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走进心灵的荷花

作者:高原晨钟 阅读:343 次更新:2023-06-23 举报

                        走进心灵的荷花〔散文〕

                                 文/王世杰


        每当想起荷花,我总要被她崇高的品质和清丽、潇洒、脱俗的姿容所打动,并由衷地产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怜爱之情。

        还是儿童时代,在看电影《洪湖赤卫队》时,我就被湖水中美妙的荷花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从那时起,在心里就经常渴望着,如果有一天能亲眼目睹真实又活生生的荷花,也不枉我那久久不住的魂牵梦绕了。

        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多,我不仅从书籍、影视剧里,从人们日常的交谈中,刻意地欣赏到妙趣横生的佳句、引人入胜的画面以及听到饱蘸激情的赞美,还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真正如愿地很多次见到了可爱诱人的荷花,领略到了她那婷婷玉立、楚楚依人的娇姿。渐渐地,我对荷花的倾慕之情,逐渐加深,日益升华,脑际还经久不息地萦绕着她那琦丽婀娜的影像,那影子似乎经常伴随在我的身旁,让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由于我素喜文字,很早就想写点关于赞美荷花的字句,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动笔,其中之一就是怕写不好,愧对了荷花的圣容、雅俗兼备的气质以及自己对荷花的一片爱恋之心,故而长时间犹豫不定和思谋着以后该怎样去下笔。

        深爱荷花,不仅仅是纯为她的外貌绚丽,而是因为在她的身上,蕴涵了太多令人难忘、凝思、汲取和在心里放不下的东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纯美、鲜活形象的真实写照。芸芸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可贵情操,为古往今来太多的诗人、墨客、文学家、影视编导看重,进而去歌咏、绘画和竭力传扬。荷花在我国影响甚广,于1985年5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中的第四名。另外,她还是印度、泰国和越南的国花。

        “荷”在人类世界中,一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活化石”。那是因为,她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生命力极强的物种。追溯至人类出现以前,浩阔的地球上,大部分被漫无边际的海洋,无数的湖泊和片片相连的沼泽覆盖。那时大地气候温湿,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于环球的各个角落。由于四处都是水的世界,使许多种子植物根本无法生存,从而逐步无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不但被无尽的水湮灭,甚至吞化了它们的名姓,只有为数不多和生命力奇强的种子植物,经过与自然环境无畏不屈的抗争,终于淬炼出了坚韧的适应性、生存能力和对生命积极的向往力,在恐龙、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争得了一席之地并逐步站稳了脚跟。这其中就有比较典型的水生植物“荷花”,经受住了大自然的严酷考验和岁月的种种磨练,在中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其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庆幸地生存了下来,并且繁衍生息,不断地发展壮大了自己家族的根脉。

        大约过了一亿多年,原始人类开始在地球上出现。人们为了生存,四处采集野果充饥,不久就发现了荷花的果实和根节也就是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久而久之,荷花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便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中华先祖的心目中,成为人类生存和向未来进取的象征。这也许是人们世世代代喜欢、呵护、推崇荷花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缘由。

        直到遥远的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逐步出现,人类社会开始对荷花有了比较深层次的认知。当时人们为了生活便利和对水的依赖,大都选择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水源的沼泽地带居住。恰好,这些地方又是荷花广为分布的区域,给人类取用莲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北郊的大河村,文物工作者发掘仰韶文化房基遗址的室内台面上,惊喜发现了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过反复测定,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印证和反映了在新石器时代,人类跟荷花的密切关系与荷花在人群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远古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存环境和生长习性,积聚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酝酿和产生荷花文化奠定了理论和稳固的基础。

        荷花,不仅叶片和花朵非常美丽,还拥有许多文雅、好听和别具一格的名字。诸如莲花、芙蕖、芬陀利花、菡萏、水旦草、水芙蓉、六月春、中国莲、藕花、灵草、玉芝、天仙花、红蕖、碧环鞭蓉、鞭蕖等等。同时在南方苏州一带,俗定阴历6月24日为荷花生日,故有了六月花神的雅号;因她圣洁高雅的气质,被命名为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为了表达对荷花出众、柔润形态的赞赏,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其品性极其难得;为了强调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安静娴雅的娇态,称之为溪客和静客;以生长习性命名为水芝、水华、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还有翠钱是新荷的雅称,红衣是荷花瓣的别称,宫莲是莲花瓣的美称,佛座须是莲花蕊的幽默称谓。这些,足以说明人类对荷花无比的热爱和高度的重视。《说文解字》曰:“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曾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大家司马相如把自己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不难看出,古人对荷花的喜爱程度,很早已是非比一般了。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和混战不休的局面,也使荷花文化在较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得到了全面的继承和发展,并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给后世荷花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和积极向上的作用。此时的人民生活,已与荷花紧密相关,并与之产生了深之又厚的感情,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浸满了荷花饱含温馨的气息。

