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老兵王绍恒

作者:班祖恒 阅读:211 次更新:2023-11-04 举报

                           老兵王绍恒


今年9月8日晚,正在看田林新闻的小女惊奇地对我们说:“爸、妈,你们过来看,王颖的爸爸上电视了!”


原来,王颖的爸爸9月7日参加田林县团委组织的“五老代表”到田林县第一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红色教育进校园,参战老兵讲故事”活动。


王颖的爸爸,就是住在我们同一小区的王叔,大名叫王绍恒,比我父亲小十岁。王叔与我同村,我们两个屯子都位于福达至者苗公路沿线,相距三个多公里,按辈分我称他做叔。


王叔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应征入伍,退伍后分配在云南昆明工作。这是我对王叔最初的印象。


后来,我对王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0世纪九十年代初王叔要求调回老家广西田林,组织安排他在县供销车队工作。也许为了顺路探望老家的兄弟姐妹等亲戚,他经常请求单位领导安排他往离老家比较近的乡镇那些线路。


那时福达通往者苗只有一条公路,而我当时在福达瑶族乡政府工作,周末我经常骑自行车在乡政府和老家之间往返,路上经常碰到他。王叔从来不摆什么架子,每次遇到我,他总是停下车和我打招呼,让我这个晚辈有些受宠若惊。调到县城工作后,我才得知王叔的爱人也随王叔从云南调到田林,与我同在国有林场工作。后来单位集资建房,我们又住在同一个小区,我和王叔早晚经常碰面。


看了这次电视报道,我深深被王叔讲述的那些亲历的生动故事所吸引,为此我专程登门拜访了王叔,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深深感到,王叔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王绍恒1947年9月出生于广西田林县者苗公社,1965年8月27日,他和田林县93名优秀青年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应征入伍,编入沈阳军区工程兵三○八团一营二连四排十四班,历任战士、通信员、班长、副排长,在部队期间,他先后被连、营部嘉奖6次,连续五年被团部评为“五好战士”,是一名援越抗美、援老抗美参战退役老兵。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为反对美帝霸权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党中央、毛主席果断决定组织人民军队出国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


1965年12月16日,入伍还不满四个月的王绍恒,跟随部队从云南省河口县跨过元江(红河),夜间12点钟秘密进入越南,徒步行军奔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与高炮、铁道、扫雷、通信、后勤等多军兵种协同作战,抢修改建铁路、公路、飞机场、各种工事、通信设施、扫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务。


王绍恒和他的战友们,经受着无比艰险的考验:美军飞机疯狂的轰炸扫射,深山丛林的瘴气毒虫,热带雨季的闷热潮湿,与亲人的音信隔断,高强度的施工任务,反空袭的惨烈战斗,排弹时的九死一生,战友在身边倒下的悲痛欲绝……


王绍恒说,从1965年12月入越第一个战役至1966年11月,他们三○八团驻扎在老街省保河火车站、保安县,安注省陆安县77公里长的战场。1966年11月至1968年8月转战到越西北义路省大平原文振市外弄河、外铁河畔。两个战场都是美军飞机战略轰炸的重点区域,不分昼夜频繁侦察疯狂地轰炸扫射,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们抢修公路架桥梁,排除定时炸弹,对空对敌作战的每一次冲锋都有战友在身边中弹倒下牺牲。


1966年4月29日上午,王绍恒所在的二连四排和一连十五班分别在邻近的8号方涵和小龙潭抢修阵地,9点47分12架美军F-105雷公式、F-4C鬼怪式飞机向两个阵地同时俯冲,遭到我高射机枪猛烈的反击后,就发疯似的轮番向二连四排所在的8号方涵阵地投掷9枚重磅炸弹,发射各种炮弹300多枚。对一连十五班所在的小龙潭阵地发射百鸟导弹、子母弹、菠萝弹、火箭弹、气浪弹、凝固汽油弹近千枚、炸弹3枚。


飞机炸雷般的轰鸣、高射机枪发出的怒吼声和炸弹、各种炮弹爆炸声混成超高频分贝,波动田坝、山谷,震耳欲聋。爆炸声波震击到王绍恒右耳出血,被气浪掀飞于8米之外。飞机轰炸过后,8号方涵阵地变成累累弹坑,整个阵地浓烟、尘土遮天蔽日。他醒来时,发现下半身被泥土掩埋,也不知道其他战友是否还有人活着,于是他挣扎着骨碌爬起来,强忍着右耳疼痛和刺鼻的泥土烧焦、树干燃烟、TNT炸药、死伤官兵血腥味,在大小深浅不一的弹坑一上一下地攀爬寻找战友。


这次空袭,二连四排战友韦斯广、农英汉、卢启新、王忠护壮烈牺牲。当王绍恒在田埂边找到战友李家英时,发现他全身13处伤口在流血,他跌跌撞撞地背着战友到临时抢救点进行抢救,鲜血染红了他的军衣,李家英因失血过多也没能抢救过来,光荣牺牲了。


二连四排的另一位战友杨再洲也在1966年11月8日在8号漫水桥阵地排除定时炸弹时壮烈牺牲。


1968年8月16日,王绍恒和二连全体官兵到文振市吉庆中国烈士陵园与牺牲的战友进行告别,最后一个连队撤离越南回国到云南思茅休整。9月13日,王绍恒跟随部队再次出国,奔赴新的战场——老挝敌占区参加援老抗美战争。


直到1971年2月19日,老挝川圹高原下的班南马道查尔平原,依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王绍恒在那里的班那萨战场受命退役,服从党和组织的安排,从部队分配到昆明十四冶工农子弟学校当老师。退伍从教后,他按照国家教育大纲提出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总要求,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致力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有用之才。


援越抗美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之后,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侵越美军部队开始撤出越南南方。8月,在越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的中国部队全部撤回国内。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打掉了美国侵略集团的嚣张气焰,越南、老挝人民赢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彻底胜利。援越抗美、援老抗美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敢于同强大的非正义力量进行殊死较量的伟大壮举。


1973年12月,王绍恒前往云南大学脱产学习,1975年8月结业后回到原校任教,兼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王绍恒说,我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在云南大学一年多的学习,虽然没有颁发什么文凭,但我的收获很大,教育教学业务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就是从云南大学学习回来以后,把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的经历一一详细记录下来的,从此以后我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他家拜访那天,王绍恒指着一大摞纸张有些泛黄的旧日记本对我说,“想不到,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经历的日记,成为现在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素材。我就是根据这些日记,撰写革命传统教育演讲稿的,一些外省的战友在他们当地受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演讲时,还和我共享这些演讲稿呢!”


“落叶思归根”。1993年8月,王绍恒从云南调回广西田林老家,无论在哪个岗位,不论干什么工作,他都始终保持部队纪律和军人作风,真心实意、勤勤恳恳做好各项工作。


虽已年过古稀,但王绍恒始终不忘学习,勤于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新闻。现在,他能够熟练操作电脑,掌握打字、复制、编辑方法,熟练运用QQ、微信,会用电子邮箱、QQ、微信收发材料,在微信的运用上,有的地方我还很生疏呢,对比王绍恒这个前辈,这是我感到汗颜的地方。


近年来,王绍恒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单位得知,他也总是有求必应,积极发挥余热,先后应邀到南宁、贵港以及县内的部队、学校、机关、企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演讲26场,他生动的演讲,深受听众的好评。


王绍恒总是说,从战争走出来的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深知今天的稳定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希望年轻人铭记历史,颂扬英烈精神,将红色血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奋发有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贡献!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