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纪实文学通讯

作者:冯华 阅读:140 次更新:2025-05-16 举报

 人物纪实通讯


《老爹的“愿望”》这篇人物纪实通讯,作者以浓浓的情、深深的意、真实的感、特别的孝,以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把民情、村情、家情、亲情、国情、党情高度融合在一起,以主人公终身为实现为民服务的崇高愿望而奋斗不息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老人的愿望,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灵魂、旗帜与象征,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愿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扬光大且永放光芒。


——题记


老爹的“愿望”


—— 记一位老农民、老共产党员的人 生 轨 迹




文/ 冯 华 冯建颖 冯建芹


冯 军 冯素平



父母生养了我们姊妹五个,我是老大,如今都健在的老爹老娘已经九十有余。特别是老娘身体比老爹还硬朗,自去年老爹身体有段时间不能自理,老娘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伺候,说:“只要我还能给您爹使唤,谁也不用,你们做好各自的工作,过好各自的小日子比啥都强”。可我们不忍心啊,毕竟年龄在这了。当年老娘为老爹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父老乡亲服务,为家庭和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但这里暂且不说老娘的事,只把老爹的平凡人生走出的不平凡的轨迹介绍给大家。



大局为重的家国情怀


——令人敬仰



从去年九十岁高龄的老爹冯寿泉,因患腰椎病,加之感冒,身体虚弱,需要我们照顾才能起居。这不,因为疫情和天冷,已经一个冬天没有出大院了。


那天下午,风和日暖,老爹要到大门口看看他盼望多日的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施工进展到底啥样了。


老爹虽然腿脚不好使唤,语言表达有障碍,但耳朵不聋,眼还不算很花,大脑清醒,精神矍铄,劲头满足,不减当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那股劲儿,推着小弟为他专门买的当拐杖用的活动车,吃力地往前走,恨不得一步迈到施工现场看个究竟。九十二岁的老娘在后面还紧嘱咐:“可别让您爹走远了,在大门口看看就行啊!”


(老爹在观望公铁大桥施工场景后回家)


是啊,老爹虽不知道自己还能和我们在一起多久,但明白年龄是不饶人的。他期盼的是公铁早日开通,能坐在家门口,每天看着直达各地的列车从家门口路过,就是莫大的欣慰、享受、自豪和骄傲。


出了大院,他驻足眺望红旗招展、车水马龙,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连连点头,欲说的话全挂在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津潍高铁东营黄河公铁大桥


冯家施工现场掠影)


我知道,老爹的点头和笑容,是在赞叹国家的科技发达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对公铁早日开通的期盼。


是的,公铁开通后,从老家到北京、天津,过去需要大半天的长途公交旅途,至此,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到了,况且四通八达,听儿子说,以后从青岛坐高铁去北京,他就能从车窗里看到老家的宅子。那种惬意和对家乡及亲人们的眷恋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听说村里因公铁占地拆迁了不少住户,老爹还愿意去看看这陪了他一辈子的一草一木,寸土砖瓦。我担心老爹累着,决定改天再陪同他去走走,看看时过境迁、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搬迁后的原址。


老爹使劲地望着那片高底不平的废墟,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久久不肯离去。从他发出的唉叹声和布满泪水的眼里,那种说不出的滋味和感觉,也让我禁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特别是他断断续续的自言自语道:“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值!” ,让我对老爹的人格形象更是肃然起敬!因为一个“值”字,闪烁着一个普通农民的纯真质朴、忠厚善良的光芒,体现出了一位老书记顾全大局的可贵家国情怀,道出了一位老党员公而忘私的内心精神世界。


(冯家村搬迁户原宅废墟一隅)


我明白老爹的怀旧心理,理解老爹对过去的留恋,因为这是他亲自规划了大半辈子的父老乡亲们安居乐业的家啊!此刻,见老爹脸上布满沧桑的容颜和颤颤抖抖的身躯,不由自主的让我们想起了老爹在村任职时的平凡岁月。



永葆本色的为民服务


——初心不变



今年,老爹已经光荣在党六十五年了。别看他没有文化,但却干了三十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在大会上讲起话来,不论是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还是现场汇报发言,思维敏捷,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头头是道,根本不像是个大老粗,那天老爹夜里做梦,我还听到他在为村民这个……这个的讲话呢!