        到了汉朝,我国农业的空前发展,对荷花的人工栽培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此之前,荷的花色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重瓣荷花,南北朝时又出现了千瓣(并蒂)荷花。从西汉开始,官、私商业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各地的商品种类,在不同程度上对荷花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特产的莲藕,均通过繁荣的商市纷纷涌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这就使北方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荷花,也从真正意义上发展和提高了栽培技艺,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新纪元。汉初最早的字典《尔雅》,就载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的详细记释,对荷花的认知度已经形成了相当系统的概念和理论。

        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激情地称赞“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生动地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据《北梦琐言》记载,在唐代元和年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子,她赠给了他一枚精美的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里水池中有荷花绽放,花蕊中竟然有一枚酷似那位女子相赠的玉环,但遗憾地“折之乃绝”。此事一经传开,人们由此又把荷花以“玉环”昵称。

        荷花以她那高层次的实用性,实实在在地走入了人类的生活之中,也凭借她那艳丽动人的容貌,优雅出众的风姿,渗入了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世界。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里,就有关于荷花的精彩描写:“山有枎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古时借以表达心理世界和爱情的诗句有很多,如南朝乐府《西洲曲》中云:“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另据传说,《红楼梦》中晴雯死后,变成了芙蓉仙子,给足和给够了世人无穷的遐想。

        荷花被当作观赏植物引种于园池,最早为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为了便于宠妃西施赏荷,命人在苏州的灵岩山离宫,修建了奢华的“玩花池”。从此,把荷花的利用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将荷花栽培、利用、发扬光大最早的国家之一。

        春秋时期,曾出现了一件青铜工艺珍品,名为“莲鹤方壶”,从文化艺术的角度讲,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铜器上的荷花纹饰相当概括、形象、逼真,龙和螭似乎跃跃欲动。以此可见荷花与被神化的龙、螭、仙鹤一样,成为人民心目中崇高至上的象征,也是人类社会对荷花的偏爱和对形象地位的充分肯定,并把荷花文化从无形到有形、从低级到高级、从层次到档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今,这件稀世之宝,就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后来,又经过唐、宋、元、明、清各代的进一步孕育、演变和人们执著刻意地推广,荷花文化不但有了长足的发展,还初步形成了完整体系的雏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共和国成立以后,荷花文化顺势迅速地扩容和成熟,使荷花真正成为美化人们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提倡大力弘扬荷花文化,使荷花以更高规格的姿态,融入了人们的心灵世界。

        在这新的社会环境下,荷花的种植也必然地迅速扩展,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富锦,东临上海及台湾省,西到天山北麓,除西藏和青海省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其形迹和娇媚的风姿。荷花以其超常的适应能力,在海拔两千米高度也能正常生活。象秦岭和笼罩在神秘气氛中的神农架,那些人烟罕至的深山池沼之中,也能见到荷花那靓丽夺目的倩影。

        经过数十年的重视和积极开发,目前我国已有荷花系列200余种。自1987年以来,在济南、武汉、北京、合肥、上海、成都、杭州等地,先后多次举办了大规模的荷花展览,这对荷花栽培技术的交流和提高,对荷花文化的推广、普及、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荷花为市花的城市日益增多,其中有山东济南市、济宁市,河南许昌市,湖北孝感市、洪湖市,广东肇庆市以及江西九江市。澳门回归前制定特区的区旗、区徽,也选用荷花为图案。这是因为这些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历史渊源、民风习俗与荷花紧密相联。虽然各地相距遥远,具体情形不同,然而人们对荷花喜爱的心态,都是一脉相承,惟情韵略异而已。

        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会以荷花(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清丽来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这也不外乎由于“荷”与“和”、“合”谐,“莲”与“联”、“连”谐音。也可以说,赏荷是对中华“和”文化积极弘扬的一种过程。那么,许许多多荷花胜景的出现,也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北京日坛公园里的荷花,叶丽花大,清香远溢,游人如织。颐和园雨后天晴“莲红缀雨”的盛景,给无数人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印象;治镜阁湖、藻鉴堂湖两个湖区俨然是荷花的天下,当人们站在西堤翘首望去,那迷人的景致,会把游客的心魂在瞬间掠走。

        纵观全国,可供赏荷的胜境佳地比比皆是。象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济南的大明湖,孝感市城西的莲花湖,南京的莫愁湖,武汉的东湖磨山,湖南岳阳的金鶚公园和团湖风景区,广东三水的荷花世界,扬州的瘦西湖,无锡滨湖区的马山千波路旁的荷花塘,均是让人观之心旷神怡和流连忘返的去处。更值得一提的是,微山湖被称为“中国荷都”,有十万亩荷花池,美得内涵丰富多彩,百里湖面花团锦簇、清香弥漫、沁人心脾;其花红、白两种,红的嫣然如霞,白的冷艳纯静、似雪如玉;面积如此之大的荷花荡,在全国乃至全球亦不多见,堪称天下一大奇观。

