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炮兵司令宋承志的光辉人生

作者:胡遵远 阅读:83 次更新:2024-05-22 举报

宋承志,安徽金寨人,1917年12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1931年4月,年仅14岁的宋承志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在红4军第11师33团8连任战士,后任班长。7月,红4军南下作战,他随部参加了攻打英山、蕲水、罗田、广济等战斗。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中旬,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战斗中,他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并在草庙集战斗中,独自一人机智勇敢地活捉了一名企图化装逃跑的敌团长,受到师首长的表扬。

一、踏上西征之路

1932年秋,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他随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在转战途,他调11师师部通讯队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新集、土桥铺、南化塘、漫川关等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12月,他随红四方面军向北进军,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3县,初步实现了进军川北的战略任务。

1933年2月中旬,在反三路围攻的战斗中,他随第11师采取收紧阵地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依托险要阵地,对敌左纵队进行顽强抗击,给敌人以重大打击。在反攻战斗中,他随第11师由空山坝以北向敌左侧迂回后路,给进至空山坝西南之敌以猛烈攻击,与兄弟部队一起将敌左纵队9个团分割包围于空山坝以南地区,经3昼夜激战,基本将其全歼,毙伤俘敌近5000人,取得了空山坝大捷。敌左纵队遭此歼灭性打击后全线崩溃,中央纵队和右纵队亦纷纷败退。红军乘胜发起追击,他随第11师经平溪坝、官路口抵长池附近,收复长池、木门,继占龙山场,逼近苍溪。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反三路围攻作战的胜利。

6月底,宋承志先后任第30军通讯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军部通讯营政治委员等职。7月,转入*。11月,在反六路围攻作战中,他率部参加了马鞍山反击战、万源保卫战以及东线西线反攻等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经过10个月的奋战,胜利粉碎敌人的六路围攻

二、随军万里长征

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他随第30军担任主要突击任务,从苍溪以南塔子山附近突破,消灭江防守敌后,迅速占领了剑阁。接着,又奉命向西北推进,攻克了青川、平武,歼胡宗南部1个营,保障了我右侧的安全。此,他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在第一次过草地向包座前进时,第30军先头部队与敌胡宗南部的1个整编师遭遇。经激烈战斗,部队的弹药即将耗尽,情况十分危急,军政委李先念命令担任预备队的通讯营出击宋承志和营率通讯营迅速入敌阵地,与敌人进行白刃战敌人遭此突然袭击,顿时大乱,我后续部队乘机猛攻,将敌人歼、俘各半,敌师长慌忙逃脱时落水而死。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宋承志调红30军89师267团任营长、营政委,率部历经千辛万苦三过雪山草地,于10月到达会宁,实现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三、跨入炮兵大门

1936年10月25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遵照中央军委和红军总司令部的命令,率领第5、第9、第30军西渡黄河,改称西路军,宋承志随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和马步芳、马步青等五马军阀浴血奋战达4个月之久由于是孤军深入,部队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全军指战员大部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西路军失败后,他随第30军余部在李先念的率领下,沿祁连山西进,经过47天的行程,终胜了雪山、戈极端恶劣环境,粉碎了敌人的追击堵截,于1937年4月进入迪化(今乌鲁木齐)。随后在迪化新兵营进行军事政治学习,宋承志被编入炮兵大队学习炮兵技术,后任炮兵大队大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4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宋承志率领炮兵大队学习人员从新疆返回延安。到延安后,他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导营副营长8月,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我军的全面进攻,打击其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中,他率教导营分别配合第129师386旅和385旅,破击正太铁路的阳泉至榆次段在广大参战群众积极协助下,经过10个昼夜的大规模破袭,正太铁路陷于瘫,圆满完成了八路军总部赋予的战斗任务。

四、推动炮兵发展

1943年1月,宋承志任延安军事学院炮兵大队副大队长。1944年11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中央军委将炮兵团扩建为延安炮兵学校,这是我军第一所炮兵学校,宋承志任训练部副部长兼大队长。为全面提高学员的军政素质,他狠抓军政训练,大力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带领学员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大生产运动,为我军培养和造就出大批炮兵技术人员同时,也为我军炮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10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延安炮兵学校和延安军事政治大学总校及第一、第三分校共2100余人,奉命不顾疲劳日夜兼程急进东北。12月,到达东北后,宋承志立即带领炮校训练部的干部到各地收集日军残存的大炮及其装备,为组建我军的炮兵部队做准备同时,派出炮兵巡回教育团,协助新组建的炮兵营开展训练工作。

1946年7月,为加强特种兵建设,他率两个连队占领了辽宁和吉林交界处的八面通(今八面城)地区,剿灭了当地的土匪建立了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动群众收集了一大批日军残损的火炮及装备,动员了1000多群众参军,组建了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3团任团长,下辖4个炮兵营。炮3团在他的领导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而又严格的训练,很快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炮兵部队。他率领炮3团先后参加了东北我军1947年的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作战和解放四平等攻坚战。在攻打四平时,他指挥炮3团3个营投入战斗,并亲率2营协同第1纵队第1师,在四平的西北方担任主攻,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射向敌阵地,打开了城墙,为解放四平立了首功。

 

