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老王和小赵

作者:张健 阅读:226 次更新:2024-01-13 举报

老王和小赵

老王和小赵的故事,是父亲说给我听的。几十年来,老王和小赵的故事,父亲不知道念叨了多少回。

“你王叔叔是个好人······”每次,父亲都是如此开头。

和老王认识的时候,父亲还年轻。那时候我们家所在的汽车厂效益不行,一年卖不到一千台车,对于一个几千职工的国营大厂,这个销量已经是到了西北风都喝不上的境地了。

父亲和车间里几个要好的同事们一商量,坐着等死总归不是办法,干脆我们就凭着各自手艺,去帮人家做沙发吧。那些年,沙发刚刚在合肥兴起,很是风靡一时,商店里的沙发常常供不应求。而由于商店里限量销售的沙发价格贵,质量还一般,所以很多市民就想起了请有手艺的人上门,帮着自己打沙发。做沙发的材料是自己去准备的,自然放心,而且结实耐用,价格也不贵。帮人家打沙发,没准还真是一条出路,大家一拍即合。

尽管打沙发是个技术活,不过汽车厂工种齐全,车磨刨铣钳,木工漆工干什么的都有,而且还很专业。一来二去,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在合肥居然还混出了些名气,不仅是附近的人来找的多,就连市里,省委大院的人,也经常来找父亲去家里帮着打沙发。

一日,父亲他们正在省委大院一家干活,主人家领进来一个人,皮肤黝黑,又高又壮,也不多话,一进门就直奔快要完工的沙发而去,蹲下身子上下左右细细研究起来。

主人忙和父亲介绍:“老张,这是科学岛主管后勤的王处长,他那边有不少活,我跟他说你们都是汽车厂的,手艺不错,他说他来看看······”

“好,手艺真好!”话音未落,王处长突然起身,一把握住父亲的手,嗓门很大:“老张吧,你们的情况李处长都和我说了,我们科学岛那边会议也比较多,活也多,钱呢,你不用担心!这样,你留个地址,一有活我就去找你!”

科学岛父亲是知道的,全称叫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那个年代,岛上集聚了一批国内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大批精英和泰山北斗级专家。老王,就是他们的生活大管家。

而那天,因为机缘巧合,父亲和老王就这样认识了。

原本想着老王说的有活,即使人家再帮忙,估计最少也得等上一段日子。不料第三天,老王就坐着北京吉普找上门了,还是那付风风火火的样子:“老张,快找几个人跟我走,有个大活!”

上了车,老王一指司机,和父亲他们介绍:“小赵,我兄弟!”司机是个年轻人,很腼腆,扭头冲大家点头,微微一笑,一踩油门,车直奔科学岛而去。

路上,老王和父亲详细说了这批活的情况,原来是他们那这几天要举办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规格很高,院里就想着按着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的标准来布置会场。

可是,就一个桌布,就让大家为难了。大城市的会议室,桌上蒙的台布不仅素雅平整,而且边角还做了很讲究的小花,相当上档次。可在合肥跑了半天,也没采购到,因此,老王第一个想起了父亲。

“我看过你做的沙发套,就凭你的手艺,做桌布肯定行!”老王如此说,一脸诚恳。

一个一面之交的人竟能如此信任自己,让父亲很是感动。到了地方,父亲他们看了照片,琢磨了一下,很快分工明确干了起来。

那天还真是一个大活,因为任务急,父亲他们一夜未睡,等全部结束,已接近第二日的午饭时分。

看着和照片上一模一样,焕然一新的会场,老王很是激动,拉着父亲的手:“走,咱们先去财务结账!转头喊小赵:“兄弟,赶紧去食堂,告诉他们搞几个好菜,中午我陪老张他们喝两杯!”

酒足饭饱,送父亲他们上车的时候,老王还在反复唠叨:“老张,就你们这个手艺,没说的!我们科学院在各个地市的分所也多,以后有什么活我也帮你联系着!”

父亲连连称谢。

“那个时候,人单纯哪!哪像你们现在,找人办事还要请客吃饭,还要给人家送礼······”

很多年来,每次父亲说到这,都会如此感叹。而早已成年,经历了不少世事的我和弟弟只好低头,讪讪的笑。

老王果然是言出必行的人。

从那后,不仅是科学岛,全省各地老王都帮父亲揽了不少活。而每次去外地,老王和小赵都会开着那台北京吉普,来汽车厂接上父亲一起。

老王虽说是处长,却是个没有领导架子的人。他喊司机小赵兄弟,事实上,他确实把小赵当亲兄弟一样,而小赵也没把老王当领导,每次去外地的日子里,两人总是说说笑笑,嘻嘻哈哈。有时候偶尔因小事而拌嘴,还会在一起打打闹闹,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父亲总是很开心。

