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新闻   

香港还有文学吗?有,只要她还在

编辑:admin 阅读:1248 次更新:2020-08-17 举报

梁文道:“曾经有一段日子,每有人问起,香港有文学吗?香港有了不起的小说家吗?我就说:有,西西。”

最近,世界华文文学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瑞典蝉文学奖获得者——西西的两部小说《哨鹿》和《我的乔治亚》简体版由活字文化出品问世。《哨鹿》与《我的乔治亚》都是关于历史的重新想象,如同西西攥在手上同时高高放飞的两只风筝,一只《哨鹿》飞向十八世纪的康乾盛世;一只《我的乔治亚》优雅地飘在十八世纪英国乔治亚时代的天空。而线头呢,交汇在香港。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哨鹿》与《我的乔治亚》大陆简体字版特约编辑刘盟赟对这两部西西重要著作的解读,在他看来,“西西用想象的方式重建记忆,如同人类想象自己的冰川时代”。

撬动十八世纪历史的天空——西西的两只风筝

文 | 刘盟赟

谈到西西,难脱香港作家的身份。然而,任何标签与定位,听久了难免熟极而腻。到头来,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局限。译林联合活字文化,首次在大陆出版西西的两部长篇历史向度的小说《我的乔治亚》和《哨鹿》,恰要打破这一局限,企图让读者从历史的维度阅读西西。这两部书,如同西西攥在手上同时又高高放飞的风筝,一只名曰《哨鹿》,飞向十八世纪的康乾盛世;一只名曰《我的乔治亚》,优雅地飘在英国维多利亚之前的天空。

《哨鹿》《我的乔治亚》西西著

活字文化|译林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豆瓣书店独家网售

而线头呢,交汇在香港,中西合璧,恰与香港的身份相符节。

《哨鹿》是西西创作生涯中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写于一九八〇年,初版于一九八六年的台湾。第一部当然是《我城》。香港文人宋淇曾说,一位小说家的地位终究要根据他在长篇小说上的贡献来评估。姑不论此话对错,他说话的当时,确是为了要比较《我城》和《哨鹿》而发。他认为《我城》的精彩在趣味盎然,但作为长篇,结构稍显松散,格局上弱了些。而《哨鹿》照顾到统一的人物性格和布局,显示出作者的匠心。其实匠心,某种程度上就是作者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自觉。有匠心而无匠气,个中分寸端看写作者对题材的驾驭。

“哨鹿”是根据满语“木兰”一词翻译而来,意即猎人以木制的长哨仿效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雌鹿出现并猎杀之。对于清朝皇帝来说,“习武木兰”是祖宗家法,满人底色。因此每年秋天,浩浩汤汤的皇家仪仗便从紫禁城出发,经承德避暑山庄至热河围猎,世谓秋獮,这也是小说《哨鹿》的故事主线。西西写《哨鹿》,聚焦清宫秘史,铺开一幅十八世纪康乾盛世的风情画,涉及到清代的税收、官制、建筑、天文历法、民间节庆等方方面面。题材不可谓不大不广。

郎士宁《哨鹿图》横幅

绢本设色 纵267.5厘米 横31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小说劈头却安排乾隆在圆明园西洋楼出场,而非紫禁城的正大光明殿。没有朝臣、太监、宫女的簇拥,乾隆爷只是喁喁独行,孤独而忧郁。这一形象颇为现代,一开始就打破了读者对清宫题材的想象。西西似乎更想让读者化作一只飞虫,悄咪咪地停在乾隆的肩上,随他的鼻息,感受他内心的某种不安。作为双声部小说,呼应这种不安的,是平民阿木泰的出场。这一部分,用西西的话讲是“较文”的,它更接近传统情节剧——家族复仇故事。淳朴善良的农民王阿贵,被官府占用土地,沦为流民,被迫下井挖煤,最终葬身井下。他的儿子阿木泰长大后,成为哨鹿人,在一次乾隆围猎的过程中,萌生报仇的杀机。小说的题眼在此扣下。

由此,西西通过“内写”乾隆,情节剧以及双声部“对位法”的结构,将原本正大厚重的历史,处理得举重若轻,短短二百页的小说,读来别具一格。

《哨鹿》书中情节乐高形象展示图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西西就已写出有关想象清代历史的诗作,即《奏折》和《雨与紫禁城》。特别是后者,也采用双声部的结构,可以看作是《哨鹿》的先声。西西以流动的“雨”的意象作为沟通紫禁城“内”与“外”,皇帝与平民“上”与“下”的轴承。对“内”和“上”来说,雨意味着为“墁砖上一片华彩”,意味着审美;而对于“外”和“下”,则是“洪水在远方泛滥”,意味着灾难。