        荷花属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其花蕊单生于花梗顶端,花序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品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黄色或间色等多种色泽变化,有藕莲、子莲、花莲三大族系,算得上一个庞大的家族集团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视莲子为珍贵食品,从昔日的宫廷、富豪到如今的民众,都对其钟爱有加。到了今天的新时代,这种高级滋补营养品,已经广为普及和被消费者接受。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国人喜爱的药膳食品,足以显露出荷花在饮食文化中的非凡风彩。传统的莲子羹、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等,在当今社会中,被人们又不断地传承和加入了新的内容。荷叶,还为茶的代用品,又可为尚好的包装材料。除此之外,据《本草纲目》记载,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入药,能医治许多病症,实乃医疗保健的佳中珍品。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就因为荷花而嵌入了新的内容和开始了各个角度的进步与发展。汉朝的神农氏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了一整套治病良方,即传世的《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清晰阐述。东汉谯县的举世名医华佗,每在手术之前,先给患者饮“麻沸散”,使其暂时失去知觉,缝合伤口后涂敷用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伤口便可愈合。长此渐进,荷花成为了中华医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枚奇葩。

        每逢仲夏,采莲的男男女女,怀着很高的兴致,深入荷丛,闻着芳香,赏着盛景,呼吸着清新空气,尽情地享受欢乐与爽透身心的愜意。特别是水域较大的河、池、湖泊,人们泛着一叶轻舟,穿梭和游曳于翠绿和鲜花之间,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绝妙情景,一定会使人飘然欲醉,好似在不知不觉中误入了世外的仙境。

        在我们鄜州大地上,荷花的栽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今天莲花子村的荷池景观之“莲池雨涨”,是当地自古名扬的八景之一。明时进士金文微在洪武二年任鄜州同(副知州)时有诗云:“翠盘鸣暂歇,新水乱轻沤,月衬潘妃步,天浮天乙舟。波心深碧吐,沙背浅痕收,鱼出离茎刺,双双得浪游。”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方面将442粒广昌白莲种子搭上940703号返回式卫星,在太空停留了355小时35分钟,绕地球238圈后成功返回地球,形成了多个品种的太空莲,之后又有数次搭载卫星上天的活动,这必将会给日后培育出更多名贵、绚丽多彩的荷花新品种,使本就丰美的荷花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定会锦上添花。

        俏丽的荷花,幸运地走到今天,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缀饰着人们的记忆,被亿万人以极高的热情去赏识、推崇和珍惜,特别是她那难能可贵的品格,殷殷地慰拂着无数人的心灵,让他们在认真地咀嚼、思索之后,感悟出远远超越价值范畴的东西。因而,不能不说在广众的心里,荷花早已成为能够修饰情感的一缕彩云,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我也受到了荷花的感召,经常对那些描写荷花的文学作品爱不释手,朗朗上口之余,会让我的心智亢奋至顶点;每当观看影视剧中的画面,会让我心情萌动,增添对荷花的眷念;每每走近荷花池畔,总会让我为之绝伦的雅韵而动心或神魂颠倒。那情趣盎然的意境,有时会让我不由得想起蒲松龄,仿佛看见他笔下的荷花仙子,正翩翩地朝着我面前走来,使我象掉进了醉池,飘飘然地不能自己。因之也会时有一种感觉,我的细胞里,似乎蘸满了荷文化的因素,揉进了许多荷花的基因,能对荷花情有独钟,也就成为正常中的正常。

        在大脑的深处,我反复地琢磨、静思和联想,倘若世间所有的人,都能在宠爱和赞誉荷花的同时,因为荷花的纯洁、执著、淡雅而有所触动,能咀嚼出与赏析其他花朵不一般的滋味和感受,进而把自己的精神境界,置顶在更加明澈和跨越的高度。那么,这个世界也许会呼唤出一片温馨的新天地。

        随着岁月的不断轮回,婀娜的荷花风雨兼程,穿越了亿万载的历史时空,一路走来,她恰似精灵般的形象,完美、亲切地占据了人们脑空间的重要位置,并且在广众的思维活动中,根深蒂固地拥有了很高的份额。大家的社会生活,只因有了与荷花的经久相依相守,充满了深厚无比的浓情和诗意,充满了能够足以灵动心魂的绵情,更使人们在荷花精神的熏染下,衍生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让荷花在来自人类的偏爱之中,去无羁地延续更加精彩的生命旅程。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西安市人,现居延安市;富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洛滨文学》总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文学》《诗刊》《农民日报》《人民邮电报》《中国农机安全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延河》《山花》《延安日报》《人民网》《中国作家网》等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随笔、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著名和各大网站。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