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老年、运动、养生

作者:罗里宁 阅读:111 次更新:2024-05-04 举报

  一

  人到一定年纪,体内个别“零件”就开始“松动”,身子慢慢也会出现各种不适,工资提高不了,“三高”却在不经意间冒出来,业绩突出不了,腰间盘却在不知不觉中突出来。于是各种测量身体指标的仪器,如测血压、测血糖等等之类,就成了家里常备的东西,吃药也跟吃饭似的,一日多“餐”,还要备忘。 最难判断的,是腰间盘突出,有两个熟人,就都误在这个判断上。A君是个退休干部,多年来腰部一直隐隐作痛,经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然后就使用各种正方偏方,时好时坏,拖来拖去,后来知道是肾的问题,已经迟了。B君是在职干部,腰部痛了许多年,也当腰间盘突出治,未见好转,后来知道是股骨头坏死,不得不换进去两个不锈钢玩意儿。总之年纪大了,还挺吓人的。当然也有意气风发,正值当年的,为了更上一层楼,吃喝讲究,运动适量,作息规律,也还是过早的那个了。这里面涉及的,是人要怎样活才能活得更好,活得更长。

  小时候读龟兔赛跑的故事,印象十分深刻。龟和兔,一个好静,一个好动,它们赛跑,龟最终赢了。其实大家都知道,龟走路慢吞吞的,让人看着就着急。但它坚持不懈,不停地走。兔子呢,骄傲自大,以为龟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它,在把龟甩去一段路程以后,先睡上一觉,心里还想,等睡醒了再跑也不迟,结果在比赛中输给了龟——龟是长寿的象征,长久比下去,兔子还是会输的——从养生的角度看,兔吃原生态的草,爱动,龟吃得比较杂,不爱动,孰是孰非,就不好说。艺术家多爱以龟寿作为创作的题材。齐白石最爱画虾,也还是创作了一幅《龟寿图》。长寿,总是人所希望的。为了延长寿命,人想了许多办法,秦始皇就曾经派人东渡,去寻找可以长寿的仙草,结果不知所终——据说有部分人留在东边的那个岛屿,也把中国的文化留在了那里。

  想长寿,也是人之常情。今人讲科学,似乎找到了长寿的方法,这方法就是运动、保健。如今流行一句话:有金银财宝,不如有个好身体。有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强。为了有个好身体,很多人都在做运动,做保健。

  最早在社会上形成风气的运动是打门球。打门球大概是老年人的一个专项运动,因为我们在球场上看到的,多是退休老人。门球之后是广场舞。广场舞的风气一发而不可收,铺天盖地,早晨,或者入夜,大点的场地,都有人在那儿跳。广场舞好像也以老年人为主,且以女性为多,间隔插进去几位绅士,如绿叶衬托红花,随风起舞,十分养眼。此外就是散步、跑步,还有游泳,前者中老年人多一点,后者老幼都有。

  保健重在养生,养生重在饮食。饮食还有许多讲究,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该吃的怎么吃,不该吃的怎么避免去吃。此外就是各种保健品,针对中老年人的各种保健体验和保健培训。——想长寿没错,但人要怎样才能长寿,似乎还不见绝对权威的说法。

  例如,一些地方的人,可能比较爱运动,一些地方的人,可能比较好安静,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可靠的数据,去证明那些地方的人更长寿一些。我们的一些长寿之乡,为人所吹捧的,多是山怎么美,水怎么好,人怎么知足,很少去讲他们爱做什么运动,讲得最多的,倒是他们怎么热爱劳动——其它地方的人,也一样热爱劳动吧——劳动和运动,也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啊。还有就是,他们吃原生态的东西比较多,吃肉比较少等等。

  过去都说吃肥肉不好,突然又有人说肥肉是世界十大营养品之一;过去都说喝酒不好,突然又有人说喝白酒可以防癌;过去都说得了癌症要及早治疗,突然又有人说不要治疗;过去都说隔夜茶有毒,突然又有人说隔夜茶好处多多;过去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突然又有人说老了还是胖点儿好。听说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是长寿的主因并不在于运动与否,吃喝怎样,而是在于人的心态,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更新的,是常喝驼奶——现在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驼奶或驼奶制品卖了——这就打破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想长寿就得多运动、多保健、控制好饮食等这样的观念。当然这样一些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印证。

  那么想长寿,到底听哪一种说法好?结果是,今天听这个,明天听那个,人围着各种传说转,这样下去,能不能长寿不知道,精神高度紧张倒是真的。没准儿精神高度紧张的人,倒反长寿也说不定。

  那么,就祝愿天下所有的人,都健康长寿吧。

  二

  现在微信群,有点年纪的人发出的信息,有不少是怎么养生,怎么防老,怎么长寿之类。年轻时读《人到中年》,就读得很伤感。一想到“人到中年万事休”,就不敢想象自己人到中年时是个什么样子。不知不觉,好像还没体验够中年的样子,人就已经进入老年。人的称呼,也由小什么开始,到老什么,再到什么老,这个过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意过,一俟听到有人叫你什么老了,醒悟过来,已回不了过去。