(父亲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俗话说 “ 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 。可我老爹说得好,做得更好。他意识超前,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从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到政体改革后的乡,一路走来一路歌,样样工作跑在前,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村集体副业运输队、油坊及电视、电灯,耕地、加工机械化、农田水利电气化,还有小学、业余教育、卫生医疗、体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走着了全县乃至全地区的前列,是公认的老先进。尤其是组织的给胜利油田拉土的小毛驴车队,开办的粮油加工坊等,不但支援了油田基本建设,增加了社员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以副养农,壮大了集体经济,改善了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就是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如历史翻篇,历历在目,留恋忘返,幸福满满。


同生一块土,对比两重天。别村里的孩子上学是黑窝子土台子,而我们村则是红瓦房木桌凳;别村里夜间黑灯瞎火路难走,家家户户煤油灯,而我们村则是各家各户电灯亮,大街小巷如白昼;别村里是牛拉犁子人翻地,而我们村则是铁牛耕地人操作;每到晚上,周围村的人们都到我们村来看电视,观篮球赛,看排练和演出文艺节目,到图书室来学习、吸收科技知识和文化精神营养,内容丰富,生活多彩,热闹非凡,如同城里一般……这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让人耳目一新的亲眼目睹,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实在在的享受,令十里八乡的人们望尘莫及,羡慕不已,刮目相看。因而,当年因为穷得出名,好多帅小伙都说不上媳妇,被流传多年的“冯家书记冯寿泉,领着光棍一个连”的流行顺口溜也就成为了历史。


俺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爹作为站起来的建设者,富起来的引领者,强起来的见证者,是国家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印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当年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是老爹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与大家齐心协力奋斗拼搏的结果。


(当年大队班子合影前排右即父亲)


习总书记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这成就和荣誉的背后,渗透着老爹舍小家顾大家付出的辛勤血汗,赢得了父老乡亲们的关心和爱戴,每逢回家串门,总会问起老爹,聊天中也自然提及当年村红红火火的情景,他们不禁为老爹的无私奉献而津津乐道,啧啧称赞。


我们甚为老爹的干事创业的非凡业绩拍手叫好,当儿女的感到无比的荣耀,也正是老爹的这种执着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鼓舞了我们下一代。


老爹1958年加入*,1959年就因闻名的“花果之乡”种植的棉花和花生双超国标,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山东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亲自聆听了时任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作的重要报告,受到了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遗憾的是1990年省里落实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政策,因个人证件丢失,档案管理部门因机构变革和行政区划几经调整,所存原始参会人员材料证据不好查找,成为了一个准“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


(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接见群


英会代表合影留念•前排左起四即父亲)


(因父亲的奖状遗失,此以郯城县朱村奖状照片为样本。俺村的奖状书曰“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沾化县五庄人民公社冯家生产队。是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马背书法家、党内一支笔”的舒同亲笔书写)



为老爹没有享受"劳模"的荣誉,我们做儿女的也曾想帮他去找一找,以了去我们内心的亏欠。但他识大体,顾大局,不抱怨,不计较个人得失,说:“共产党员就是要不忘初心,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要给组织上添麻烦。” 老爹几句朴实且诚直的话语,折射出了他终身为此奋斗不息的愿望和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老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本色没有变,践行为民服务的愿望始终没有止。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是老爹的口头禅。村支部组织党员活动,只要身体力行就积极参加。有一年秋天,连续动了两次剖腹大手术,险些丢了性命 ,出院时大夫再三嘱咐,一定要注意休息,预防感冒,以防复发。出院那天,正好村支部下通知开党员会,老爹非要参加不可,我们说啥也没有把他拦住。村班子有重要事项决策,也离不了他的身影…… 党员们说:老书记到了场,决策有底气!执行有力量!


(庆祝建党百年冯家全体党员合影•父亲前排右五)



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


——有口皆碑



廉洁无小事,防微才杜渐,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老爹深知,要想让自己成为群众放心满意的带头人,必须从自身从严做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电影放映队来乡下放电影,大队干部陪吃陪喝是小事一桩,可作为一向清正廉洁的老爹来说,那可是原则问题了,如果说要陪的话,只能是在放映前,大队里有重要事情需要借机向社员们讲话时,才委托班子的一位成员陪着吃顿饭,这就形成了一种规矩,并在后续领导班子中得到了延续。



