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杂谈   

什么是深刻(关于文学)

编辑:admin 阅读:1688 次更新:2021-03-14 举报

  “深刻”是个见仁见智的词汇,每个年龄段认知的“深刻”不同,每个人的认知也都不同。年轻时认为的深刻,就是明白了很多大道理,岁数大一点的很多人也是这样。当然不是说,明白很多大道理就是不深刻,或者深刻。道理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点用处的,比如我明白了“弱者没权利要求强者换位思考”,那么在我和强者发生冲突时,就不会像年少时一样跟别人讲道理了。

  作家不具有“教育”别人的资格,先不说作家是否负有教育别人的责任,就是很多作家自身就有污点,具有污点的作家怎么会有资格教育别人呢?而且作家也没有这样的责任。作家只是思考“命运为何如此”的一个群体。

  搞文学理论的人,明白很多道理,但是一到具体事情上,就变了味儿。当然不只是搞文学理论的人,人性本来就是如此——人性本身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很多人说看问题不能非黑即白,但是到了具体事情上,看问题就是黑白论。

  如果你非要杜绝说一套做一套时,本身就是违反人性。而且杜绝这种事情发生时,自己就陷入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境地——当然有极少数人能做到,但是文学求的是普遍情况,而不是来歌颂极少数群体。

  我看小说《赘婿》的时候,看到作者不留情面地揭露某个人“说一套做一套”时,会心一笑。

  所以我觉得,片面地揭露社会阴暗面啊,没什么用处。《金瓶梅》固然也揭露了社会阴暗面,但是这部小说的态度不只是为了揭露社会阴暗面而写的。而且绣像本描写西门庆,也是本着“平常心”来写,而不是处处揭露西门庆的丑态。

  文学也不是寻求客观,我们常说,我们写作要客观,而不能陷入主观。比如“多视角叙事”可能会带来客观的写作态度,但其实多视角叙事无法做到客观,因为作者你这个人,不可能代替别人来看待问题。除非我们让问题的所有当事人都过来写一部小说,这才叫客观。所谓的多视角叙事,其实还是站在自己一方来讲故事。

  但是多视角叙事,有某种用处的。这个用处不是为了所谓的语言陌生化,或者视角陌生化。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为了突出主角的困境。

  《人间失格》这部小说,显然没有思考过叶藏为何如此,只是一味强调过错都是别人的。就像电影《少年的你》一样。

  回到前面,我认为文学的深刻与不深刻,不在于一部小说能够给我们讲了多少大道理,而在于这部小说在思考命运为何如此上,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但是,也不是说,“没有标准答案”是判断小说是否优秀的标准。这样的说法太教条主义。

  《围城》虽然没有给读者讲什么道理,但是它也有一个概括小说主题的主旨:婚姻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出去。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