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国庆乡村游

作者:班祖恒 阅读:241 次更新:2023-06-22 举报

 〔散文〕

                            国庆乡村游

                                班祖恒


国庆前夕,乡下几个妹妹相约打电话给我和弟弟,让我们国庆期间,与她们一起携家人互到各家走走。


由于公务比较忙,我和弟弟有时只能利用周末回老家探望在家留守的二妹,出嫁的三个妹妹少有顾及,好在她们都嫁了好人家。她们夫妻恩爱,婆媳融洽,家庭和睦,生活美满,这是我这个长兄甚感欣慰的地方。


由于疫情没有完全消散,不便远行旅游,我和弟弟便欣然应允。


第一站是在国庆节这天,到四妹家那个叫弄潭的屯子。“潭”壮话叫“水塘”,位于屯子中间,正对四妹家门口。妹夫说,这口水塘有9亩多宽,后来改成水田,划成几块,分田到户时集体分给好几户人家,他家就分得一亩多。“弄潭”这个屯子因此得名。


国庆家吉,是四妹大女大婚的日子。外甥女大学毕业后,在南宁一个国企工作,几年前认识在南宁打拼的新郎。新郎是北海人,父亲是家族企业的老总,大学毕业后父母本想让他主管企业,可新郎不甘吃“现成饭”,自个儿到南宁自主创业。就是新郎真诚的为人和坚韧的精神打动了外甥女的。


新郎的父母和女儿、女婿也在两天前提前到弄潭参加婚礼。新郎父亲言谈举止非常平和,没有大老板的那种优越和傲气。他还一直夸赞农村的空气好,民风淳朴,对这桩婚姻,他们很满意。还一个劲地说,亲家现在还算不上富裕,但种了两三百亩林木,以后就是绿色银行,倒是他们做生意的有不少风险。


婚礼按照农村传统的习俗进行,除了各路亲戚,四妹、四妹夫以及外甥女的同学、朋友也前来庆贺,隆重而热烈。


婚礼还透着很多现代的气息,有时髦的音乐,年轻人还不时翩翩起舞,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外甥女闺蜜们打出的那几幅横幅:“祝许国锋黄靖翔新婚快乐白头偕老”“只要许国锋肯听话 靖哥肯定美如画”“拉个横幅告诉你 我闺蜜说啥就是啥”......带着满满的祝福和俏皮的味道。


这次四妹家除了大女儿结婚,小女儿也刚刚考上幼儿园的老师,正是“双喜临门”。


第二天转到位于省道321线旁的三妹家。其实,除了省道,正在施工的田西高速公路也经过他们屯子前面。


三妹夫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爱好写作,以前写过不少新闻报道,被当地群众誉为“土记者”。几年前,他用自家的责任田种植烤烟,现在已成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光烤烟每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他们就是种烤烟供两个孩子读大学的。


一路过来,沿途绿水青山,满目葱茏。农田或泛着金黄,或在微风中翻着绿浪。位于河沟边的稻田,便于引水,多种早稻,稻子已经成熟,正待开镰;位置高的梯田,不便引水,大多种植中稻,目前稻子刚刚弯腰,微风中飘着稻香,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站是五妹家。五妹家与老家相隔只有四五里路,平时两屯有红白喜事,群众经常你来我往。五妹夫平时搞运输,五妹在家管护甘蔗、芒果、油茶,种植蔬菜。那片菜园,叶子类、根茎类、果实类等各种蔬菜应有尽有。


五妹夫是捕鱼的高手,工余时间经常下河撒网。得知国庆节兄弟姐妹携家人互走相聚后,国庆节前几天,他就放下了手中的活儿专事捕鱼。


果不其然,收获满满。冰箱里不仅有新鲜的大鲶鱼、大鲤鱼,还有不少鱼干。七岁的小孙子看得啧啧称好,忍不住凑到妹夫耳边说:“以后长大跟您学打鱼好吗?”妹夫故意板着脸说:“你不认真读书,考不上大学就不教你!”惹得旁边的我们哈哈大笑。