有一次我的一个亲戚来油坊换油,当事人为了送个人情,故意把秤杆抬得高高的,让亲戚看出面子来,此事让老爹知道后,专门找他个别谈了话 ,教育他做人要诚实,秤杆子要公平,笔杆子要端正,不管是谁,要一视同仁,否则……弄得他好不尴尬,很不好意思。



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招工比较多,大队干部优先安排自己的子女也未尝不可,可俺姊妹五个没有一个沾上光的,指标都照顾了孤儿和其他符合条件的青年。村里找电工、民办教师、拖拉机手,副业上用人等,任人唯贤,按照思想表现、学历和能力择优任用。老爹明白,如果开了后门口,假公济私,势必会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必须严以律己,做事给自己留后路,他说:“不然三猫瞪着六个眼,不公不道闹意见,只有留着嘴说别人,往后工作才能好开展。”


老爹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我们兄弟姐妹们要求也很严。大妹妹说:“看到人家在地里折甜棒,馋得我流口水,也不敢去折一块吃。” 是啊,麦收时,社员们在工歇时间,顺手搓把青麦子吃,有的甚至看周围没有人带回家,有一次,我也有些心动,在别人的劝说下也掐了一把,老爹发现后,执意让会计扣工五分,见会计不肯,就批评他说:“集体的财产如果都随便私拿,成啥体统?必须公事公办,谁也不能例外!”会计见老爹很坚决,最终兑了現,老爹还在社员大会上公开作了自我批评,起到了罚一儆百的作用。


“己不正难正人,上梁不正下梁歪”。老爹任职三十多年,始终以此作为镜子来捡点、规范、约束、警示自己的行为,从而教育和影响了大小队干部 ,大家说:“干部站得正,群众干劲增,有这样的好带头人俺就放心了。”


“为父老乡亲服务不能掺半点假。” 是老爹一位老党员发自肺腑的感言,也是他廉洁奉公、实心实意为民服务愿望的真实写照。



干事创业的昂扬斗志


——难能可贵



干事创业是干字当头,创字领先,勇于做他人不敢做的梦,并为梦想变为现实而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事才能干成,业才能创就。这方面老爹做到老了。


重构“花果之乡”梦,以副养农,多种经营,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富足温馨、美满幸福的生活,是老爹梦寐以求的愿望。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原灯塔乡以“花果之乡”著称,这里十里八乡,春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五彩缤纷,景色迷人,来人吸着新鲜而清香的空气,哼着悠悠的小曲,留恋忘返。秋天这里硕果累累,各种果子飘来的芳香从老远就能闻到,人们边品尝边赞美,那简直就是一个绝!


一九六九年冬,老爹和党支部一班人开始谋划借原“花果之乡”名,打造冯家“百亩果园”之梦的蓝图。


俺村人均土地从历史上就不过一市亩。因此,在不影响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发展果业生产是一个难题。于是老爹就和班子成员商量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只要有恒心,梦想就成真。班子决定把围绕村一公里约一百余亩地,其中包括老宫家干渠两边的渠崖和与渠崖相连的村北成片的土地,作为果业种植基地,并实行科学种植,果粮间作。


决策确定后,实施是关键。那年头,单位集体经济大多不富裕,幸好俺村集体副业项目多,经济来源比较稳定。解决了种苗、肥料、种子等问题。老爹并亲自带领两个技术员,前往外地购买了具有特色品质的六百余棵杏、桃、苹果、大枣等树苗,另外还提早育了一亩果秧。为不误时节,抢时间,争主动,党支部于正月十五前发动群众动工,苦战二十多天,出工一千五百多个,动土三千余方,使得土地整平,肥料充足,排灌通畅,五千多棵果树苗保质保量地种植在了百亩果园上。


俗话说:“ 桃三杏四梨五年” ,经过管理人员辛勤栽培,三年后次第开花结果,昔日的花果的芳香又回到了故乡,间作的小麦、大豆及西瓜还有各种蔬菜也喜获丰收。


“果农间作”的成功,也迎来了不少兄弟单位的领导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公社党委在冯家召开的以副养农、多种经营现场会上,对俺村成功经验作了充分肯定,并在有关媒体进行了宣传推广。


天有不测风云。一九七六年,一场不可抗拒的涝灾,给果园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果园也随即分到了农户。至今已有四十五年了,有不少村民仍然还在自己的庭院里,精心管理着当年移栽过来的果树,当每每吃到这些果子时,总会想起老爹当年的身影。