  人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人到老年,以什么作为衡量标准,从什么时候算起,这个问题,还不很绝对。一般而言,人到老年,是从退休之日算起,男六十,女五十五,或者五十。这是咱国家的标准。听说西方有些国家,他们要到六十多才能退休。六十多,多多少,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我国好像,也要逐步延长退休年龄了,具体的政策,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台。人老不老,还可以从外表去观察,例如脸上的皱纹,皮肤上的斑点,等等。另外还可以从一些表象去判断,大体上,单位里有人叫你什么老,社会上有小孩叫你爷爷奶奶,阿公阿婆,饭桌上有人嚷嚷着请您上座,下楼时有人想在你腋下狠狠地搀扶一把,那么你很可能已经真的进入老年阶段了。当然还可以从精神的层面去联想,有人年纪不大,就日不思食,夜不安寝,有人年纪不小,仍日日可餐,夜夜能眠。是未老先衰,还是老当益壮,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人老了,并不丢人。只是有一点,千万不要以为,老了就一无是处,就是负担,就啥事都干不了,从而自暴自弃,甚至妄想依靠子女,或者不甘于已老,想尽办法去“抗老”,为此盲目地去锻炼,盲目地去进补,为自己身体的日渐衰老而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不仅起不到“抗老”的作用,可能还会加快自身的衰老。

  老年真有那么可怕和那么不堪吗?其实不然,有人退休以后才开始写作,或者练习书法,学习摄影,最终还成了名家。日本第一位女性新闻报道摄影师笹本恒子,七十一岁上班,九十六岁失恋,一百岁拿奖,一百多岁还在创造奇迹。她到全国各地去采访拍摄,办摄影展,写作出书,忙到没有时间去死。这个例子,可能远了一点,近一点的,是一位前辈朋友,退休后找不着方向,没事就只能喝点小酒度日。六十五岁以后,突然发现这样混日子没意思,就开始练习书画,人到七十,又开始练习古筝,过了古稀,这几样都已小有成就,就又开始练习起弹钢琴来,并且所练习的,都可以在朋友圈里晒晒。他的精神一直都很好,闲时还可以和年轻人喝喝酒,高兴起来,年轻人不一定能喝得过他,状态也不一定比得了他。与他的那些同辈朋友相比,他更爱和年轻一点的人交往,而且爱好也不一样,他的那些同辈朋友,平时就是喝喝早茶,跳跳舞,打打牌,或者钻研养生之术。而他,写字画画,打高尔夫甩保龄球,喝茶品酒,偶尔和他的那些同辈朋友聚一聚,也看不出他和他们是同辈,他也不像是年过古稀的人。所谓生命的宽度,也不过如此吧。勤锻炼,多进补,或许有可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只有放宽心态,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才有可能拓展生命的宽度。老年就像成熟的果实,果实熟透了,自然落蒂,落蒂然后重生,这是正常的生命循环现象,与其害怕,不如顺其自然地、潇洒地走下去。

  西塞罗在《论老年》里说:“老年可以和人生的其他任何时期一样幸福”“最适宜于老年的武器就是美德的培养和修炼。如果一生中各个时期都坚持不懈地培养和修炼美德——如果一个人不但长寿而且还活得有意义——那么老年时就会有惊人的收获,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必然能使我们安度晚年(尽管那是最重要的),而且还因为意识到自己一生并未虚度,并回想起自己的许多善行,就会感到无比欣慰。”人到老年,不妨再次回顾自己的一生,看看是否虚度了年华,看看还有什么可以继续发挥的余热,不停地思想,不断地做事,是加强自身美德修炼的重要途径。

  老了就老了,要想容颜不改,是不可能的,老不老,重在心态,心态好的人,再老也是青春的。

  有人老了,就一塌糊涂,无所事事,整日回忆自己的“光荣”往事,晒些自己与领导、老板在一起的照片,或者发些如何锻炼如何养生如何防老的“深度好文”,试图通过各种“心灵鸡汤”来安慰自己,以为这样就可以消解自己面对老年的恐惧。有人老了还干劲十足,不忘初心,力争多做些事情,老而愈加大放光彩,愈加为人所敬重。许多老作家老学者,如周有光、杨绛、马识途等,这几位老先生,年过百岁还在写作;冰心先生八十岁以后,依然佳作不断;巴金先生晚年,还在不停地用文字反思自己;孙犁、张中行、钟叔河等先生,老年文章更加老辣,更加有见地。他们这种精神和这种动力,源自于他们的信念,以及他们对这信念的执着和坚守,因而在他们的文字里,我们就能读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寿命也会越来越长,只要你永远不放弃自己,保持住对自己的要求,那么你就能够拥有持久的活力,你的心也永远是年轻的。

  经过岁月的沉淀,一个人的内心,是正直的还是龌龊的,是善良的还是奸诈的,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多多少少都会在脸上有所呈现,所谓“相由心生”,就这意思吧。

  老年人应该是正直的、善良的、真诚的、快乐的。老年有老年的价值,老年的幸福就掌握在老年人自己手里:老年人不用刻意去装扮自己——那饱经风霜的刚毅无须再去装扮;老年人也不用想着别人给你让座位——老年不一定代表虚弱;老年人更不用去担心儿孙们——儿孙自有儿孙福。把心态完全放开,老年就会有老年的幸福。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老有所乐 韦生发 05-04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