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布努瑶金锣舞

作者:罗里宁 阅读:93 次更新:2024-05-02 举报

  布努瑶金锣舞,主要流行于田东县作登瑶族乡瑶族居住地一带,那里的瑶族,属于瑶族的布努支系,就叫布努瑶。金锣舞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据说它和布努瑶一个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有关:瑶族始母“媒娓”(布努瑶语)女神,生养了七个子女,为了繁荣人类,她把七个儿子派到凡间去开创人类生活,下凡那天,小儿子睡过了头,起床后发现哥哥们已经把该带的东西都带上并下到凡间选好地方安下身,他悔恨得痛哭起来。“媒娓”看到儿子痛哭,一面安慰他,一面帮他收拾些哥哥们没有带走的东西,吩咐他下到山区去开荒种地,繁衍子孙。小儿子听从“媒娓”的吩咐,下到山里,努力耕种,壮大族群,把他们发展成为瑶族的先人。“媒娓”始母为了鼓励小儿子,就把自己珍藏的一面金锣送给他,以后每逢丰收和喜庆的日子,布努瑶子民就会敲起金锣跳起舞,感恩自己的始母“媒娓”,祈盼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个习俗延续下来,逐渐演变成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金锣舞,它与金瑶歌、金唢呐一起,形成布努瑶的“三金”文化——金锣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瑶歌和金唢呐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说,有些它还不止一个版本。关于布努瑶金锣舞的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这样说:布努瑶先民经过辛勤劳动种下玉米黄豆等农作物,还没等到收成,就有山里的野兽出来偷吃,把人们辛勤劳动的果实给糟蹋了。为了驱赶这些野兽,人们就用些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一边敲打一边高声叫喊,用这种方式去驱赶和吓跑野兽。长此以往,就演变成今天的金锣舞。

  关于布努瑶金锣舞的这两个传说,虽说都与劳动有关,与布努瑶向往美好生活有关,但要说哪一个更吸引人,我更偏向于前一个,即“媒娓”鼓励儿子的那一个。流传下来的东西,应是美丽的,激励人心的,敲打锅碗瓢盆驱赶野兽,是一个勇敢的行为,但是从美学、从艺术的角度衡量,由它演变成今天的金锣舞,没有前一个那么有说服力,尽管它还上过某档电视节目,也应是某些后人臆想出来的。

  跳金锣舞,是在一个适当的场地上,分若干组,每组四个人,盛装之外,头扎彩巾,腰系红带,四个人中,两个面对面扛着一根木条,木条上挂着两面铜制金锣,金锣前两个人,每人手握两杆木槌,“咣咣,咣,咣咣,咣,咣咣……”,一边敲打金锣,一边迈着古拙的舞步,时而转身,时而交换位置,不停地变换舞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心也要不由自主地跟他们起舞。观布努瑶金锣舞,叫人禁不住想象,布努瑶的先人,是怎样勤劳快乐地走到今天的。

  布努瑶金锣舞之广为人知、得到认可和深受喜爱,与各方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也与布努瑶的执着和坚守分不开。“文革”时期,它被当作封建的东西,不得随意敲打表演,可民间习俗,有些就根植于一个民族的骨血里,已经发展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想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在不能明着跳金锣舞的日子里,人们就在暗地里自娱自乐。为了让布努瑶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有人不但坚持练习,还悄悄带上徒弟,确保金锣舞人才,不会断层。正是因为这样的不懈努力,布努瑶金锣舞才能从山里跳到县里,从县里跳到市里,再从市里跳到自治区首府,还在一些国家级的文艺活动中表演过,成为作登布努瑶传统文化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三金”文化是布努瑶人民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创作出来,是本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布努瑶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始终不畏艰难,不遗余力地去加以保护,把它们发扬光大,可见布努瑶对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何等的重视,亦可见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除了衣食住行之外,文化是何等重要。

  行文至此,也该结尾了,可还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有些酒店饭馆,甚至于米粉早餐店,为了表示自己的食材是“土”的,是“山”里的,就随便标出一些诸如“瑶猪”“瑶鸡”之类的招牌,这是很缺乏常识也是很缺乏道德的一种做法,动物有原产地,并没有民族属性,不能说某个动物产自于某个民族地区,就给它安上个什么族吧。如果这样,许多产自于不同民族地区的鸡鸭猪狗等禽畜,应该怎样给它们戴帽子才好?历史上有边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就把中原一些民族的人叫什么猪什么狗,是令人反感的事,希望有这种行为的酒店饭馆米粉早餐店,能尽快改过,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也希望这样的行为,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上一篇: 美好的过往

下一篇: 五律.颂神州十八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正能量宣传民族传统文化,让民族优秀文化代代相传。 韦生发 05-02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