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散文   

黄湖荒山变金山

作者:周加水 阅读:312 次更新:2023-04-25 举报

 2022年12月6日,村里人之约,重登久别半个世纪的黄湖山,映入眼帘的是轨道、小火车、弯曲起伏,五十多年前的山路,经过马背搬运木头,栽植东槐杨梅,部分山路也改道了。留有还未开辟栽种杨梅的山,已经林似翡翠,铺满绿色似鹅绒,枝丫交错,绿树成荫,冬天的下午,7号就是大雪节气,我在半山腰猪欧田膀头眺望永安溪,云雾环绕,朝西北方向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上张乡、步路乡通往仙居县县城公路、永安溪清口园大桥。


           朝东北方向看,是黄湖村与东岸村吊船岩、下游是卜家岙村、永安溪流域至浮石园村,群山观望,山峰若隐若现,犹如仙境,山腰间飘着白纱般的云朵,山弯上小火车向上前行,轰轰声音,渐渐远去,沟起我脑海里浮想联翩。


          1965年至1966年,黄湖村为改造农田基本建设,村干部研究决定兴修水利,在离村庄5公里左右的山弯上,建造黄金坑水库,人们早上爬山,到工地开山放炮,搬运岩石块造大坝,午饭家里人烧好,我11岁时爬山送饭给父亲吃。水库建设,工程量大概一半左右,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学生及教师大参连,村里形势和全国各地一样,村干部被划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人们投入洪潮滚滚的革命运动中,水库工程停工。

            十五岁,我和村里周林女、周彩金三个人一起,从黄湖村出发,由于永安溪水位升高,无法从水中过溪。我们三个人是在农历12月26日,临近年关过年了,挑柴去坪垟船山村、石板路村卖柴,沿山岙小道,经过东岸村下属的一个小村叫溪头村,爬山越岭,在永安溪坐渡船过岸。渡船靠岸后,往台岭岩背山顶上爬。肩膀上挑着七十多斤的木柴,到山顶后又往下坡,一路沿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挑到石板路村,在石板路村停了二个钟头左右,没有人过来购买,又挑到船山村,村民们吃饭了,还是没有人过来购买,没有办法,只好把柴用柱头歇担,把柴平衡支撑在别人家的房屋墙壁边上,空手回家。


             当年,村里人除了在田里耕作,还要去山上砍柴。农村里,一日三餐要用柴,烧猪料要用柴,购买食盐、酱油、白糖、醋等靠卖柴的钱,农作物肥料靠烧灰,还要砍灰柴。农村里,当年每户有灰庐,灰庐如谷仓。当年的黄湖山,到处都是荒山,凸出高耸的山坡。

            卖柴,一般都是头一天在山上砍好,夜里把柴撑在墙壁上。系柴也有技巧,准备去卖的柴,把毛柴系在里面,稍粗枝的柴系在最外面层,粗技柴燃烧耐久。有一次,一个卖柴伴把柴撑在路边墙壁上,夜里,别人故意和他玩,用一块小石头放进柴里去,第二天担去卖,买卖双方价格议定后,用秤称多少重量,买柴人要求柴抬到2层去,一担柴有4梱,2梱抬上去了,抬第3捆时,在楼梯走了一半,一块石头掉出来了,刚好掉到楼梯脚锅里去了,幸好锅没有破,买柴人要减去3角钱,当年,每100市斤柴7角至9角钱。


            有一天下午,我和洪柯弟、洪选3个人去山上砍柴,洪柯弟说山漆碰到要过敏,洪选说五漆我八,碰到就杀,不怕漆,洪柯弟把山漆砍来,用山漆树汁液涂在洪选的脸上,第二天,洪选的脸上红肿发痒,无话可说,洪柯弟因病,数年前已经仙逝,洪选再过10多天也71岁了,想想当年真的是:


高山砍柴过水卖,


等到午后无人买。


肚子饿的咕噜响,


空肚回家走溪滩。


黄湖到处是荒山,


寻柴一弯又一弯。


             五十年后登上黄湖山,满山栽植杨梅树,杨梅树枝长势喜人,估计和科学合理施肥、树枝修剪得当、及时病虫害防治有关,村里人介绍说:“政府每年都要举办杨梅管理技术指导培训班、山上安装多条轨道小火车,有政府拨款补助。今年杨梅价格高的每市斤120元,普通杨梅每市斤50至80不等,供不应求”。村民编的顺口溜:


荒山栽梅变金山,


轨道设施上山弯,


杨梅摘好人勿担,


乖上火车轰隆响,


农民丰收喜洋洋,


年收钞票几十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