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库 >> 头条文摘   

张玉庭 《​〈鲁冰花〉与〈丢手绢〉》

编辑:admin 阅读:301 次更新:2023-02-12 举报

总也忘不了儿时那些垂着绿荫结满了星星的故事。


比如,大家常常席地而坐,围成一圈,拍着小手唱着:“丢手绢儿,丢手绢儿,把手绢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就这么兴冲冲地唱着,兴冲冲地玩着,无论捉住了谁--无论那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会立即站起,咿咿呀呀地为大家唱个歌或者跳个舞--那老练,那从容,那慷慨,那大方,怕是上帝见了也会羡慕的。


这就叫童话。

自然,如果一群大人也要如此这般地席地而坐,也要如此这般地唱着这歌,也要一本正经地玩玩丢手绢儿的游戏,就肯定怎么看怎么别扭。正如让一位美声唱法的男歌手唱《丢手绢》就只会使人感到不适!试想,用成熟老道的男中音唱一首地地道道的本该奶声奶气的孩子的歌,又怎能不别扭?


也许,歌手的本意是要突出人们对童年的回忆,是要表达一种童年不再的深深的惆怅,可是,既然那个《丢手绢》是地地道道的童声歌曲,那么,用非孩子的声音再现这首歌,就势必会造成一种年龄上、风格上、色彩上的错位。


不妨让我们比较一下另一首歌--《鲁冰花》。《鲁冰花》也是在回忆童年,但它的处理却要高明得多,这就是,在地道的童声合唱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老道的女中音的声音,猛一听似乎反差太大,再一想却又合情合理:因为童年与中年就是不一样,一个稚嫩,一个深沉!也只有凭借这个“成熟”了的声音,才能唱出这种种对往事的留恋,对长大了的无奈和对母爱的感激。然后,歌声再次进入了童声部分,意在告诉人们,珍惜童年吧,珍惜母爱吧!而人们也果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鲁冰花》,并对它提供的那种情调那种情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想想情真意切的《鲁冰花》,再听听那首变了味的《丢手绢》,我们将不难发现,艺术创作必须精细:哪里出现了错位,哪里就肯定会出会现败笔!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