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新闻   

田中禾:当文学不再打动人心

编辑:admin 阅读:1044 次更新:2021-03-26 举报

  田中禾

  庚子年的春天特别安静,没有鞭炮声,没有车马声,甚至脚步声也很稀少。门庭冷落,息交绝游,亲朋好友互不来往。闭门蜗居的日子里,特别渴望有一本能够打动我心的书,让我沉醉其中,忘却慵长难耐的时光。《世界文学》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所做的专辑总是很用心,很精彩。今年的阅读季就从这里开始。读完《世界文学》第二期,网购了一批书,除了波兰女作家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汉德克的作品之外,还包括了近年略有所闻的几本域外名作。也许这个春天的心情并不像窗外那样宁静,审美情趣受到干扰,读了十几本书,收获的感受却使自己有点沮丧。托卡尔丘克的太古故事在讲述历史与现实故事时煞费苦心进行了梦境与神话包装,评委们称她“糅合精深的写实与瞬间的虚幻”,文风“激荡且富有思想”;汉德克被称为“富含强烈的探索精神,表达了一种重新书写世界的愿望”。然而,他们的书没能打动我,没能让我感动,感奋。我不能假装已经读懂了他们。无论评委们怎么说,我只凭自己的直觉和感性。它打动了我,触动了我内心的某种冲动,我就为它叫好。我认定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小说是故事的艺术。一部好作品,要么讲一个新鲜的、有趣的、有意思的故事;要么能把一个故事讲得新鲜、有趣、有意思。这只是我的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不认为托卡尔丘克、汉德克有那么优秀。托卡尔丘克的太古式虚构不算新颖,故事也很平淡。汉德克的作品沉闷、乏味,语言本身并不机智、精彩,文字背后也感受不到启迪。《骂观众》只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狂躁文人的发泄。《痛苦的中国人》让我体验了阅读的痛苦,却没能读出中国人或是西方人的痛与苦。笔下的杀人者既不让人同情,也不叫人纠结。《缓慢的归乡》缓慢又冗长,一个人的人生循着一个画家的作品,游历两大陆,说是讲述生与死的意义,难道生与死的意义就是一幅画的追寻吗?耶利内克称他为“活着的经典”,莫名其妙之外有一种惶恐,是我的文学观出了问题,还是文学正在经历时代性衰落(耶利内克并不算一位出色作家,她的话也可以不必当真)?心目中拿海明威、福克纳、马尔克斯……甚至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做比较,回味读他们书时的激动,固执地认为,汉德克怎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他的作品真有经典价值,能为后人喜爱,成为文明的财富吗?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