第四天一早,在五妹家吃过早餐我们才上到老家。二妹平时管理家庭农场,还酿米酒、养猪、养鸡、养鸭。


我们稍作休息后,二妹便带我们参观她家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占地近80亩,以种植油茶为主,芒果、李果和八渡笋也占有一席之地,农场周围是松树和天然林,像是护着家庭农场似的。油茶树上挂满了母指大的油茶果。最吸引人的还是家庭农场下方的那两口水塘,水塘里养有鲤鱼、草鱼、罗飞,塘底还有黄鳝、田螺。小孩子们看到游到水面的罗飞和草鱼,都欢声雀跃。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像是欢迎我们似的。


见到我们兄弟姐妹回家,叔叔婶婶、堂兄弟姐妹都一起过来聚餐,整个晚餐透着大家庭浓浓的亲情和温暖。


吃完晚饭,小孙子余兴未尽地说:“这几天玩得很开心,可惜没有下一站了!”


“有!我正要宣布一个重大的消息!”弟媳有些神秘地说,“明天大家在老家休息一天,6号转去六林!”


六林是弟媳的老家,离原八渡瑶族乡政府所在地只有几公里,离清朝贡品八渡笋原产地平作屯只有十分钟车程。


原来,在国庆节前,弟媳的父母就对兄妹俩说,国庆节放好几天假,也不便外出,在外工作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也都回来,何不把我们自养的那头猪和那只狗宰了,大家聚聚餐,顺便叫上亲家那边的兄弟姐妹过来热闹热闹。


那天,我们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以及同族兄弟姐妹们30余人从老家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往六林进发。


我早年到过八渡几次,时隔十多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瓦村水电站蓄水发电后,老八渡成了淹没区,已迁入新址,公路也随之改道,不变的是公路仍然沿着驮娘江边。


进入八渡地界,便看到驮娘江两岸满山遍野的八渡笋竹林,蓄满水的驮娘江丰盈碧绿,绿水青山相映成景,美不胜收。


来到六林,弟媳家人及亲属早已做好了“粉虫”和水圆等小吃放入冰箱等着我们,饭菜也密锣紧鼓张罗中。那天天气晴朗,气温很高,“粉虫”和水圆成了我们降暑解渴的佳品。


六林是个物华天宝、矿产丰富、人杰地灵的村子,全村100多户人家,村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金、锑矿,是田林县含量最高、品位最好的金、锑矿点,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锑矿开采曾红极一时,造就了不少富户,现在仍有私营企业在这里开采金矿。据说,以前不少人在六林河淘金,运气好的人一天可以淘得金砂数千元。


说到锑矿、金矿,亲家翁指着山上的杉木林、油茶林、甘蔗地,拉开了话闸子:“锑也好,金也罢,都有枯竭的时候,还是搞种养来得长久,现在政府号召群众靠山吃山,种植用材林、经济林,不仅绿了荒山,还鼓了群众腰包。”


当我问及经过家门口的公路通往哪些地方时,亲家翁更是滔滔不绝:“党的政策就是好,特别是四十多年来农村变化很大,我们年轻的时候,走路靠步行,运输靠肩挑马驮。现在公路修了一条条,从田林县城通到六林的就有6条,你想走那条都行,正在施工的357国道是通到云南的。”


休息片刻,饭菜上桌,佳肴美味,纯香美酒,飘香四溢。主人招呼我们一一落座,杯盏交错,亲情浓浓。一个钟头左右,一队穿着民族盛装的姑娘少妇托着茶盘、端着酒杯,唱着敬酒歌和山歌,逐桌敬酒。由于既不会山歌,也不会对酒歌,我只有被灌酒的份了。


后来我才得知,六林这地方文化气息浓郁,男女老少都喜欢唱山歌,前年我有个堂弟曾随朋友到这里玩耍,与一帮少妇猜码、对山歌,以为女人家喝不了多少酒而放松了警惕,结果喝得烂醉,闹了不少笑话。


村子里家家户户有人外出工作,从城里带来了现代先进的文化,每年春节和“三月三”村里都会如期举办文艺联欢晚会。今年的“三月三”就刚刚举办“感党恩 跟党走.三月壮乡 相约六林”庆祝党的100周年华诞活动呢。


夜已深,但歌声、笑声依然此起彼伏,真是歌声不断,笑声更欢!


这个国庆的乡村行,是一个最有意义的活动,因为振兴中的乡村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快乐!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