昔日不毛地,碱地变良田。这里经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连年大涝,土质碱化日渐严重,全村占三分之二的土地几乎种啥啥不长。老爹与党支部一班人为解决人们吃饱吃好的问题,对四百多亩盐碱涝洼地,发动群众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洗碱运动。利用大秋后和冬季农闲时节,发扬大寨战天斗地精神,大搞农田改造水利基本建设,不惜重金投资,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整平土地,连方成片,反复用黄河水洗碱排碱,精心绘制了一幅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田园美景。采取收了稻子种小麦一年两季的换茬种植模式,两种作物单产均在八九百斤以上,既改变了土壤充分和单一的粮色,又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



碱地变金田的可喜变化,父老乡亲们尝到了甜头,从内心里知足,在自编自演的山东快板里这样赞扬到:“科学种田就是好,感谢党的好领导。过去碱地变良田,社员心里比蜜甜!”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时代共存



时代造就人格,环境影响人生。新中国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并形成的焦裕禄、雷锋精神,是时代的强音和时代的象征,特别是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影响了我们一代代,老爹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



那年月生活条件差,上级经常派人下来检查指导工作,如果遇上天气不好或过了机关饭时,到我们家吃饭是经常的。有没有吃的是另一回事,光烧水做饭就挺麻烦的,特别是夏天,谁也不愿意上伙房里钻,可母亲是躲不过去的。为既赔功夫又赔东西,老娘没少和老爹吵嘴,可老爹情愿自己赔上,也从不让公家报销一分。



1957年,老爹因工作出色,被上级调往大社去任大队长并兼任本村党支部书记。担子比以前更重、工作更忙了的老爹,白黑不在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家庭事务就落在了老娘等家人的肩上。有一事后来我们才得知,大妹妹出生不过几天,小偷知道老爹被临时派往外地工作不在家里住,半夜里撬开房门,把最值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偷走了。至今老娘说起来,还带着无奈和埋怨。



同年,沾利合并后的沾化县的一个村,因解放前遗留的历史问题比较复杂,敌对势力活动猖獗,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很难在这里得到贯彻落实,群众工作很难做。政府也曾派人前往解决,但由于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都中途退却了。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上级决定派正在大社任职的老爹和两个脱产干部前去驻村,进驻后情况果然如此,晚上睡觉就时常有人往屋里扔砖头砸门窗,弄得他们人心惶惶,不得安宁。两个脱产人员住了几天,就因家庭离不开为由回单位了,此间母亲正在月子里,我和弟弟又很小,更需要人照顾,老爹借此回单位也足能说得过去,但他又一想,上级委派是组织的信任,共产党员在组织需要的时候,知难而退,一对不住党的培养,二违背了入党时的愿望,老爹拿定主意,不能当逃兵,他向组织上汇报情况,加强驻村工作力量,优化工作方案,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平和了这个解放后悬而未解的老难题,年终老爹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这是那个年代干部行动的指南。老爹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再忙,只要有空就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从公社开会回来一看时间挺早,就与社员一起地里干活;计划生育为了好做群众工作,他带头第一个结了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俺村也是率先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市场放开后,全县第一个恢复了集市贸易市场,老爹也是全乡第一个去工商税务部门登记,搞起了个体布匹批发与零售,从而带动了全村个体经济的发展。




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老爹一辈子为人正直,廉洁自律,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说话有信仰,业绩不平凡,如历年的县、公社水利工程、三秋大会战、计划生育、集资交公粮等,都完成在其他村的前头,特别是公社“三秋大会战、农田水利工程现场会”时常在俺村召开,是不倒的生产、施工优胜红旗单位。



老爹啊,您的愿望是您儿女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方向标;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在您有生之年,儿女们崇敬您、爱戴您,孝敬您,传承您的红色基因,是我们的光荣和福气。今借助媒体把这篇文章公开发表,以示儿女们对您的一片真诚的孝心,同时也是给您送上的一份您最喜欢的精神礼物。我们愿老爹、老娘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让我们永远有个回家看看的娘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白鹤临池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今借助媒体把这篇文章公开发表,以示儿女们对您的一片真诚的孝心,同时也是给您送上的一份您最喜欢的精神礼物。我们愿老爹、老娘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让我们永远有个回家看看的娘家! 冯华 05-24
老爹啊,您的愿望是您儿女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方向标;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在您有生之年,儿女们崇敬您、爱戴您,孝敬您,传承您的红色基因,是我们的光荣和福气。 冯华 05-24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