在路上,父亲还听老王说了不少关于科学岛后勤的故事。

刚刚建院那会,岛上从北方来了不少科学家,对岛上的软硬件设施什么都满意,就一点,水土不服,喝不惯董铺水库的自来水。

老王急了,去市里,去省里请教了不少专家,找了几十个钻井队,在岛上打了几十口井,把岛上的水源换了一个遍。

科学家们的问题很快解决了,大家对老王赞不绝口。

而老王经常全省各地跑,也是因为想千方百计地把科学家们的生活搞好。

在那个任何物资都靠计划的年代,仅仅合肥一地,想把岛上的伙食标准搞好是很难的,于是,老王就全省各地的跑,去山里,去农村,野味,山羊,牛肉,只要是当地特产,老王总会想方设法往岛上弄。

“他们都是干大事的人,生活一定要搞好,只要他们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别说全省各地,就是全国各地跑,我也愿意!”老王说。

父亲本想问问是什么任务,可一想可能是机密,也就没问。

如此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天,老王和小赵喜笑颜开的登门了,手里拎着酒菜,还有给我们兄弟俩大包小包的礼物。

一进门,老王就咋咋呼呼要和父亲不醉不休,说他和小赵都受表彰了,拿到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那天,从老王和小赵的描述中,父亲知道了岛上终于造出了一个叫人造小太阳的东西,在全世界,都是第一个。

那天,老王和小赵从中午喝到晚上,都喝多了。酒至酣处,两人嗓门也大了起来,仿佛小太阳就是他们俩造的,为了谁的功劳大,抬杠抬得脸红脖子粗,把在一旁的父亲逗得哈哈大笑。

可是,快乐的日子仿佛总是不长久的。

又是几年过去了,老王突然就被查出了绝症。

在殡仪馆送老王走的那天,父亲看着老王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泣不成声。而小赵,更是在老王的灵柩前捶胸顿足,哭得撕心裂肺。

后来的日子,父亲隔段时间就会去岛上一次,看看老王家有什么要帮衬的,每次小赵都在,忙里忙外。

有天,小赵悄悄把父亲拉到一边,吞吞吐吐和父亲说了个事情,想让父亲帮忙。

父亲听后顿时眉头紧锁,感觉不可思议。小赵和父亲说他想把嫂子娶了,帮老王重新担起这个家,想让父亲帮着说说。

而父亲觉得小赵还年轻,一直未婚,和老王妻子岁数相差也大,这个事情怎么看都不太可能。

但架不住小赵执拗的苦苦哀求,父亲叹了口气,进门去和老王妻子说了,果不其然,老王妻子断然拒绝。就是老王年迈的父母,也是连连摇头,说小赵是个好孩子,咱们不能耽误了人家。

那日,在门外久久未见回音的小赵,一步跨进门里,在老王父母前长跪不起,家里,哭成一团。

再后来,小赵还是和嫂子走到了一起,父亲去参加了他们简单的婚礼。

其实老王和小赵的故事写到这里,本该算是结局了。因为好长时间,父亲也没有再说起老王和小赵叔叔的故事。

可几年前的一天,父亲突然问我:“还记得小赵叔叔吗?”

我点头。

父亲叹了口气:“后来,你小赵叔叔疯了!”

我愕然。

从父亲叙述中,我知道了后面发生的故事,那是一个清明节,小赵开车带着妻子和老王父母去给老王上坟,回来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老王父母和他的妻子撒手人寰,只剩下小赵在医院抢救了一个多月。

康复后的小赵得知噩耗,一夜间,精神失常了。

父亲说:“你喜欢写文章,老王和小赵叔叔的故事,你有空也写写吧!”

我一口答应。

可每每提笔,思绪万千,却总是无从下手。

一次和父亲视频,父亲问我:“老王和小赵叔叔的故事你写好了吗!”

我说:“想不好怎么写,按您老人家的叙述,那就是一个好人没好报的事情,真想不好怎么写!”

视频那边的父亲看着我:“可是,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为什么故事都要有好的结局呢?”

我一时无言。

是啊,所有的故事为什么都要有个好的结局呢?文章是为了讽刺谁,鞭笞谁还是教育谁吗?好像是,好像也不是。

转眼已是五十,早已过了当年父亲和老王小赵叔叔当年那个年纪,有时想想,人走在世间的这条路,相较悬浮在浩瀚苍穹中的这个星球,就像一只蝼蚁爬行的轨迹,路上,有亲情,有友情,一起努力过,经历过,哭过,笑过,便以足够。至于结局,谁又知道呢?

这条轨迹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已是功德圆满。

如此而已。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