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海棠花下生青杞 石竹丛边出紫苏

作者:楚国良 阅读:269 次更新:2023-05-25 举报

海棠花下生青杞  石竹丛边出紫苏

一一“万能香菜”话紫苏

文/楚国良

   

个人对饮食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往往有什么就吃什么。要说比较喜欢的,莫过于家乡的几样小菜,比如清炒蕹菜、莴笋炒肉、家常豆腐、紫苏烧鳝鱼。

 —研究表明:“味觉的产生和神经元一样,我们越多刺激它,就会产生越多的味觉单位,就是我们所谓的味蕾。随着长大我们吃得东西越多,味觉也越来越丰富,同种食物不同年龄去吃也会体验到不同的味道。”

上班的日子里吃久了食堂饭菜,难免觉得味蕾空乏,再有下厨之心,在城里却难买到合适的食材,即便将就做了,吃起来终不及家乡味,特别是最爱的紫苏烧鳝鱼,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于是常常会心生念叨,格外怀念。

 

——题记

紫苏紫苏

(一)

追根溯源,“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保健等方面。湖南为其主要产地,其他地区分布在江西、浙江等中南部以及台湾。紫苏易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产生变异,导致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紫苏,但严格地从植物分类的角度看,紫苏只有一种,外加三个变种,即四种紫苏:普通紫苏、回回苏、野生紫苏、耳齿变种紫苏。而我们常用的普通紫苏,它的茎高约在0.5到2米之间,叶片呈椭圆形,多为绿色或紫色,边缘长有锯齿,茎叶都覆盖有柔毛。主要被用于药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可谓是药食同源。

紫苏作为药用被记录入册,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时期《尔雅》,书中称紫苏为“桂荏”。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初步记录了紫苏的味型和药用价值:“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味辛,入气分;色紫,入血分。”而在倪朱谟编撰的《本草汇言》中则十分全面地概述了紫苏的作用功效:“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将紫苏称为“治气之神药也”;《药品化义》中记录紫苏兼具“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的功效,专门用于“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不论是苏叶、苏花、苏梗、苏子、苏蔸(苏根),全都能入药用,堪称浑身是宝。更有古人因紫苏医用价值高而以诗咏之,诗云:“舍去一身为济世,令人五体尽安康。”紫苏的作用,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个方面

第一,紫苏能治感冒。因为紫苏可以解表,可以把聚集在体表的风寒发散出去。紫苏的味道很特别,有点香,又带点辛味,什么是辛味?大家都吃过辣椒,辣椒一吃下去,嘴巴里火辣辣的,鼻子、额头都在往外冒汗,这就是食物的辛味。所以辛可以发汗,通过发汗把体表的风寒带出去。辛可以行气血,气血一流通,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

第二,紫苏可以行气。张仲景的半夏厚朴汤里就用到了紫苏,半夏厚朴汤专门下咽喉痰气,就是老觉得喉咙里有一团东西堵着,像塞了个梅子核一样,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以为是喉咙里长了什么东西,去医院一检查,又被告知没有实物。

这就是痰气交阻,结在喉咙这块了,就是说这里面既有痰又有气,痰是痰湿,气是生气,各种闷气,怒气,怨气,都是气,这些气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可以说是很多疾病的始作俑者。有了气,气郁了,气堵了怎么办?不怕,紫苏专门降气,咽喉气一降,痰就跟着往下降,因为痰是随气升降的。

紫苏又可以分为紫苏叶和紫苏梗,现在入药多以苏叶为主,想要效果更好,可以多放些苏梗到汤药里。中医有一句话叫梗下诸气,苏叶的药性是从里往外走的,所以它更偏于散寒;苏梗的药性是从上往下走的,所以它更偏于降气。

第三,紫苏可以暖胃寒。现代人寒胃的也不在少数,胃喜暖恶寒,喜欢呆在温暖的环境里,不喜欢寒凉寒冷,所以你喝冷饮也好,吃寒凉瓜果也好,胃都不喜欢,这些冰冷的东西进到体内以后,需要脾胃消耗大量的阳气才能给它暖过来,久而久之,脾胃的能量就不够了。你可以把胃想象成一间屋子,屋里又潮又冷,要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当然是把炉火点起来。紫苏的性子温温的,它就像一簇小火苗,火力虽然不大,但是持久耐烧,它可以一直烧一直烧,慢慢把虚寒的脾胃暖起来。

第四,紫苏可以消除胀满。就是油腻的食物吃多了,身体消化不掉,堵在肠胃里,感觉肚子胀胀的,一连好多天,看到食物都没有胃口,老一辈人叫“食积了”,这个时候,用一点苏叶泡茶喝,消化起来会比较容易。

,紫苏还可以治疗老慢支。老慢支的两大症状,咳痰、咳喘。老慢支的人腹气大多不通,就是心胸中的那团气老降不下去,气不降,痰就不降,停留在肺里,只好通过咳嗽的方式给它排出来。紫苏散风寒,又能降腹气,能够把化开的痰浊从上往下顺出去。

