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凭票供应的那些岁月

作者:班祖恒 阅读:282 次更新:2023-06-22 举报

 〔散文〕

                     凭票供应的那些岁月

                                班祖恒


凭票供应是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严重匮乏的一种消费方式,作为60后,我亲身经历。


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好长一段时间,由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物资短缺,为平抑物价,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政府于是通过发放票证,实行严格的管制和分配。


在乡下,我所见过、用过的票证就有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等,至于城里各种票证就更多了。


关于这些票证的故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正在公社中学读书,那时候从我家到公社所在地的公路刚修通几年,来往的车辆很少,最多的是县供销社运送物资的货车,一个月也难得见几次,全公社没有一部汽车,就是手扶拖拉机也只有两三部,班车自然也就没有开通了。


作为公路沿线,我们大队只有一个生产队有手扶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就是用手摇柴油机发动,用两个长长的“手把”转动方向的那种拖拉机,早就淘汰了。


如果运气好,恰巧生产队在星期天到公社粮所送征购粮或到供销社买化肥,那个生产队的同学便有搭乘手扶拖拉机回校的便利。但是搭乘手扶拖拉机,又是人货混装,非常危险。


有一次,那个生产队的队长开着拖拉机,带着两个社员往公社粮所运送征购粮,4个同学便搭乘拖拉机返校。不幸的是,拖拉机在开到离公社约有5公里远的地方,突然发生故障,由于坡陡弯急,队长在慌乱中应急失当,拖拉机翻下了20米多高的沟底。队长、两个社员和3个同学中途被甩出驾驶室和车厢外,受了一点轻伤,有个叫阿松的同学则随车翻到了沟底。


在公社卫生院昏迷整整一个星期后,阿松才脱离生命危险,一个多月后身体才逐渐恢复。有一天放学后,我们几个跟阿松一起搭伙的同学去医院看望他。


“阿松,你想吃什么呢?”一个同学随口问。


“面条。”阿松不假思索地说。


当时市场上很少有鸡、鸭、鱼、肉等摆卖,就是面条,也是优先供应那些配发粮簿的公职人员。即使是公职人员,每月的定额也只有2斤。要是粮所面条比较充足,其他人如果有粮票,偶尔也可以通过粮所里的熟人购买一两斤。


既然已经说出口,我们就得负责任,于是便硬着头皮向班主任求助,好在班主任还有两斤。这在面条充斥市场、少有人问津的今天,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1981年师范毕业那年,我被学区安排到一个偏远的、位于三个公社交界处的教学点任教锻炼。那个教学点,无论离公社还是我的老家,步行都需要3个钟头左右。


那个年代,哪个村屯都一样,不通公路,没有电灯,照明全部靠煤油灯,而且煤油十分有限。记得当时的限量是每人每月2斤,每个月定期发放一次油票,周而复始。


为了完成教学工作,我常常在每天放晚学后,趁着天还没有黑批改学生的作业,晚上则点着煤油灯备课,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当时我还参加山西创办的、传授文学知识的刊授大学学习,为了不影响本职工作,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天自学刊授教材,进行文学习作,晚上丝毫不敢利用有限的煤油。


当时街日市场是没有猪肉卖的,公职人员要买猪肉必须到公社食品站去。当时每个公职人员的猪肉供应量是每月两斤半,凭肉票购买。


食品站里的生猪都是群众按照派购任务交上来的。当时政策规定,如果一户群众只养一头猪,宰杀的时候必须上交半边猪肉;如果养两头,自己只能宰杀一头,另一头必须上交,以此类推,这叫“购一留一”政策。


因为群众不是规模养殖,尽管实行“购一留一”政策,食品站的生猪也不多,最多一个星期杀一头,杀猪时间一般在星期六。


有一次,为了赶到食品站买猪肉,于是我在放早学吃完中饭后,马不停蹄地给学生上课,上完课就匆匆往公社赶,来到食品站已是四点多钟。


一看,售肉窗口前还有七八个人在排队,我于是加入了排队等肉的行列,不多时后面又有人入列。当轮到我前面第二个人时猪肉就卖完了,白跑了一趟。


后来,我吸取了这次教训,把肉票和钱留给学区的韦老师代为保管,食品站杀猪的时候让他帮我购买。


粮票的用处也很大,出门远行是最需要的,当时的饭店都是国营的,没有私营的饭馆,吃饭除了需要付钱,还得有粮票,就好像没有大队或公社出具的证明,就没有办法住进旅社一样,因为旅社也是国营的,除非在当地你有亲戚借宿,否则只能露宿街头。


粮票分成多种,从使用范围上,一种是全国通用,不论到哪个地方都可以使用;另一种是本省(区、市)的,只能在本省(区、市)内使用。从粮票的性质上,不论全国通用粮票还是本省(区、市)粮票,一种是实打实的米票,1斤粮票可以买1斤大米;另一种属于原粮,1斤粮票只能打折买得7两大米,以此类推。


直到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后,市场逐步繁荣,物质丰富多样,这些票证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些今天看来十分陌生的票证,却是当年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从票证的流行到消失,无一不认证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常言道:“有钱莫忘无钱难,饱时要记饿时饥”,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大好形势和美好生活,感恩共产党带来的福泽。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满舅

下一篇: 从南湖红船到幸福航母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