五、助力步兵制胜

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中,宋承志率炮3团首先协同部队包围了义县之敌,用炮火为步兵扫清道路,使我军很快攻下了义县县城,将东北敌人关内联系的咽喉锦州完全孤立。接着,他率炮3团赶赴锦州,配合第3纵队从西北方向主攻,以猛烈炮火摧毁敌人工事和碉堡,经各兄弟部队共同奋战,我军一举攻克锦州。

蒋介石为了挽救东北败局,打通关内外通道,以廖耀湘兵团配合锦西之敌南北对进,企图重占锦州。为全歼敌西进兵团,野战军总部电令炮3团参加辽西会战宋承志接到命令后,连夜率炮3团和坦克营到达辽西大虎山地区,参加分割包围廖耀湘兵团,以猛烈炮火掩护主力冲击,经各路大军9天激战,全歼敌西进兵团,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11月,宋承志任炮2师副师长。12月,宋承志奉命率炮2师108门重炮和榴弹炮参加了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守敌拒绝投降的情况下,他指挥炮2师以猛、准、狠的炮火摧毁了敌人的坚固工事,使敌人全线崩溃,东北野战军部队很快占领了天津城西。天津解放后,炮2师奉命随大军逼近北平,对北平守敌采取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针在中共北平地下党和爱国民主人士有力配合下,促使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为庆祝北平和平解放的伟大胜利,宋承志指挥炮2师参加了盛大的入城仪式。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东北野战军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宋承志任四野炮兵第2师师长。

   六、显威朝鲜战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宋承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2师师长。10月14日,宋承志赴沈阳参加志愿军师以上干部会议,听取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动员报告。会后,宋承志急速返回部队驻地,与师领导一起研究入朝作战方案,决定派装备较好、参战经验较丰富的炮2师29团先行入朝。同时,要求其他各团随时准备出国参战。10月19日,师长宋承志、政委丁本淳奉命率炮2师师部和第30团从长甸河口跨过鸭绿江。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宋承志指挥炮2师29团配属志愿军第39军参加解放云山的战斗。根据志愿军总部命令,炮2师第29团和炮1师第25团、第27团于11月1日拂晓前到达作战地域。17时,随着一声令下,近40门大炮齐声怒吼密集的炮弹飞向敌阵地,掩护步兵攻占了敌人前沿阵地,尔后又对云山地区的敌炮阵地进行压制射击,保证了步兵重创美王牌第1师,取得了首战胜利。

在第三次战役中,炮1师、炮2师各团分属给担任突破任务的部队,掩护步兵突破临津江、汉滩川一线敌人的防御阵地。12月31日下午5时,各团经20分钟的炮火袭击,摧毁了敌人前沿的支撑点和火力点,为步兵打开了缺口。志愿军一举突破临津江,占领了南岸敌人阵地。接着,各炮团以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炮兵,将敌人一直赶到三七线附近。第三次战役共歼敌人1.9万余人,炮兵立下了汗马功劳,发挥了军中之神的作用。

七、提升炮兵水平

1952年2月,宋承志奉命从朝鲜回国,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参谋长。7月,任东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和第5炮兵学校校长。1955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宋承志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1枚。1956年4月,任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1963年4月,任军委炮兵司令部参谋长。

5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炮兵部队参与炮兵武器和器材原子弹爆炸效应试验,宋承志担任司令部核试验效应办公室主任,组建效应试验大队,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效应试验,为科研部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样品。

7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宋承志领导全军炮兵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并亲自抓部队的军事训练他严格要求一丝不苟,通过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炮兵的战斗力。

1965年8月,宋承志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组织领导炮兵部队入越作战,担负越南北方的防空任务。在援越抗美作战中,炮兵部队共击落美国飞机614架击伤486架,取得辉煌战果。

1973年下半年,为加强兵种建设培养部队建设人才,宋承志积极向中央军委提议筹建炮兵校,并为此大量工作,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肯定重视。1974年3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炮兵司令部在北京召开炮兵学校筹建会议,宋承志参加并主持会议。会议成立了各校筹建处领导小组,确定了各校校址,对筹建分工及筹建步骤作了布置和安排,并提出要求。在宋承志等组织领导下,当年就建成两所炮兵院校和两个炮兵射击场。

1977年9月,宋承志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78年2、第3地面炮兵学校分别在沈阳和长沙成立。同年8月,宋承志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为提高合成军指挥员指挥炮兵作战和领导炮兵训练的能力,他组织部队在宣化炮兵学院举办了合成军队军、师干部学习班宋承志亲自在学习班上作报告,布置学习内容和方法。他十分重视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专门抽调机关、院校和炮兵部队的干部组成2个军事训练检查考察组,分赴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广州、武汉军区,对4个预备炮兵团和2个直属炮兵团的军事训练进行检查考核。

1979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军委座谈会的精神,中共炮兵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宋承志在会上讲话。会议着重讨论炮兵党委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制定了《炮兵1979年实现着重点转移的安排》,提出把主要精力转到炮兵现代化建设上来,重点抓好院校、科研和部队训练等工作。期间,他领导部队分别在北京、兰州、广州等军区进行炮兵打坦克试验、干部训练、夜间训练和提高炮兵现代条件下作战能力现场会、研讨会,为炮兵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9月,宋承志光荣地出席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6月至1993年,连任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离职休养。同年,荣获一级红星功荣誉勋章。2010年逝世。


【作者:胡遵远,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作协会员,安徽省金寨县红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上一篇: 非常有意义的“赛宝”大会

下一篇:

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