(二)

紫苏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到春天,在春雨的召唤下,在春风的催化下,在春阳的呵护下,跟随万物,也钻出了泥土,发出了嫩芽。

不知什么时候,围墙边那线空地上,冒出一大片柔嫩的紫色。高高低低,密密麻麻,挤挤挨挨。阳光下,嫩叶迎风起舞,似乎远远就可以听得见它们窃窃私语。

那就是紫苏,随处可见的乡间芬芳。

叶子在风中摇曳着,像无数小小的脸蛋。初生的,如蝶翅,如耳朵;舒展的,像手掌,像圆扇。它们的紫,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一抹,而是被泥土的黑,围墙的白衬着,被山的绿、水的清和天的蓝烘托着,亦如将一个小小的摇篮放在母亲的吟唱里。和谐,安稳,而又温馨。当紫苏的叶子在微风里沙沙翻动,叶子的正面与背面便在深紫和浅紫之间层层叠叠,呼应着天光云影的调子。细细的紫色叶脉间,也流动着天清地朗的遥远消息。

每到秋冬时节,它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那衰朽的枯枝断茎。可是谁又知道呢,就从那时起,老紫苏已将种子撒入脚下松软的泥土里了。从此,母鸡领着叽叽喳喳的小鸡在那里觅食的时候,白鹅站在那里嘎嘎嘎高歌的时候,残雪积压在它身上的时候,除夕夜的烟花落在它头顶的时候,紫苏的种子始终在大地里沉默,它默默地做着春回大地的梦。

原来这一片紫色,竟是一片经霜历雪的梦想啊。平日里,我甚至没有关注过它们的存在。紫苏那么小,那么矮,那么幼弱,远远比不过田里的紫云英,比不过菜畦上的萝卜花,和黄云似的油菜,更比不上儿时老家前面那株参天的皂荚树。然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一只飞虫、一只蜜蜂或一只蚂蚁来说,这里就是一片紫色的梦想世界,就是一片莽莽苍苍的紫色森林啊。

苍穹之下,原野里的紫苏,不论是在肥沃的土壤中、或是贫瘠的地边,一年一度地生长;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路上,努力前行,自强不息,尽到自己的人生责任,馨香亦如紫苏。

(三)

紫苏是一种天然的香料,大部分时间是作为佐料出现在盘中的。紫苏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可以去腥膻。农村里炖羊肉,除了用白萝卜、甘蔗去膻味,还有用紫苏梗的。厨师们煮鱼,就特别喜欢用紫苏叶子去腥,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干叶子,在出锅前加点紫苏叶子煮沸,去腥之外还可以增香。

喜爱紫苏的清香由来已久,我不仅喜欢种紫苏,还喜欢闻紫苏,吃紫苏。紫苏作为一道时鲜的调料,放入鱼中、螺狮等食材中,真的是锦上添花。

今年春天,趁着紫苏鲜嫩,先赶紧买了一些,用冰糖和白醋腌渍了一大瓶。这冰糖白醋腌紫苏,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酸酸甜甜,是喝粥的好佐料。闲来无事,挑一撮放在嘴里,细组细品尝,任那一股清香甜蜜流入腹中,亦是消闲的好食品。

我喜欢两种紫苏烧鳝鱼的做法,一是黄焖,另一为做汤。紫苏汤这道菜严格说是有讲究的。烹饪时要先用菜油将鳝鱼煎至两面微黄,再放入生姜、黄瓜片等佐料,加足矿泉水大火文火烹制。出锅前放入紫苏叶,待至汤色奶白,加以少许胡椒粉。出锅时,异香扑鼻,腥味全无。大碗盛出后往桌上一放,顷刻之间,热腾腾的香气四溢。舀一勺尝尝,鱼的鲜、瓜的滑、紫苏的香全在嘴里。其实,鳝鱼倒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关键是这道菜的点睛之处是紫苏。

  应该说,紫苏和田螺也是绝配。在市场上买了田螺,一定要带一把鲜嫩的紫苏。生姜切大片,红辣椒切段,紫苏无需切碎,洗净的田螺敲掉尾部。 菜油在锅里烧到滚烫冒烟,放入生姜和红辣椒,趁着噼里啪啦的火热,将田螺放入爆炒,水分炒到较干的时候,放入紫苏,继续煸炒。大约炒十分钟左右,田螺内渗出乳白色的汁水,喜欢带点汤汁的可以加些水,不喜欢的直接出锅。火辣,奇香,入口生津。

古人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我有紫苏为伴,亦足慰平生。有了紫苏,这菜里就多了一丝清香、一丝甘甜,生活里也多了一份温暖、一份坚定。

上一篇: 想死了(1-2)

下一篇: 孙述考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