如果下雨

在紫禁城内 皇上

可以聆听

飞檐与斗拱间的 淅沥

墁砖上一片华彩

青石板下 涓涓的细流

汩汩回旋

绕过武英殿 绕过文渊阁

淙淙的地下水

像潜龙

生机勃勃的 脉息

皇上 可以吟咏

雨天种种

御制诗

洪水在远方泛滥

洪水在远方泛滥

山城与阶梯

没入激流

庶民

于荆汉市上撑船

这种上下、高低、贵贱的简单二元对立,是西西在处理历史题材小说上的一大特点。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向下”的一部分。西西写“向上”时,多知识性和谐趣,比如乾隆这个人物,单就功能性看,承担了为读者展现十八世纪清代宫廷内外各种礼仪规章、制度风俗等“拉洋片”的作用。而“向下”的阿木泰,则有更多现实的对话、情节,更为有情。也因此,从这个虽然简单的结构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某种立场。显然西西是站在阿木泰的鞋子里的,以阿木泰的故事撬动康乾盛世背后某些底层的危机与不安。

同时,西西的多声部里的“向下”部分,总会在叙述的关要处,隐隐带出某种自身的以至香港的历史境遇,细嘬之后,令人心有戚戚。如果将另外一部西西讲述英国十八世纪的小说《我的乔治亚》结合起来看,这一点会更其明显。

《我的乔治亚》内文插图

《我的乔治亚》是西西将纪实与虚构巧妙编织的长篇小说。以西西自己亲手搭建一座十八世纪英国乔治亚时代的“娃娃屋”为线索,通过自白、对话等方式探索彼时英国的建筑、家具、摆设,展现那时的人物会话、家居风俗,并扩及历史故事、典章制度。从知识性的角度看,与《哨鹿》有相同的阅读趣味。但从结构看,《我的乔治亚》更为复杂,不同于《哨鹿》的双线平行,《我的乔治亚》将作者本人纳入叙述,取名爱伦(西西曾用过的一个笔名即为张爱伦),纪实与虚构互相重叠,缠在一起。作家西西成为小说中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可看出是服务型的,她通过不断改建、装修“乔屋”,与屋子中乔先生一家人展开对话,目的是要满足这家人的种种需求。从他们互相间说话的语气便可看出“高”与“低”来:

——对,我们通常不会质疑设计者。只是,如果你再认真一点,我们会更加感激。

——是的是的,我还在学习,我们一直在彼此学习。

对话中的机锋在“彼此”一词上,前面的点头谦卑,更衬出后面“彼此学习”里的独立以及希望获得尊重的姿态。在“乔屋”内部,爱伦就这样一边制作乔治亚小屋,一边和乔家人进行着这种“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对话。

西西与她的微型小屋

——你是真的喜欢我们英国的乔治亚房子?

——我喜欢乔治亚,不等于说我就愿意住进里面;我喜欢四合院,难道就向往长期住在四合院吗?我经营我小小的房子,无论好歹,我是在重建自己的记忆。

《我的乔治亚》初版于二〇〇八年,较之于《哨鹿》,晚了近三十年。作为两部聚焦十八世纪历史的小说。三十年,天地玄黄。世界从“冷战”进入“后冷战”,香港从殖民地回归中国。历史结构性的变化,没有让西西放弃对历史的思考,反而使她更念兹在兹,据悉,今年初她又完成了一部十八万字的新长篇,写康熙一代的历史,命之曰《钦天监》。

为什么是十八世纪呢?

乔治亚时代,经历英国四代君主,自一七一四年到一八三〇年。其中以乔治三世,国力最盛。对于中国人来说,那也是我们的“康乾盛世”。就是在这一时期,两个“最盛”终于相遇,乔治三世派遣马嘎尔尼带团访华,为乾隆皇帝这个“十全老人”祝寿,名为祝寿其实也是为扩张中的英帝国寻找海外商机,没想到生意没做成,还碰了一鼻子灰。至此中英双方结下了梁子,直至鸦片战争,直至有了香港。

西西用想象的方式重建记忆,如同人类想象自己的冰川时代。

原来,十八世纪是香港的史前史。是天地初开的创世纪。■

- End -

原标题:《香港还有文学吗?有,只要她还在》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