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随笔) 历尽人生千帆

作者:潘梦迪 阅读:368 次更新:2023-07-02 举报
         人这一生要干的事情很多,具体怎么干,如何干好,这就是一个深度思考的意义。能从生活阅历中明白读书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一两天功夫可以做到的。
          聪明的人,他们都在利用时间赛跑,他们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长期的打磨,终于磨成一把剑。普通人花太多的时间去社交,最后才明白:自己也没价值,认识谁也没用。
          南怀瑾先生说:“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是为了获取养分,给自己充电,增长知识实现人生价值。用心去读,去悟,读书悟人生,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多读书,增加一点书卷气,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菊的平静心境这是读书的初衷。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无留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读书的豁达。手边有书,就永远不孤独、不乏味。书里的世界比眼睛里的世界更精彩!
        读书,能使人的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心灵纯净,精神世界充实。如果不读书,就会陷入目光短浅,知识贫乏,心灵空虚,精神萎靡的死循环。
         学者周国平说过:“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被称为“当代小说之王”的俄罗斯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出身贵族,童年在圣彼得堡度过,青年时因为战争远离家乡,四处流亡,因为爱好读书,于是灵感迸发,以一部《洛丽塔》闻名世界。
        当年家人们匆匆离开俄罗斯,能够随身携带的,只有祖传的奇珍异宝,而他却带走了所有圣彼得堡留下的珍贵记忆。
        读书的人,既能抬头仰望星辰,也能低头看见自己——已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
        阅读的人,既能抬头仰望星辰,也能低头看见自己,感受到脚下无数细小却蓬勃的生命,在寻常状态中孤单却不寂寞,丰富但不自满,悲悯而不悲伤,那种生活该有多么美好。阅读和旅行一样,都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寻找自己!
        读书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钥匙——读书不一能给你带来物质财富,但知识一定就是力量。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愿你也可以通过阅读打开另一个世界的窗!
        “我们坚持读书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面对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面对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面对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李嘉诚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带来更多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不仅如此,读书还能让你商业思维顿开,脱胎换骨,升职加薪。当然这些都是书读的多后顺带的结果!
         阅读是最好的修行提升方法——读书这件事只要做了就是对的。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能带给你心灵的宁静、人生的智慧、精神的愉悦,这些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作家铁凝的一段话或许可以成为一种理由。她说:“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够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到我们情感深处最柔软最深刻的部位。这种力量,并不会因时间流逝和年代更迭而弱。”
        人生自在是从容。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去跨越。每跨越一步台阶,将得到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下一步台阶,又将带我步入一个新的境界,进行更好的修行。
        其实,只要你的心澄净了,周围的环境也就跟着澄澈了,或许无需远行,也能看见世界的万千精彩;或许无论去到多远,也都会发现,世界的本质有时候不过是万色归一,万籁俱寂。因为你所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会成为你的格局,融入你的血液。    
         孔子一生动荡,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困于陈蔡,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不断坚定、完善自身观念走向成熟,追求先王之道却创造性地提出有教无类。
       命运常难展笑颜历尽千帆,方能洗尽铅华,即使归来不再是少年却另有一番成熟的模样。
        何谓少年?生理上,其应为人的青年时期,逝者如斯而一去不复返;心理上,其应为对探索的渴望,对未知的尝试和年轻时躁动的心。前二者易于保持,后者却在岁月的切磋打磨中逐渐淡陌,洗尽铅华,化为一盏深沉的黄酒,入口醇香,余韵悠长。
       历尽千帆,是成长的过程。既是成长,便少不得离开父母和师长的怀抱,“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跌跌撞撞地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直到拥有一套成熟的理念。
       徐志摩年轻时也怀有满腔热血,甚至批评自己的学生思想偏颇,待他游历欧洲后返回,看遍过往千帆,才意识到过往的问题,沉下心来深刻地劝告青年,先把自己喊的口号搞懂,究其根本,是历尽千帆的归来让他褪去少年时代的浮躁与激进,在现实中叩问自己的内心,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完善自身的观念。少年不再,成熟方至。-
       历尽千帆,让旅途中的风风雨雨沉淀成岁月的凝珠,让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酿造成生活的甘冽。樊锦诗远赴敦煌,背后是分居十余年的丈夫和深深依恋她的孩子。她何尝没有思念与后悔,只是在漫漫黄沙的吹拂下尽数化成了对敦煌的热爱,只余平静。在无穷无尽的坚守中,浮华随风而逝,少年成了遥远的回忆,心灵却臻至更高的境界,笑对闲境,宠辱不惊。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现代人往往沉湎于网络世界光鲜美丽的少年少女,“少年感”“小鲜肉”总能带来最高的热度。我们却往往遗忘在好看的皮囊下少年人信念的不稳定,精神与知识的缺乏,无法掩饰的贫乏经验。历尽千帆,归来何需少年?铅华洗尽,成熟果实的芬芳令所有人沉醉,至此我们才能在宁静平和中笑看“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少年,不单单是指他有着年轻的外表,健壮的体格,而更有着一股向上奋斗的热血、追求真理的渴望与不断超越自我的拼劲。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颗永远热爱生活的年轻的心!
        或许有人认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我们见过人生中大风 大浪之后,我们的思想,认识必定会变得不同,我们定有所成长,而这样就不再是少年了,我以为不然,许多我们尊敬的人,他们见识过的波涛风浪远超我们所想象。的确,他们多数是学识上 有了提升,思想上提升了高度,但是他们作为“少年”的本质永存--那就是依然热爱着生活。
       钟南山教授在幼时便有一颗热爱医学的心,有一个宏大的医生梦。他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 他有过重大的诊断失误以至同事冷落他,他遭受过外国教授对他国籍上的偏见他历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失败的打击。可他做了什么呢?他努力提升自己专业修养,同事们之后对他十分敬佩:他 两年发表七篇学术论文,一改他人的偏见……
         到年老之时,他仍可以用他那年轻又炽热的心告诉广大科研工作者:“当人不再想学习的时候,他就真的老了。'白发苍苍的他,仍旧热爱着自己的科研生活,热爱不断读文献,学习,他少年般的心还能一直支撑着他去为祖国奉献。
        我们不必为了眼前的困苦忘掉生活的静美,丧失了那颗热爱生活的心。只要我们依旧以年轻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每个人仍可以成为“最后的少年”!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