,蹶着大屁股,猛可见一个汉子扒伏在院墙下,往前走不迭,大叫:‘ 有贼了!’”

简评:西门庆知武松来寻仇,即跳楼窗下躲,一“跳”、一“趴”、一“藏”了,整个一个狼狈相,将其欺软怕硬、外强中干的本质暴露无遗。撞着大胖丫头如厕的戏剧性场景,如画,更增添了讽刺意味。与《水浒传》中西门庆尚能施展拳脚不同,此处着重刻画其怯懦怂态,凸显《金瓶梅》以市井细节解构恶霸形象,将西门庆之死与淫棍死于淫的宿命勾连,尽显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与批判深度。

三、一家之言

1细节疏漏与人物设定的待解之谜

此回有两处疑点:

一是西门庆与众妻妾于芙蓉亭欢庆时,玳安通报隔壁花太监家的,送花儿来与娘们戴,随后月娘提及前者六月间,他家老公公死了。此处存在明显的称谓逻辑矛盾 —— 既然花太监已然离世,玳安为何仍以花太监家相称?相较而言,绣像本改为隔壁花家更符合现实逻辑,既避免了时空错位的表述,也让文本叙事更为流畅。

二是对西门庆十友中的应伯爵、谢希大着墨颇多,着重介绍应伯爵 会一脚好气球,双陆棋子,件件皆通,谢希大会一手好琵琶,将其作为二人鲜明的个人标签。然而通读全书,这些所谓的特长却如石沉大海,再无呼应。尤其是作为西门庆首席帮闲的应伯爵,频繁穿梭于西门府的各种社交场合,作者完全有机会为其安排展示球技的场景。例如在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中,李桂姐与圆社踢球时,若插入应伯爵凭借精湛球技博得众人喝彩的情节,使人物设定与情节发展形成有机统一。

这些文本中的疑点与缺憾,不仅反映出《金瓶梅》在创作与流传过程中的复杂性,也为读者和研究者留下了想象与探讨的空间,从侧面彰显了这部世情小说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

2生死伏笔:《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叙事启示

《金瓶梅》前十回六次死亡暗藏玄机。王招宣、张大户死,分别为王三官母子登场与张二官崛起埋下线索;白玉莲之死反衬潘金莲的堕落,卓丢儿病故为孟玉楼嫁入西门府铺路,武大郎之死则引发武松复仇的连锁反应。卜志道故了,花子虚补了更是通过帮闲群体更迭,暗示西门庆社交圈的权力重组。这些死亡并非终结,而是以以死引生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构建起独特的叙事逻辑。

曹雪芹借鉴《金瓶梅》,将死亡伏笔运用得更为精妙。贾敏病逝引出黛玉入府,为木石前盟奠定基调;秦可卿之死,以奢华葬礼与谶语暗示贾府衰败,同时埋下宝玉对女儿命运共情的情感线;薛姨妈丧夫则悄然塑造薛宝钗的性格,勾连金玉良缘的婚姻轨迹。这些伏笔不仅推动情节,更深化了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

两部作品虽同用伏笔,却呈现不同美学品格。《金瓶梅》以市井视角,借死亡展现晚明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社会变迁,暗含色空”“因果观念;《红楼梦》则以诗意笔触,通过死亡隐喻贵族社会的精神危机,探讨的哲学命题。前者冷峻现实,后者悲怆诗意,各有千秋。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伏笔伏线的运用彰显中国古典小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智慧。它们突破传统话本单线叙事,以精密架构赋予作品复调美感,通过死亡叙事的留白与呼应,展现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3非典型登场:瓶儿侧出芙蓉亭的文学妙谛

此回武松官司案是实写,详细地展现了官场的黑暗交易以及武松蒙冤的过程,而西门府欢宴芙蓉亭是虚写,着墨不多,仅有百余字,这就导致原标题妻妾宴赏芙蓉亭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让读者以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描写西门庆妻妾在芙蓉亭的欢宴场景,而忽略了与李瓶儿的关联。

实际上,这看似简单的芙蓉亭情节中,却暗藏了多个重要信息,重点是介绍李瓶儿身世。通过月娘和西门庆的对话,详细地呈现了李瓶儿的出身、经历以及财富等信息,让读者对这个人物有了初步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为李瓶儿后续在故事中的发展和她与西门庆等人的关系埋下了伏笔。同时,说及西门庆十义友,也从侧面反映了西门庆的社交圈子和生活状态,而西门庆收春梅一事,又进一步丰富了西门府中的人物关系。但整体来看,李瓶儿身世的介绍在这半节内容中占据核心地位,原标题妻妾宴赏芙蓉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李瓶儿。

基于上面分析,笔者认为用瓶儿侧出芙蓉亭为标题较为得当。侧出一词用暗示了李瓶儿并非以一种直接、显眼的方式出现在芙蓉亭这个场景中,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如他人的对话、提及等方式逐渐展现出来,这与文本中实际的描写方式相契合。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读者好奇李瓶儿是如何侧出的,她与芙蓉亭以及其他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标题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关注到李瓶儿这一重要人物以及她在故事中的特殊出场方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节的发展脉络。

李瓶儿2
从情节和标题效果等方面来看,瓶儿侧出芙蓉亭更符合文本内容和创作意图,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金瓶梅》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的独特之处。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6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本系列作品已发11篇,每天都有读者惠顾,希望留言批评指导,更希望有更多的不同见解发表。谢谢大家的支持。 麓山一闲人 05-22
谢谢故乡的云的细读,关于“隔壁花太监家的”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成立。至于应伯爵的特点展示,只是个人在阅读中的感受,西门庆与应伯爵的共同爱好,就是逛窑子,不过应伯爵不出来银子(笑)。 麓山一闲人 05-22
关于“隔壁花太监家的”说法,本人认为没有问题,这是典型的拿靠山作噱头写法,与小说中称王三官家为“招宣府”、还有王皇亲的称呼有异曲同工之处。 故乡的云 05-20
关于应伯爵谢希大的小传个人亦有同感,乃至常常发问:西门庆为何对应伯爵那么信任。《水浒》中的高俅受宠于徽宗是因为徽宗爱好蹴鞠,西门庆之于应伯爵就不知为何了?西门庆连个足球爱好者都不是,与应伯爵并无共同志趣。 故乡的云 05-20
关于“隔壁话太监家的”说法,本人认为没有问题,这是典型的拿靠山作噱头用法,与小说中称王三官家为“招宣府”、还有王皇亲的称呼有异曲同工之处。 故乡的云 05-20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